时间在这片土地上悠悠地流淌。
最早的人类,据说来自华胥国。但国度仙緲,并无舟车可到。没有任何的史料,没有确出土的文物,华胥之国仿佛是个幻影一般。只在文明肇始后,有一个叫黄帝的人曾在睡梦中回访过这里。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白天,黄帝睡着在他的朝堂上。
入梦的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树梢叶动,鸡鸣不已。但在梦中,他纵横穿梭,有所见,有所思,像是过去了许多年。梦里华胥,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草木遂长。上无君王法度,下无贵贱贤愚,所有生灵,依凭的是自我的天性,而非外在的约束。黄帝醒来,终止了朝堂上的争论,还百姓平和的日常。
在黄帝来访前不知多少年,华胥国中有一位少女,不知年岁,不通芳名。国中人喊她小囡,外界称呼为华胥氏。
有一天,这名叫华胥氏的小囡,受到春风的感召,去到北方的雷泽玩耍。当时应该是春天,天清气朗,云雁高远,河水解冻,柳树抽芽,大地上一派欣欣向荣。但土地的中央,却有一块寸草不生的沟壑,从山顶俯瞰过去,是一个巨大的脚印。
那是华胥氏从未见过的景象,她向山下奔去,用自己的脚掌去丈量巨人的大脚掌。她走了许久许久,还没有够到巨脚的脚尖,忽然一道金光从天边陨落,将她完全覆盖住……
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枚胚胎在她的腹中,超长待机了十二年。十二年后,也是一个仲春,她先后生下两个人类:
伏羲与女娲。
这是人类的起源,阴阳偶生,一母所化。从此人间便开始了生生不息的繁衍。而回到这生机的源头,只是华胥氏在一个春日里的偶遇。
人类生于偶然,凡心偶炙,却有天机。屈原在《楚辞》里问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不止是女娲。盘古从哪里来?盘古的斧头从哪里来?伏羲又是从哪里来?我们的文明,开始于一连串的追问。追问无解,正是神话的意义。
伏羲和女娲,站在天人相接之际,一人执“规”,一人执“矩”,天地方圆间,万物皆有序,引领着人间亿万斯年。
神族的寿命,是没法计量的。等到女娲也好奇外面的世界,她便径自去往空阔的“人间”——一个没有人的世间。
茫茫大地上,群山巍峨,河水奔流,树木葱郁,鲜花盛开。可是没有一个主体,草木无情,野兽暴戾。没有一个具足性情的人去看见,去关照,这一切都只是白白经过。
女娲在大地上孤独地行走,找不到一个同伴。
湖光潋滟,水草鲜美,她在水面的投影里见到自己。那是怎样的景象,山还是那山,花还是那花,但有一个人坐在群山下,坐在百花中,一切便鲜活了起来。有了流转的可能。
女娲心中热烈着渴望着,大地上有跟自己一样的人类。这么想着的时候,她就在水边坐了下来,右手无意触碰到地上的黄土。那黄土随着她纷飞的思绪,在手中被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它们落到地上,便立刻活了起来。
女娲得到了启发。于是拿起手边的黄泥,照着自己的模样,抟土造人。造出来的小人儿,不一而是,有时高一点,有时矮一点,有时黑一些,有时白一些。她不是刻意让他们不同的,只是你看自然界,鸢尾不同于牡丹,鹪鹩有别于苍鹰。纷繁的万类,共同构筑了这个精彩的世界。
不一的人,共同形成这个世界的丰盛。
随着抟的小人越来越多,她渐渐发现起决定因素的,不在于外形,而是一口灵气。得灵气者,便是造化钟神秀。不得此气,再漂亮的小人儿,也只是个精致的傀儡。
他们的灵气从何而来呢?是天之所赋,地之所感。
女娲蘸着泥水,抽起柳枝,星星点点,无数的小人儿生成。她再吹出一口气,小人儿就鲜活了起来。他们欢声笑语,越跑越远,充塞在这天地间。
女娲高兴了起来。
但是,乐刚起,悲又至。她忽然想到,这样造出来的小人儿还是会死的。甚至,偌大的华胥国,最后也会变成一座空城——所谓神仙,不过是寿数长一些的凡人。造物的盘古大帝,都在完成使命后死去。何况是由他演化出的众生呢?
女娲想到这里,眼里蓄满泪水。如果有一天,连自己也死了,谁在在这山河大地间,再次抟土为人呢?
这是头顶的上方,两只喜鹊在林间筑巢,蜜蜂衔着花粉从雄株飞向雌株。
她忽然明白了生命之初的天机——
造化偶成,阴阳并生。
她为小人儿造出性别,两两配对了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生儿育女,养出新的小人儿。时间哪怕一千年,一万年地流逝,有人老去,有人新生。代代无穷尽,世世有相期。
为了这项事业,她又化身为高禖神,主管婚姻与生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的,若是到了年纪还碰不到中意的人,便去高媒庙里祷告。夫妇成婚后,久未生育,也会去高禖庙里祈祷。
自此人类世代相徙,生活在辽阔大地上。
人类自己结合,生育,世代传承。神仙的工作已经完成。
后来有一回,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了起来,撞倒了天地间最大的支柱不周山。
此山一倒天河倾泻,地雷滚滚。人间水深火热,无数的家园被冲毁,无数的人顷刻丧命。
女娲看着刚造出来的小人儿蒙难,难过极了。
她驾着小船,将困境中的人一个个接回。受困的人,何止千千万万,她变出千千万万艘小船,千千万万个神仙。但依然于事无补——天还是漏的,洪水依旧肆虐,天雷依旧滚滚。人们此刻站立的高地,在下一刻又变成洪水。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紧的是先给天补上。
谁去补呢?如何补?
女娲下定了决心,也找来了帮手——火神祝融。祝融向地底深处打风井当口,女娲已从西王母那里借来了赶山鞭。地底的风携着呼啸的地火向上喷涌时,女娲已从遥远的雪峰赶来了一座座雪山。接下来,是最艰巨的事。
艰巨的事情是,用这巨大的火云,将这遥远的雪峰,煅造成一块块的五色石。然后,以此五色石来补天。石头要不多,不少;不大,也不小。才能将天严丝合缝地补上。
谁也不知道祝融打的这口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女娲赶来的雪峰有多高。但他们,通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朝晖夕阴,日月轮替,一共炼就了三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块五色石。然后是奋力的一举手,五色的石头便齐齐地码在了天边。坍塌的地方,变完整;倾斜的地方,又归正。
这项工作做了很久很久,女娲的汗水被浸染成五色的。洒在天空中,形成天边的彩霞。
当彩霞漫天,补天的工作终于完成。
祝融在这战后的劫难中,生了大惭愧心。马不停蹄地赶往人间,疏通河流,发展农桑。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一去,需要多久,也没来得及正式地向女娲道别。
等到他再次赶回时,女娲早已不见了踪迹。他去问附近的神仙,有人摇摇头,有人目视远方。而有的老神仙,则是指着身旁的一处山峰告诉他:
女娲在完成一系列的事情后,沉沉地睡在了大地上,她的身躯化作了这座神女峰。
从此之后,再也不见她。但天地之间,都是她。
一些小小的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