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茫茫渺渺,巨大的寂静笼罩下来。
盘古的时代已经远去了许久。天和地之间,伏羲和女娲曾做过一段的照管。后来,他们随着日月星辰,成为了天空中的永恒。四季更迭,各有主宰,人类生活在其间。随草木荣枯,看山河不息。
初生代的人在森林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与禽兽同居,和万物一体,他们相爱,也相互畏惧。看不见丛林的夜晚,丛林里的嘶吼声快要将他们淹没。后来,有巢氏教会他们搭建房子、燧人氏教会他们钻木取火、神农氏则带来五谷与药材。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了千年,转眼到了黄帝时期。
黄帝时期,人文大兴,文明的细节相继诞生。凡人中的能人、圣人、贤人,都对这一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人活着的时候像人的样子,时空一转,便是仙人。
在成仙前,宁封子并不姓宁。当时人,以职业为姓名,他的职业方向一时还没有找到。所以,他并没有姓。他是寄居在世间的普通人,沿溪结庐,生火做饭。他懂得在仲春,播下种子;也懂得在深秋,将稻谷收藏。
他是细腻沉稳,认真过生活的那种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总也做不好鱼。治大国若烹小鲜,他没有大国可治,小鲜也经常煮糊。
但好在,他脾气特别好,别人给的建议他总能虚心接受。有一天邻居对他说:这样吧,你下次再捞鱼上来,就用泥巴将它裹严实了,再放在上来烤。他认真地听了,下次果然也照做。
但是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转瞬他又被别的事情吸引。等他想起这条被炙烤的鱼,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鱼被烤成粉末,从泥巴的缝隙里掉落,与炉灰混为了一体。但裹鱼的泥巴却并没有碎。
而是随着升腾又冷却的火焰,凝固成了自己独特的形状——一把硬邦邦的泥壶。
宁封子以为它会入水即化,便带着它去河边。等到泥壶灌满水后,竟然滴水不露。这偶然的发现,人类史上最早的容器便正式诞生。宁封子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终身职业——成为一个制造陶器的陶工。
器宇轩昂的一段历史,从此刻开始。
是人的气象决定了物的气象。山川河流,草木植被,是自然所本有。但吃饭的碗,穿衣的纱,却是人为的提炼和煅造。黄帝时期,诸神退场,贤人辈出。宁封子在活着的时候,被黄帝封为陶正。他是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并不是一心想着白日飞升,负手逍遥。
史书上没有说他姓什么,但按照姓氏的起源。他应该是陶姓的祖先,他死后受封在宁地,世世代代便都称呼他为宁封人。真实的姓名,隐于历史的浩瀚云烟。在天地之间,他飘飘渺渺,像是窑烧的一炉炭火。
在找到正式的职业后,他越发的忙碌了起来。人间需要陶正的地方实在是多,吃饭的碗,喝水的杯,盛食物的瓷盆。他是天下的表率,不止要做出各式陶器,也要将这项工艺心手相传下去。
授人以鱼不的是他,授人以渔的还是他。
凡人求教于他,神仙造访于他。赤松子就曾经借住在他家,踏踏实实地烧了一段时间的火。不同于凡间烟火,赤松子烧出来的烟竟有五色。在空中,任其变化,遇泥土而成形,人间于是有了五色的陶。
宁封子跟仙人学习如何烧火,不久自己就已熟练掌握。他授业于天,而功在人间,他是天人的转换,是最早的陶工。
不久后,他的上司黄帝来了。黄帝倒不是来烧火的,他正烦得很,与蚩尤的战争正打到胶着的时候,蚩尤人身牛蹄,有四只眼睛六只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食铁石。蛮夷的部落,自然有一股蛮力。黄帝正不知如何是好,说给封人听。宁封子抹了抹手上的泥,说:这好办。烟熟时就有了。
烟霭腾起的时候,他给了黄帝一本《龙蹻经》,靠着这本经黄帝大军上天入地,最终险胜了蚩尤。这本书讲的是飞天之术,凡人飞升便是仙,仙人下坠便成凡。
原来,他一直懂得成仙之道,却甘愿做最普通的生民。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有一天宁封子烧瓷的时候,便积火自焚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等人们赶到的时候,他的身形随青烟上升,而下沉的灰烬里,还留有一些他的骨骸。人们便将他的残骸埋葬,在那座休眠的宁北山。因为吃不准他的姓名,便在墓前题“宁封子”。
他专意于火,也丧生于火。
他生于泥土,也归于泥土。
在很长一段日子,大家都提不起来精神。烟灭炉冷,四海凄清,人们又回到了那种用手捧水,以叶裹饭的日子。直到春天再次到来,水流花开,融化的雪水敲打着屋脚的泥瓦。老者率先打扫干净了炉子,年轻人又往里添了一把柴火,噼里啪啦的声响,一点点坚固了那些胎釉。
那时候,人们忽然又在熊熊烈火中看见了他。看见他上下翩飞,肃肃其容,还是那个极专注又迷糊的老太翁。
人们欢呼,也确信,他并没有消失,甚至不必去遥远的天上为仙。而是,就栖居在这世世代代的人间烟火中。
有烟升起的地方,总有宁封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