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解玺璋。又与诸位见面了。
上次咱们聊到我的一本新书叫《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今天接着谈这本书的一些内容。
我在这本书里写了15家书院,应该是五代一家,元代两家,明代五家,清代七家,加起来这样是15家。这些书院的创办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个人创办的,一种是当地的官府和官员们创办的,再一种就是官员和当地的士绅合办的。个人创办的一共有三所,一所就是五代时期的“窦氏书院”;还有明代两所,马经纶创办的“闻道书院”,李三才创办的“双鹤书院”,这两所书院都在通州。
今天咱们主要谈谈窦氏书院。窦氏书院的创办人叫窦燕山,这个名字大家很熟,因为《三字经》里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明他是和孟母齐名的善于教育子女的这样一个人物。
窦燕山的本名叫窦禹钧,为什么叫窦燕山呢?因为他生活在燕山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昌平一带。唐宋之后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称呼人的时候,比较客气或者尊重地称呼人的地望,就是你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地方人,就叫什么。比如说管李鸿章叫李合肥。最早管他叫窦燕山的是他的一个同事,他30岁以前曾经在幽州节度使的衙门里做一个小吏,一个抄抄写写文字方面的工作。他当时的一个同事叫冯道。冯道后来很有名,欧阳修说他是大节有亏,因为在五代时期他曾经侍奉过四个朝代六个皇帝;但是他也写了一首诗赞扬窦燕山:
南宋的时候,他的这首诗就被编写三字经的人给用上了,就变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窦燕山为什么要办一家书院呢?据记载,他在30岁以前,生活上可能比较荒唐,比较喜欢吃喝玩乐,不太检点。有人说他是个官二代;其实也不能算官二代,他的祖父、父亲官职都不高,都类似于他在衙门里做些文书一类的工作。但是他们家比较有钱,在昌平有很大的宅院,所以他在生活上没有问题,可以吃喝玩乐,过一些荒唐的日子。但是到了30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梦中劝他说,你不能再这样了,你要再这样的话,不光不能传宗接代,你自个儿的性命、寿命都有问题了。做了这个梦以后,他就改变了这样一种生活的习惯,后来他活了很长时间,活到了80多岁,后半辈子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办了这家书院。
我们现在听到托梦这样的事,往往会觉得很荒唐、很荒谬,但是那个时代人比较相信这个。后来他就拿出他们家宅院的40多间房子,还有他自己保存的几千卷图书,办了这家书院。他招来四方的学子,愿意读书的都可以到这儿来读书,而且他不收费,不管你有钱没钱,他都是免费教育的。类似这样,他在当地就做了很多好事。
到了北宋的时候,据说他这个学校培养的一些学生,后来在北宋的朝廷里做过一些高官,当他去世以后,当时还有一些人到家里来祭奠他,说明这个书院还是很有成就的。
这个书院到底办在什么时间呢?因为他是30岁做的梦,这一年应该是907年,所以书院的创办肯定是在907年以后。在913这一年,他们整个家族就迁到外地去了,先到山西,后到陕西,再到河南。他最终去世的时候是在河南洛阳。也就是说,他在907年到913年之间,应该一直是在昌平地区,所以书院创办应该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他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他的长子窦仪也出生在913这一年,应该是他在迁徙的路上才有的这个孩子。这也说明他的祖父和父亲给他托的这个梦,还是挺有效果的。他因此办了很多好事,然后也开始有了儿子。
我们据此也就知道窦氏书院至少在北京是待到了913这一年。在迁徙的路上,他还有没有接着办这个书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五个孩子都是在他的培养下慢慢成长起来的。913年之后,在十年之内,他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后来五个孩子全部考中进士,老大窦仪到了北宋的时候已经做到工部尚书、礼部尚书,还是翰林学士。他的老二叫窦俨,也做到了礼部侍郎。北宋的礼仪的制定,政府方面一些运转的规矩,都是窦俨主持制定的。他们家五个孩子里边最有名的、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老大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一个叫窦侃,一个叫窦偁,还有一个叫窦僖,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所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他把五个儿子都培养出来了。所以他这五个儿子的成长,应该也跟他的窦氏书院有关系。所以我们把窦氏书院,作为北京的第一所书院,理由也就是这个。它是在北京地区创办的,它跟北京地区的关系是很深的,所以窦燕山开创了北京书院的一个历史,一个先河。
窦氏书院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今天先跟大家,简单地分享这些内容。我接下来还会陆续地讲北京书院历史的一些情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给我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谢谢各位!
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作者署名,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玺璋评论”微信公众号:xizhangpinglun
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
解玺璋原创微信公众号
欢迎各位关注!
微信号:xizhang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