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 | 读书与修养

文化   文化   2023-12-14 12:25   北京  


/
读书不应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要求,而是自我修养的内在诉求。



读书与修养

解玺璋 


年是北京人艺七十周年后新开局的第一年。新年新气象,冯远征作为新一任院长,甫一上任,就拿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特别是培养新人的战略决策,是人艺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最近看了几台戏,有新戏,也有复排的保留剧目,舞台上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据说,演员多为九五后,年轻而富有朝气,都很努力地完成自己的角色,看着是很令人振奋和欣慰的。

培养年轻演员,没有比舞台更好的场所,而经典剧目更是为年轻人强筋健骨的良方。除此之外,如果还有能够帮助青年人成长的办法和途径,舍读书不会有更好的选择。能否有机会上台演出,靠的主要是外力,而读书,靠的却是内力。也就是说,读书不应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要求,而是自我修养的内在诉求。

劝人读书可谓老生常谈,家长、学校、社会,无不扮演着劝说者的角色。效果如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很多人,上学期间,不得不读;而一旦有了工作,仿佛解脱了一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书便很少有人读了。即使有人读,也为应付工作、考试而读,所谓稻粱谋也。

演员的工作固与常人不同。扮演一个角色,除了需要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也离不开间接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特别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这只能通过读书才能获得。比如你演曹操、曹丕、曹植,恐怕不能不读读《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三曹的诗文,《三国演义》有毛批、金批和乾隆的御批,如果可能,都不妨翻一翻,或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演哈姆雷特,首先要读莎士比亚的原著,这没有问题,而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了解呢?有人会说,我们演的不是哈姆雷特,我们一再声明:别叫我哈姆雷特。这种小把戏、小噱头说明不了什么。只要你不否认你脱胎于哈姆雷特,你就一定洗不掉哈姆雷特的前世基因。就像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最终还是会露出那根猴尾巴。只有真正了解了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你才有可能脱胎换骨,成为新人。到那时,你不用声明“别叫我哈姆雷特”,人们也不会认你就是哈姆雷特。


《于是之全集》
于是之著 / 李曼宜编
作家出版社
2023年7月

这几天我在读《于是之全集》,于是之讲到他演毛泽东,剧中毛泽东只出现一次,只有一句台词。为了演好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他篇篇都读了不止一遍,从中体会毛泽东说话的语气;其二是看毛主席的照片和画像,仔细揣摩毛主席的神态、表情、动作;其三是看了一部毛主席的新闻纪录片;其四是听毛主席讲话的录音;其五是学练毛主席的书法。由此可见他用心之深。也许为了那一次出场、一句台词,他不必如此,但他觉得不如此就对不住扮演的角色,而且成为一种习惯。

多年后,谢晋导演请他去演曹操,他仍不肯懈怠。先读了《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他觉得不够,继续读曹操的诗文,仍觉不够,又读孙盛的《异同杂语》,还觉不够,又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在《日记》中写道:“最近读了些书,还将继续读。但目前多的还是知识,不大常能设身处地地体验。”此后,他一边习剑术,一边继续读书,除了反复读《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蜀书》,还读了北齐魏收所著《魏书》,并摘抄其中的片段。这期间他读的书还有:曹植《武帝诔》、《大飨碑文》、《临涡赋》,以及《文心雕龙》、《诗品》、《典略》、《宋书》、《亳州志》、李世民《祭魏太祖文》等。他还专程去亳州一游,看了一些与曹操相关的古迹,并研究汉简、帛书中书法的特点,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惜,这部影片最终没有拍成,中国电影人物画廊因此也少了一位令人期待的曹孟德。但我们不得不敬佩于是之先生创造人物形象时不苟且,负责任的态度。

我常常觉得,北京人艺老一辈演员身上,有一种后来人所缺少的东西,不是表演的能力、经验或技巧,而是气质上、骨子里的书卷气。造成这种差别的,我想主要是对读书的态度。读书不应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对知识的自觉的渴求。他排《洋麻将》时曾在《日记》中写道:“近日亟思补课:文艺史、美学、戏剧的功能、戏剧观……这许多问题几乎经常缠住我的脑子,有不学不行的紧迫之感。”又写道:“还需要广泛的知识背景,包括自然科学,也许我今生就干这个了?”曹禺、焦菊隐等创始人从一开始就提出,要把北京人艺办成学者型剧院。于是之先生躬行实践,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甚至觉得,这部《于是之全集》应该成为演员的必备,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演员成长手册。有人误会将人艺办成学者型剧院是要求演员都成为学者,其实不必;更不必误会学者比演员更会演戏,没有人会这样理解。这里所强调的应该是,作为演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要把读书变成习惯,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有人或问,书卷气有助于舞台表演几何?我不想重复“学演戏先学做人”的老调,但也要明白,做人不单是让你做个好人,而是做个仁人、智者和勇者。这三者包含了非常广泛的人格修养的内容,舞台上下,莫不在它的观照之下。至于这三者的养成,则非读书不可。于是之先生那一代老演员,他们在舞台上下都能以沉静之心态面对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不躁动,不轻妄,就是他们的人格修养和气质在起作用。这是北京人艺的斯文一脉,要以创新之精神,继承发扬北京人艺之传统,就不能不珍惜、保存、延续这斯文一脉。在当今社会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功利而轻道德,重本能而轻自律的形势下,这也是无人可以回避、逃离的处境或宿命。







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作者署名,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玺璋评论”微信公众号:xizhangpinglun





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 

解玺璋原创微信公众号

欢迎各位关注!


微信号:xizhangpinglun

玺璋评论
文化时事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