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旁树阴下,有两个妈妈带着各自的孩子玩。其中一位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小木棍的另一端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小麻雀。这位妈妈手让小鸟飞出去,又猛地拽回来,两个孩子啊啊叫着,在一旁拍手大笑。
走过她们身边时,这只可怜的小麻雀,令我停下了脚步。它刚刚长出翅膀,应该是在练习飞翔时被人抓住的。一只长大的麻雀,不会这么轻易落入人手。
我对那位掌握小麻雀生死的妈妈微笑着说:“把小鸟放了吧。”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些不屑,好像是嫌我多事,“我们玩一会儿就会放的。”
我说:“还是早点儿放了好。小鸟的妈妈找不到孩子,多伤心啊。”
她皱了皱眉,扭脸和另外一位妈妈说话,不再搭理我。
我识趣地走开了。
我从内心里祈请菩萨加持(帮助)这位玩鸟的妈妈,愿她及早生起慈悲心,把这只小鸟放了,让它回到妈妈身边。
从因果的角度看,这只小鸟之所以今天被人捉在手中玩耍,自有其因果。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曾经给予这个世界的,也是这个世界正给予你的;你今天给予这个世界的,也是这个世界将要给予你的。或许在轮回中的某一世里,这只小鸟的前身曾捉过其他众生的孩子。如今,他种下的恶业的种子成熟结果了。
然而,同样的问题出现了。
这位玩鸟的妈妈,今天所种下的,不同样是恶业的种子吗?
古人说:“轮回路险。”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冤冤相报,何时是了期。何必贪一时之欢愉,造万劫之深渊?那位玩鸟的妈妈如果及早放了这只小鸟,受益的,将不仅是这只小鸟啊。
这只被绑架的小鸟,让我联想到媒体曾报道过的各地丢孩子的新闻。据说,如今这类新闻已经不允许媒体报道了,因为做报道只会影响人心安定,而无法让丢失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
丢孩子是“现象”(相)。在这个“相”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因果”。片断地认为生命只有一次的人,会认为这些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在佛陀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有果,没有什么是孤立的,也没有什么是偶然的。众生之间,若无相欠,怎会相见?不能因为看不到现象的背后有什么,就把看不见的否定掉。例如,眼睛能看到水,却看不到水分子,但凡对物理学有所了解的人,谁会否定掉水分子的存在?
什么是因果?简单地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陀说,因果的运行,是由生命体的意识决定的,从心念(也可称为“动机”)而起的。无论种瓜还是种豆,都是播种者动机的体现,在动机之外,不存在能决定一切的“上帝”。
种子蕴含的生长基因,是种子的“因”。种子发芽,名为“起用”。种子发芽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名为“缘”。从发芽、成长、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为种子的“现行”。推动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力量,称为“业力”。
当然,因果有时不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示现得这样简单,而是相互缠绕,像一张网。这张网是无形的,网眼是空的,线与线之间的绳结(曾经的冤与怨)却是实有的。在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中,众生都如入网之鱼,挂在因缘之网的网眼间,相互缠绕,相互束缚。
有人认为,因果不过是佛陀讲的一些虚构故事,他不相信因果是真的,更担心深信因果之后,过去世所做的恶业会真的兑现。作为觉醒者,佛陀会用因果来唬弄人吗?好像没有这个必要。
有人认为,因果虽然是真的,但只对相信佛陀教导的人起作用。这些看法,是无明(无知)的表现。因为无论你是否听闻过佛陀的教言,众生都生活在因果规律之中;只是佛陀的教导,让人更清晰地了解到因果这回事。
有人认为自己做了恶业,是因为自己无知;而对于无知者,不能责怪。无知是无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给无知,就像小偷被抓住之后自辩盗窃无罪一样。
哲学界认为,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逻辑学的形式之一;用逻辑学推理因果,只存在推导的严密与否,而不能否定因果的存在。因果就像一面镜子,一人独照时,镜子中出现的,不会是他人的脸。因此说“因果不空”。
从一只被抓的小鸟,联想到佛陀的因果之说,敷衍成文,当然,这并非是强调世间丢失孩子,都与其父母过去世抓鸟有关。聪明的读者,于此应有会心处。
佛说“轮回”,是告诉人们“命运是什么”(生命的运行规律);佛说“因果”,是告诉人们如何把握、创造自己的命运。
从因果的角度看,“命自我立”,今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会在生命银行中为自己存储善业,令未来进入下一个轮回的自我拥有更大的福报。今生最好不要亏欠太多债,虽然在一期生命中,可能会出现“呆账、烂账、死账”,但在生死轮回的大账簿中,从来都是“欠债必偿”,毫厘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