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说,无论之前存在怎样的分歧,漫长的疫情,让大家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就像无法把蚊子赶尽杀绝一样,人类迟早都是要与病毒共存的。
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如果你幻想努力避免,如果你拼尽全力依然无法避免时,请不要把选择面对现实的、持不同意见的人当做你的敌人。
有时,拼命寻求想象中的稳妥,却无意中扩大了事实上的风险。就像迟早要做的手术,病人起初更愿意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拖延时间。
然而当不得不做完手术,进而承受术后并发症的痛苦时,他又会把怒火引向劝他动手术的人。他说:“如果当初按我说的来,还会有现在的痛苦吗?”
“假设当初……今天就不会……”这种思维模式,叫“反事实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幻想,毫无现实意义上的建设性,只是个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事情走到这一步,根本不存在什么“假设”,人能选择的,只有眼前的现实。
不只曾经的疫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为之烦恼,我们往往忘记了要“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对面若不识,还要从头练!”我们置身其中的生活,也是一堂堂以禅修心的体验课。
如果对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感觉束手无措,那仅仅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心灵的觉照力还没有培养起来。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更需要提醒自己: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外在的顺缘和帮助;而是不能失去内在的耐性、勇气、希望和信念!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如果我们受到恶缘的影响,进而失去了希望和信念的话,就等于把机会让给了恶缘。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是向恶缘低头,还是鼓足勇气面对它?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最得力的修行,并不是做起事来总是一帆风顺,而是面对烦恼时,能够净下心来,既不与烦恼纠缠,还能把恶缘转化为道用,进而自观自在。
这就像夜幕降临时,理智的人们不是坐等天明,而是在黑暗中为自己和家人点亮灯盏。
身处艰难时刻,最好的安慰、最好的感动,往往是在身边发现存在的美。
2019年夏,年届七旬的作家闻章和十来位年轻人一起徒步墨脱。那是一段艰辛的旅途。三天时间里,他们跨越了三个气候带,翻过雪山、在陡峭的悬崖边挪步、穿越原始森林、走进蚂蟥区……
闻章先生印象深刻的是,雪山上那么冷,雪莲却照样开得安详。还有一朵贴着地面的黄色小花,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着。花朵亮亮的,好像大地的一只眼睛。
这朵不知名的花,开在静寂中,他看在眼里,心生感动。
高山落雪,花自开花,两相自在,两不相碍。
新冠疫情时,闻章先生囤居在家,他说,徒步墨脱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接下来会有一场绵延三年的疫情等着呢。
人生就这样,有好多想不到。想不到,索性不想,但是不要忽略了眼前的美。只要肯去发现,时时处处,都可能看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