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落叶
文化
文学
2024-10-18 06:30
河北
天台宗是神秘主义的,让人“学会闭上肉体的眼睛,睁开心灵的眼睛”看世界;密宗是超现实主义的,藉由纯粹的精神自洽,达成经验与想象的统一……
【一叶知秋】 |
下雨了。我跑进是柿园避雨。雨打柿树,有叶飘下。禅门的落叶,应该是美学的落叶。你会说,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两片秋叶,怎么就扯到美学上去了呢?这里有个落叶的故事。两年前,《巨流河》一书横空出世,台湾学者齐邦媛进入大众视野。善于讲故事的齐邦媛,在书中讲了个有关落叶的故事,与美学家朱光潜有关。抗战期间,一年深秋,几个学生到朱光潜先生家喝茶。走进老师的小院,他们看到地上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于是,有男同学自告奋勇,要替老师打扫。朱先生立刻阻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片断,让齐邦媛牢记了一生。她说:“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为生动、深刻。”她一直感念那一院子的落叶,因为它们闪烁着美学的火花,承载着朱先生的“言教”与“身教”。她由此深悟,“美,需要有一颗感情饱满的心,才能发现”。【散叶积箧】
|
时近中秋,玉泉寺的落叶,堆积在地面上,清晨需要打扫。闲居期间,我打扫过几次,有柿树叶,有柏树叶,有核桃树叶,有法国梧桐树叶,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说到落叶,喜欢诗文的人,应该知道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落叶有落叶的美,能够一叶知秋的人,也能触类旁通,借而省悟时光之易逝、人生之短暂。是柿园,院中有一株老柿树,故名此。此处是净慧长老初来玉泉时的暂住地,谐音“事事圆满”。秋深时,落叶将尽,柿树枝头挂满高高低低的红柿子,如同一盏盏照亮秋天归程的小灯笼。此时,此院又名“正红园”。净慧长老是禅翁,也是诗翁。住在是柿园期间,长老诗心蓬勃,多有佳作。飘落园中的落叶,让我想到长老在新版诗集《经窗禅韵》序中所写“散叶积箧”之语。禅翁捡拾时光的落叶,积累起来,便是精美的诗卷。长老有位沙弥侍者,名明可。2004年7月,长老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泰国,期间,明可服安眠药自尽。长老回国,闻知此事,“如晴天霹雳,悲痛万分。随即驱车回玉泉,凭吊空房,挥泪如雨,自责平时关爱、沟通不够,造成此一大憾”。长老在明可生前的居室,彻夜面壁而坐,悲绪丛生,成诗数首。【落叶成诗】
|
“月前侍我楚天行,咫尺家山未动情。遍礼祖庭偿宿愿,相期同作再来人。”一个月前,明可随侍长老,到湖北参访禅门祖庭。一老一小携手缓行,一个云淡风轻、慈如祖父,一个腼腆乖巧、伶俐可爱,二人绕塔礼佛,并相约来世还作师徒……那是何其温馨的场面!然而,此时,“天公无眼折新枝,白发何期哭小师。读罢遗书肠寸断,纵横老泪湿禅衣。”长老对明可沙弥夭折,极其痛惜、自责。“宿尔空房坐尔床,一睹遗物一心伤。”长老睹物思徒,彻夜难眠。玉泉寺方丈院里的小亭子,名“忆可亭”。长老诗中记事,“新筑小亭名忆可,忆君往事忆吾哀”。为来者诫,长老苦口婆心,“哀诗聊寄老婆心,字字行行泪写成。寄语世间贫弱士,顶天立地惜人生。”随师学禅二十年来,我多次亲近长老。印象中,长老智慧圆融,观此世界如掌中珠。这些哀诗,让我看到了长老的另一面,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安忍恬淡的他,在众生遭受的苦难面前,心竟然是这样敏感与细腻。落叶成诗。这些禅门的诗叶,让我在崇敬之外,窥见了一位菩萨的人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