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观音出家日:一起来了解这位爱上了“慈悲”的菩萨

文化   文化   2024-10-21 06:31   河北  

今天是甲辰年农历九月十九,汉传佛教尊奉的观音菩萨出家日。

佛陀说,智慧与慈悲,是佛法的双轮。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解脱轮回;如果缺乏慈悲,就不能普度众生。

观音菩萨是佛陀慈悲心的代表显现。

当然,“慈悲依智慧,清净如虚空”。只有智慧,没有慈悲,就会住于涅槃;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就会陷入轮回。

唯有慈悲、智慧并用,才能“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既自在,又圆融。

亚里士多德说:“对于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只能希望。”
对于观音菩萨的慈悲,虽然无法测量其深度,但我们坚信其比无边无际的大海还要辽阔,还要深邃。
大哲苏格拉底喜欢追问“什么是最好的”,我们也试着来追问一下“什么是慈悲”。
什么是慈悲?这个问题,如同“禅是什么”无法定义一样,可以用“什么不是禅”进行判断。
慈悲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走进一家酒吧,如果恰巧有统计学家在做社会调查,那么,经过一“平均”,酒吧里的所有人一下子都成为百万富翁。菩萨的慈悲,绝非如此轻率。
慈悲不是片面的平等。
菩萨与众生存在着境界的高低,如果机械地平等,只能降低菩萨的境界来向众生看齐了。亚当•斯密说,人类有着“钦敬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倾向”。在菩萨这里,富人和大人物、穷人和小人物,都是慈悲的对象。慈悲的菩萨,希望众生都能培养起“高尚的顺从”[随缘]、“坚定的自制”[持戒]、“普遍的仁爱”[平等]。
慈悲不是一粒糖。
但有时,什么是慈悲,却可以借一粒糖来说明。多年前,常辉法师创建的弘德家园,助养了数百名孤儿。某日,我到弘德家园拜访常辉法师时,听到有人问:“如果有人供养了一粒糖,这么多孩子,你让哪个吃?”法师说:“如果只有一粒糖,我就放到锅里去煮粥,让孩子们都尝尝滋味。”
慈悲不是一个梦。
明代蕅益法师讲过一个“僧梦虎”的故事。一只老虎跑进一位僧人的梦中。望着扑来的猛虎,僧人四处躲闪。后来,极度惊恐的他,一下子从梦中醒来,在床上坐了起来,他按着怦怦乱跳的胸口,自我安慰说:“阿弥陀佛!幸亏是个梦,否则,真要被老虎吃掉了!”明白了不过是一场梦之后,僧人又责备自己:“既然是梦,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梦中的老虎吃个饱?”
慈悲很容易被理解为爱。
但说出来的爱,不一定就是爱;付诸行动,并让人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爱。但如果你的爱有边界、有局限、有选择,那还不是慈悲。
尼采曾悲观地说:“这个世界,无论天才怎么努力,都还是世俗与庸俗的。”在这个处处有缺憾的娑婆世界,观音菩萨是积极的行动者!在她眼里,即便世俗、庸俗的众生,也是她的眷属,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抛弃。
古人说:“做恶事怕人知,是心中尚存一分善念;做善事怕人不知,是心中尚有一分恶念。”观音菩萨从来是“插柳不让春知道”,她左手做的,甚至不愿让右手知道。因此,在生活中,或许我们已经多次沐浴了菩萨的关爱,却无从知觉。
有人说,观音菩萨是一个“爱上慈悲”的人。因为人间有苦,对于她,慈悲永远是一个逗号,并且永远无法画上句号。
以文弘法,写作不易,读若受益,请赞1.0元。

行愿者之歌
分享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喜。——马明博(作家、文人画家、禅文化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