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增持,一边授出,碧桂园服务玩起了“股权”游戏。
01
对赌协议,是上市物企在收购时与标的方的“丑话”。
即完成业绩承诺目标怎么样,完不成又如何,都说在了前面。
就拿规模一哥碧桂园服务来说,7月22日,碧桂园服务发布了两份公告,其中一份是其2020年收购的福建东飞未完成业绩承诺的补充公告:
保证人将持有的福建东飞25%股权无偿转让给碧桂园服务,后者所持福建东飞股权由60%增持至67.5%。
原本收购时,双方就明确若福建东飞未完成业绩对赌,将以现金补偿或者以股权补偿。
但“现金为王”的当下,碧桂园服务却选择了股权补偿。而且还比原计划少了约3%,为何?
让我们先看看几年前的那场收购。
2020年10月30日,碧桂园服务公告以3.75亿收购福建东飞60%股权,进一步扩充环卫赛道。当时签定了对赌协议,对福建东飞在2021年、2022年、2023年要实现的营收、净利润都做了量化,可事实上并未完成。
营收差了7.1亿,扣非净利润差了1.1亿。
若选择现金补偿,碧桂园服务将拿到1.77亿。如果按照2023年业绩为基准,净利润至少将增加34%还多一点,2024年业绩会增色不少。
但碧桂园服务选择了股权补偿,原本可以增持至70.54%,但最终直到67.5%。根据公告描述,碧桂园服务之所这么选择,是看中了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服务领域的远大前景。
至于少了3%股权,媒体猜想大抵是想让创始人好好干,别撂挑子。
而拥有67.5%的股权,相当于掌控了更大话语权,对行业资源整合、多元化意义重大。
不过在勿爷看来,碧桂园服务选择股权补偿,除了如上提到的,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想让获受购股权的高管、雇员随随便便躺赢。
02
6月18日,碧桂园服务发布了一份员工购股权计划,意在鼓励高管、雇员撸起袖子加油干。
7月22日,这份购股权计划落地,合计授出2.2535亿股。行使价每股5.01港元。
其中总裁徐彬淮和执行董事肖华分别获授1200万股、500万股。若股价站上两位数,高管和雇员的身价都将Double一下,水涨船高。
之前勿爷就分析过,这是碧桂园服务在发福利。但是享受之前必须完成设定的KPI。
比如,除服务力和品牌力外,行使首批购股权要满足2024年及营收增速不低于TOP20上市同行的平均同比增速;核心业务盈利保持稳健。
若完不成,顺延一年,平均增速指标升级成平均复合年增长率。
以2023年上市物企为参考,除去碧桂园服务,收入前20家营收平均同比增速是11.3%,2022年是11.82%。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和行业调整背景下,2024年理应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而碧桂园服务同期营收增速是3%、43.4%,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关联方和大环境影响。另外,2023年净利润下滑77.2%,核心净利润下滑21.6%,是徐彬淮上任后,对之前的烂账以大额计提做了切割的原因。
除了高管外,碧桂园服务还对其它获受购股权的雇员设定了考核指标,想要享受购股权福利,就别忘初衷。如产品力、现金流、利润和追缴率等,而这和服务力相关。勿爷视为是碧桂园服务提升服务力、品牌口碑的举措。
而随着兄弟公司相关款项已被计提,碧桂园服务最坏的情况应该已经过去。只要不再继续被插刀,以其基本盘实现营收和核心净利润稳健的KPI,应该没多大问题。完不成还能顺延一年,相当于白给,妥妥的福利。
不过我们都知道,李长江时代,在股权激励下,碧桂园服务在并购端攻城略地,那几年业绩、股价扶摇直上。
但后果是药效过后,隐忧乍现,业绩连年骤降,被市场反复摩擦。
不并购的前提下,怎么能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主义是当下碧桂园服务实控人和管理层思考的问题。
而福建东飞没完成对赌业绩,碧桂园服务选择股权补偿就是一个选项,低标求稳的KPI算是另外一个选项。虽然购股权福利相当于白给,但也不能轻易白给。
03
选择增持收购标的股权可以理解为看好行业前景鼓励创始人好好干,授出购股权则是鼓励高管雇员别摸鱼。
长远来看,不无裨益。但碧桂园服务并没有拿出真金白银。
一定程度上看,业绩和股价正相关,但上市物企受关联方影响,二者过去两年深受市场情绪左右。业绩好股价未必涨,业绩差股价肯定跌。
获受购股权的对象有两个选择:一是行权价附近买入坐等股价上涨后行权,二是等股价上涨到满意价位后,行权后卖出。但如果股价长期低于5.01港元,即便KPI完成了,也没有行权必要。
所以,除了业绩和分红刺激外,如何拉升股价,是碧桂园服务“购股权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或许,碧桂园服务是时候重启回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