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地产圈利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杭州宣布全面取消限购,接着西安接棒。据统计,全国目前还剩6省市还在执行限购政策。用六指琴魔的标准,也就是一掌之数。
取消限购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房企去库存活血不说,还为刚需用户减少了买房阻力。
对此,资本市场的反映最为直接:地产股狂飙,物管股狂欢。
按照以前的逻辑,地产好则物管好,前者气色改善,能为后者输送有质量的在管面积,以前的计提减值可能回拨,未来或许也不再担忧大额计提……所以,二者联动貌似没什么毛病。
不过,勿爷注意到,物业股的走势要比地产股强上不少。
以港股物管板块为例。自4月22日以来,该板块14个交易日中,有12天都是涨的,涨幅17.3%,已突破前期高点。年内涨幅12.5%。
特别是有些物企的涨势感觉快挡不住了。
而房地产开发板块就弱了一丢丢,12个交易日里涨幅约14%,并未突破前期高点,还在箱体运动。年内跌幅10%。
那么,地产开发和物管服务一弱一强的表现,能否理解为物业股独立行情又要来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下4年前物业股那波独立行情。
物管圈历史上,头一次走出独立行情是在2020年,当年也被称之为“价值元年”。
彼时,A股在延续2018年股灾之后依旧处于底部盘整状态,港股市场在国际形势及各类社会事件冲击影响下,同样不甚乐观。
房地产开发板块2020年一季度下跌9.63%。而物业股同期逆市走强,有7成股价上涨。据嘉和家业统计,核心物业股指数上涨26%,跑赢恒生指数43个百分点。
放在2020年全年来看,40家物业股23家收涨,10家涨幅超过50%,4家超过100%;16家收跌,最高跌幅37.02%。
不难看出,涨依然是行业主旋律,因此说独立行情并不勉强。
当时媒体解读物业股能走出独立行情的逻辑是,稀缺性和疫情背景下物企表现出来的社会担受到社会、政府等多个层面的充分肯定,政府的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均对其产生较高的倾斜度等,和地产几乎毫无关联性。
不过物业股独立行情仅是昙花一现。随着上市物企井喷,数量超过了60家,稀缺性不再;加上三道红线下,大多数房企债务危机接连乍现,物企被关联方拖入泥潭,股价跌穿了地板。
独立行情的话题几乎快被市场遗忘。直到前几天万物云大佬朱保全提及:物业股需要走出“独立行情”。
而2024年至今(5月10日收盘),60多家上市物企中,有26家上涨,涨幅最高的是祈福生活服务64.63%和佳兆业美好58.65%。其中15家涨幅超过10%,10家超过20%,3家超过50%。
除去停牌物企,有22家下跌,跌幅最高的是和泓服务40%。其中17家跌幅超过10%,6家超过20%,2家超过30%。
两厢对比,物业股涨势占据上风。
如前提到,年内物业股整体涨了12.5%,房地开发跌了10%,单从这个角度看物业股貌似有点独立行情的苗头。
不过勿爷觉得,上市物企虽然经历了大额计提减值,风险出清,大大增强了独立性,但仅从目前的涨跌来说,还不能说走出了独立行情。
首先,从最近14个交易日看,地产股也在涨,没彻底独立前很难说物业股这波涨势和地产没有关系。
其次,物业股这波行情和恒指走势几乎一致。即恒生指数大涨可能带飞了物业股。4月22日至今,恒指胀了17.06%,物业股涨了17.36。虽然也算跑赢了恒指,但不多。
如果物业股像2020年一季度一样,以一骑绝尘的姿态超过恒指,才可以说是走出了独立行情。
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被逼独立、财务清洗、积极回购后的上市物企重建着市场信心,正在被市场认可。
所以,如果和地产开发板块对比,物业股算走出了独立行情。但和恒指走势相比,还要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