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腾讯成长守护”专栏应读者要求,做了一期关于抑郁症及双向情感障碍的内容。
彭小华老师应邀就抑郁、亲子关系分享了观点和改进方法。
了解后得知,他的父母早早离异,在学校又受到了校园霸凌,再加上学业压力等问题,令他时常有抑郁情绪。
但他的家人并不太理解他的烦恼,而且他发觉自己并不是唯一遇到这些问题的人。
所以才他希望成长守护能出一些相关的科普,让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也许有人觉得:“做学生只需要学习就行,这还抑郁?”、“现在条件这么好,孩子们就是太脆弱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请一定要认真看完下文哦!
01
抑郁之源:恶劣关系
其实小叶子姐姐常收到一些留言,能感觉到很多孩子感到压力很大,非常不开心。
有小学生写了1200张试卷,不知双休为何物;初中生被家人安摄像头监控,完全不让玩手机;高中连续上课14天,无奈自嘲自己是“高中牲”。
根据2022年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18-24岁青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检出率达到24.6%。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学生抑郁的原因77.39%在人际关系,69.57%在家庭关系。其他调查报告的结论都大同小异。
央视最近有一档节目《相对论》很火,其中有一期主题为“少年的抑郁和家长的担忧”。
其中18岁男孩叫皓然,他曾休学在家,但妈妈总会旁敲侧击想让他去上学。
可皓然每次听到上学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甚至掐住了妈妈的脖子。
回过神来,他觉得觉得自己简直不可理喻,“我就是一个疯子,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每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指责,慢慢的,他就像困在笼子里的动物,只会暴躁地、本能地对待外界的一切。
无独有偶,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2》中有同样触目惊心的真实故事。
一位14岁的女孩服用药物企图自缢,因为情况十分严重,当地医院在洗胃后不得不转院治疗。
在转院的救护车上,医生得知孩子有抑郁症,便问孩子妈妈病因。
可妈妈却直言自己也不知道,并强调在她眼中,孩子一直阳光开朗、乖巧懂事、成绩优异。
重症监护室里一夜抢救后,女孩总算是脱离了生命危险醒了过来。
妈妈马上到监护室看望女儿,可女儿看到妈妈来了,沉默不语。
妈妈试图缓和气氛,说“妈妈怕你无聊,给你带了一本书”。
女孩机械地接过书,仍旧保持沉默。
但女孩在和自己主治医生的交流中,女孩多次开怀大笑。和面对至亲的妈妈,判若两人。
而当医生旁敲侧击地提醒妈妈教育方式可能不太对时,妈妈满脸不可置信地表示“实在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还说出了那句许多父母都会说的“名言”:
最终,女孩顺利出院。
虽然医生帮她的身体渡过难关,可她的心灵的创伤不知何时才能痊愈。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
如果有这么一份工作,早上6点到工位,下午5点下班,但是要加班到晚上10点,一个月休息2-4天,持续3-6年不等。 你有9个上司轮流盯着你,在你工作时走神或打瞌睡,还有人会当众大声羞辱你。就算这样,你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绩,通过每月甚至每周的考核,还要为每三年一次的淘汰做准备,要是通不过‘人生就完了’。 哦对了,你不能换公司。 你身边的家人也只关心你能不能进入更好的公司。在这种“劳动强度”下,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样的工作是美好的”,你会怎么想?
而这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高压之下,爱和支持更为珍贵。
02
珍贵的教育:倾听
如果父母情绪过于激动,甚至要打骂你,你可以尝试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请你冷静!”、“请你好好说话!”、“你这个样子让我很害怕”。 其次,尽量不要撒谎,因为撒谎造成的内心压力、羞耻感和道德压力同样能够伤害你的心理健康,捍卫自己真实表达的权利,也能让父母更加平等、尊重地对待你。 第三、主动把自己的困难、困扰告诉父母,请求父母协助、帮忙;还可以求助老师及咨询师。
第一本结合中国现实的
“死亡教育”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