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护到安宁疗护,谁来托举人生最后一程?

文摘   2024-09-28 10:10   四川  

点击 关注 把时间交给阅读

要点:

王一方:我们要有准备地衰老、有准备地死亡,这样才能过好一生。

应该如何做准备?

三联中读温情策划精品课《从照护到安宁疗护:有关爱与生命尊严的人生必修课》。

这是一堂充满人文关怀的人生必修课,在这次课程中,我们将剖开情感内核,关照人与人的深度联结;提供一个系统的照护、安宁疗护指南。

《漫长的季节》剧照

根据2024年民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中国已正式踏入“深度老龄化”行列,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步入超高龄化社会。

随着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的是一系列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年轻人的照护问题、以及死亡高峰期的到来……

如果将生命比作一趟列车,它将经历新生、成长、衰老、枯萎直至抵达死亡。如何能够更优雅从容地抵达生命的终点,不仅关乎老年人,更是每个年轻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每年的9月21日是阿尔兹海默病日,当家人被困在时间里,逐渐忘却一切,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照护者吗?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能够同他好好告别,让他的人生没有遗憾,有尊严地离去吗?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那么,步入中年的我们还能够走出死亡困境,不惧归途吗?

中读专栏《医生不曾告诉你的生命哲学课》的主讲人王一方老师,曾在专栏中提到,“我们要有准备地衰老、有准备地死亡,这样才能过好一生”。

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三联中读温情策划精品课《从照护到安宁疗护:有关爱与生命尊严的人生必修课》
在这次课程中,我们邀请了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学科背景的六位主讲人,围绕安宁疗护,从照护困境到临终关怀,解读如何学习这堂有关爱与生命尊严的人生必修课。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01

安宁疗护是时代的疗愈

提到安宁疗护,此前很多人更熟悉的一个词是“临终关怀”
1967年,英国护士西西里·桑德斯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安宁疗护机构——圣克里斯托弗疗养院,开创了临终关怀服务的先河,而后临终关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开”的理念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1988年,中国创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用词“安宁疗护”,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人在衰老或者濒死境遇下,最后的那份张望和希冀。在总序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文医学部的王一方老师,他将从历史、哲学、商业和科技等四个维度,解读如何理解安宁疗护的价值,并探讨安宁疗护的运营体系和未来应用。
很多具体话题引人思考:

照护和介护有什么区别?

普惠医疗和分级医疗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不同?

AI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照护人类”?

在王老师看来,“我们的社会要唤起一种警觉,历史的脚步已经进行到这个阶段”而“安宁疗护是时代的疗愈”。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02

理解照护:谁都可能成为照护者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站在生命终点的安宁疗护似乎有些遥远。但是父母的日渐衰老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衰老而来的还有那些避不可及的老年病,一个家人生病,就可能使整个家庭都偏离了轨道。

按照不同的人生角色和面临的不同困境,我们在课程中做了两大模块的划分,分别为“照护困境——困在时间里的照护者”“临终关怀——人生最后一程,如何走得安宁”。

有关照护部分的思考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胡泳老师,我们曾与胡老师在传播学的精品课中有过合作。
为了照护阿尔兹海默病的母亲,胡泳老师成为了24小时贴身陪护的“护工”,每日面对无尽的屎尿打扫,紧张的神经几乎让他崩溃,他将自己的照护经历记录了下来,此后,“照护”也成为了他自己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世界上只有4种人:曾经是照护者的人、现在是照护者的人、即将成为照护者的人、以及需要照护者的人。照护,其实是人世间所有关系的本质和核心。
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需要照护,这是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在这一单元,胡泳老师讲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经历,用更专业和理论的视角解读“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
比如,照护的分类,家庭照护人群的画像,照护者将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照护可能有的解决方案……我们将跟随胡泳老师一同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照护者。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当被照护者是身体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老人,对于他们来说,失去能够自助的生活同样也是失去尊严,而照护者在高压之下,同样承受着外人无法知晓的痛苦,照护倦怠成为很多照护者的心理困境。

在第三单元,我们邀请到了《最好的告别》译者、研究临终和死亡的心理咨询师彭小华老师。她将在这一单元,从照护者的心理困境讲起,延伸至如何应对未来死亡的告别恐惧,以及离世的心理冲击。在这些解读中,你或许可以找到合适的心理应对之法。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03

人生最后一程:如何好好告别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在今年的“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10月12号),我们的课程也将正式进入第二模块“临终关怀:人生最后一程,如何走得安宁”。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分别在2017年、2019年和2023年分三批推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安宁疗护试点地区152个,大家可以在后续的课程中查看。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知道了安宁疗护的概念,有关安宁疗护的具体疑问还有很多,很多人甚至会将它误解为放弃治疗。

在这一单元,我们邀请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医生为大家从医学角度做具体解读。

作为疼痛科医生,路医生是最了解疼痛的,对于很多临终末期患者来说,疼痛甚至比死亡更可怕,而安宁疗护正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温暖舒适地走完人生旅程。

从团队配备到治疗手段,安宁疗护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什么服务?

怎么选择安宁疗护医院?怎么判断是否可以送家人进入安宁阶段?……诸如此类的问题,路医生都将在课程中解答,他也将分享自己这么多年的亲身体验和故事,带领大家一同思考如何完成生命的关怀。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在安宁疗护的“身心社灵”概念中,社会支持也同样重要。照护以及安宁疗护的事业发展并非只依靠一个人便可以完成,也并非只是家人的责任。

那么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我们如何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安宁疗护政策呢?家庭疗护是否可行?

这一单元的主讲人是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专家施永兴,作为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先行者和见证者,施老师从事安宁疗护的研究和实践三十余年,他将带我们从另一维度了解安宁疗护。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在整个课程的最后单元,我们将聚焦人文关怀,探讨死亡的自主性,“我的死亡是否能由我做主”,以及安宁疗护在死亡议题中的价值。

这一单元,我们邀请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刘谦,她自2018年起开始关注安宁疗护议题,并在安宁疗护病房参与志愿服务,她讲解读从“我”到“我们”,从“死亡”到“生命”,我们如何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课程之外,我们还将围绕医院和居家策划制作两期声音纪录节目,让更多人跟随声音,探访安宁疗护的背后故事。

在著名畅销书《最后的告别》中,作者葛文德写道:
我们在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除了安全和长寿,他们还有优先考虑事项”
安宁疗护为死亡提供了另一种范式,而懂得“善终”,其实是为了现在的人更好地活在当下,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让我们一起,修习这堂人生必修课。

▼点击下图,解锁课程▼



剖开情感内核

关照人与人的深度联结


一个系统的
照护、安宁疗护指南


一堂充满人文关怀的

必修课


课程首发
增值权益


▼点击下图,收听课程▼


彭小华爱闻思修
在爱的前提下,围绕各种关系、教育、事业、人生、生老病死,分享个人体验、阅读、思考;欢迎讨论;提供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