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 高效备课趣味课堂,理清教学思维逻辑:《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内附课堂实录)

文摘   2024-10-21 17:47   福建  


点击上方【预约&观看】按钮看直播教学



《伯牙鼓琴》【详案+简案】

「READING」



目标: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一、目标分解


1.核心要素

a) 语言文字的运用

b) 想象力的培养

c) 艺术美感的体验

2.学习维度

a) 借助语言: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文本中的语言b) 展开想象:基于文本,而非凭空想象

c) 体会艺术之美:文学、音乐、自由、知音文化等多方面


二、文言阅读策略


1.三字经原则

a) 读通:理解字面意思

b) 读顺:流畅朗读

c) 读懂:把握深层含义

2.思维层次提升

a) 低阶思维:记忆、理解、简单应用

b) 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



三、深度学习方法


1.手的学习(基础层)

- 清点文中事件- 提取关键信息- 列表、填表

2.脑的学习(进阶层)

- 对比分析- 推测预测- 评估判断

3.手脑并用(高阶层)

- 遵循学习流程- 创造性思考- 实践应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朗读入手


活动1:朗读入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1

示范读师:请大家仔细听我的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全文)


2

提点读师:现在我们来重点读一些句子。跟我读:"善哉乎古琴"(学生跟读)师:注意"善"字的读音,要拉长一些。再读:"以为世为无足复为鼓琴者"(学生跟读)师:感受一下古人说话的韵律,仿佛回到了春秋时代。


3

变式读师:接下来,我们尝试两种特别的读法。首先,请大家看投影,这是去掉标点的版本,试着读一读。(学生尝试读)师:很好!现在看这个竖版的,从右往左读。(学生尝试读)


4

对照注释师:请大家看注释,第一条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出处是什么?生:《吕氏春秋》。师:没错。现在请大家自己看2-8条注释,试着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5

赛读师: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大家有两分钟时间,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准。记住读了几遍,待会儿我会请人展示。开始!(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师:时间到!谁读得最多?小明,你来读一遍。(小明朗读)师:读得很好!大家给小明鼓掌。


活动2:初步理解


师:现在我们来理解这个故事。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讲的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的故事。师:对,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篇文章里的琴师是谁?

生:伯牙。

师:在哪里写到的?请圈出来。(学生圈画)师:我给大家补充一些资料。伯牙被称为"琴仙",他是楚国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高超技艺?

生:(读)"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师:很好!这句话确实体现了伯牙高超的琴艺。那么,伯牙的知己是谁?

生:锺子期。

师:你们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故事的内涵。谁能说说,为什么伯牙最后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音"概念。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主题。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任务)

师:好,时间到。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概括?(2-3名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环节二:想象的回归与认定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懂了《伯牙鼓琴》的字面意思,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文中的想象。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我们学习目标的关键——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活动1:文中的想象


师: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

生:伯牙鼓琴志在泰山。

生: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师:很好!这两处确实是文中的想象。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全班朗读)

师: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画面吗?

生:我想到了高耸的泰山。

生:我想象到了奔流的河水。

师:你们已经开始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了。



活动2:实践中的想象


师:现在,我们来听一段《高山流水》的琴曲。请大家仔细聆听,看看能否在音乐中听出泰山和流水。(播放音乐片段)

师:听完这段音乐,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好像听到了流水的声音。

生:我没有听出泰山,感觉很难想象。

师:没关系,能不能听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实践,体会到了想象的难度。这也让我们更加佩服锺子期的聆听能力。


活动3:想象的价值认定


师:现在我们知道,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但是你们知道锺子期和伯牙的身份吗?生:锺子期是个樵夫。

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

提问

师:没错!一个是普通樵夫,一个是高官贵族。那么,为什么身份悬殊的两个人能成为知音呢?(学生思考)

师:让我们回到文本中,哪个字可能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生:是"志"字吧。师:"志"字确实是关键。"志"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志者,意也。是心中所想的意思。

师:很好!无论是伯牙还是锺子期,他们的"志"都指向了什么?

生:都指向了自然和艺术。

师:太棒了!正是因为他们对自然和艺术有共同的热爱,才能成为知音。这就是知音的第一层含义——懂得音律。


活动4:深入理解知音



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知音的更深层含义。请大家想象,除了高山流水,伯牙还可能弹奏什么?锺子期又会如何形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我们来做个句式练习: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请大家填空,可以发挥想象。(学生完成练习并分享)

师: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发现知音不仅仅是懂得音律,更重要的是懂得对方的心志。这是知音的第二层含义。


活动5:知音的最高境界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知音的最高境界。文中提到锺子期去世后,伯牙做了什么?

生: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





师:对!这就是知音的第三层含义——生死相许。伯牙虽然还活着,但破琴绝弦对一个琴师来说,就如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师:今天我们通过文本阅读、音乐欣赏和想象练习,深入理解了"知音"的三层含义:懂音律、懂心志、生死相许。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


环节三:永恒的艺术审美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知音"的含义,现在让我们来探讨这个故事更深层的意义。


活动1:艺术的永恒


师:但是,故事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

生:没有,因为我们现在还在讲这个故事。师:太棒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虽然伯牙和子期都已经离世,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流传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艺术复活"。:

师:艺术是如何让这个故事"复活"的呢?生:通过诗歌。

生:还有音乐和绘画。

师:没错!艺术家们用各种形式让这个故事不断重生。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课件出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师:这些诗句都在传达什么?生:珍惜知己。生:友情的可贵。师:这就是知音文化的传承。


活动2:艺术的三层境界


师:艺术其实有三层境界,我们来看看:


1

描摹可观之美:就是描绘外在的美。

2

描述意境之美: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描绘超然之美:超越现实,达到宇宙的层面。


活动3:故事的演变与意义


师: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哪里,你们知道吗?生:《列子·汤问》。

师:对!那时候的故事比较简单。后来在《吕氏春秋》中,才有了"知音难觅、生死之交"的主题。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后来的版本呢?

生:可能因为更感人。

生:体现了更深的友谊。

师:没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伯牙和子期只见过一面,值得伯牙为他付出这么多吗?(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文化的象征。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知音,也要努力成为别人的知音。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知音"的四个层次:


四个层次

  1. 懂得音律

  2. 理解对方的志向

  3. 生死相许

  4. 艺术的永恒师:这个故事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让我们思考友情的真谛,也让我们体会到艺术的力量。


40分钟

《伯牙鼓琴》教学简案


目标: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一、朗读入手(12分钟)


1. 教师示范读(1分钟)

2. 提点读:重点句子"善哉乎古琴"等(2分钟)

3. 变式读:去标点、竖版(2分钟)

4. 对照注释自学(3分钟)

5. 赛读:两分钟限时比赛(4分钟)


二、初步理解(8分钟)


1. 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 识别主要人物:伯牙、锺子期

3. 补充背景知识:伯牙"琴仙"身份

4. 讨论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


三、想象的回归与认定(10分钟)


1. 找出文中想象:志在泰山、志在流水

2. 听《高山流水》琴曲,分享感受

3. 分析伯牙和锺子期的身份差异

4. 探讨"志"字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四、永恒的艺术审美(10分钟)


1. 讨论故事的"艺术复活"

2. 介绍知音文化的诗句例子

3. 解释艺术的三层境界

4. 分析故事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5. 探讨"知音"的四个层次





点击上方【预约&观看】按钮看直播教学


何捷老师
倡导1亿中国儿童无压力喜乐读写。分享育儿干货,绘本阅读,好书好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