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场最大事件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领导介绍了刚通过审批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
而股债全天的表现,也围绕这个对这件事情的预期展开。
最终:
股市高开低走,市场普遍解读为不及预期。
债市平开高走再低走,似乎还是没想明白。
(新闻发布会的原文,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
其实发布会的核心内容,在蓝部长的一条回答中已经总结得非常好。
原文就是:
“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我们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总的看,我们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谢谢。 ”
一,市场为什么解读为利空?
如果放到一个月前,一个我很信任的朋友告诉我即将有10万亿的利好出台,那么我一定把房子都押上。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经历了一个月,就变成了利空。
答案很简单,一步步被人喂了大饼。
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预期的落空其实是杀伤力很大的武器。
有个专业术语,叫做“捧杀”。
而这次市场是被谁的小作文吊足了胃口?
我们猜测,是外资 + 游资。
10月到现在,小作文满天飞。
先是10万亿,再是12万亿,再到16万亿。
相信不少金融机构也被搞得蒙查查,不知如何分析。
这就是预期的力量。
现在想想,还得感谢他们嘴下留情了,没往20万亿说。
二、我们又为什么解读为利好
这块我们分两部分聊,会议本身和会议之外。
1、发布会本身
(1)政策落地,且将发挥作用
原文说了:
“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
“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只想问一句:
这还不算利好吗?
(2)确定不再重回老路
发布会提到: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
这三方面不贴了,主要就是“监测口径更全”“预算约束更强”“监管问责更严”。
(3)债务摸清
会上,宣布了官方口径的具体政府债务规模,并将我国政府负债率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做了对比,整体比较可控。
2、跳出会议本身
(1)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除了会议本身,阶段性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完毕。
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媒体”的配合,才刚刚开始。
这一轮政策潮让我们看到了,高层完全有能力通过一系列发布会,叠加民间金融机构的持续出力和发声,实现稳定预期,激活市场。
回顾9月以来发生了什么?
一系列部委领导轮班出场,为中国经济站台。
新工具中的互换便利,金融机构每做一单都要喊出来。
新工具中的回购再贷款,上市公司每批复一个回购额度,也要喊出来。
铺天盖地的A500指数基金宣传,小区电梯都没放过。
还有交易所的喊话,支持科创、指数化、权益化,等等。
这一次的尝试,我们认为甚至可以说效果超预期的显著。
隔壁一度被怀疑快要下岗的鲍师傅,一场发布会都能让全球资产抖索好几下。
今后,难道我们就不可以吗?
(2)最大的后手,是“还有后手"
之前我们推送里就说过了,最重要的不是会议本身,是会议后面的无数次会议。
昨天,蓝部长再次告诉全世界,组合拳还没出完。
原文是:
“今年的增量政策力度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正在显现,不少政策效应明年还会持续释放。我们将加力推进相关工作,已经出台的抓好落地实施,尚未出台的尽快推动出台。目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另一方面,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谢谢。 ”
这就是最大底气。
行为金融学有一个理论,是我很喜欢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oery)》。
大概意思就是,阶段性撒糖是让人最舒服的,参考以下图片。
图片的大致意思就是:
有好处时,少量多次的效用最大。
有坏处时,多量少次的效用最大。
翻译成投资是:
赚钱时,每天小赚,心里相对更舒服。
亏钱时,一次大亏,心里相对更好受。
因此,不时抛出一个利好的效果,比一下子底牌全打出来好得多。
三、未来的方向
回到盘面,其实没大家想的悲观。
昨天的指数上,创业板、红利、北交所领跌,均不到2%。
行业板块上,地产链、券商、消费领跌。
媒体说:富时A50期货跌超5%。
有心人可以看下,新闻发布之后,实际只额外再跌了2%左右。
这相比过去一个月的市场累计涨幅,可以说根本没跌。
周一如果股市大幅低开,反而是很好的机会。
总之,昨天的发布会,我们认为完全不应该视作利空。
我们对中国股市和债市的未来,也并不悲观。
相信后续,依然会有积极的增量财政政策,有节奏地输出。
而货币政策,将为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落到经济层面,相信大部分地方政府都会抓住这次化债机会,稳住经济,迅速让当地企业和民众回血,并抓紧时间进行转型升级。
摆脱老路之后,新的方向也在发布会中提到:
“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我们昨天推文中持续看好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当然也是我们未来几年的投资最不能错过的方向。
而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后续盘活地方存量资产,都需要一个流动性充沛、赚钱效应良好的股权市场。
发布会全文,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今天就聊到这,祝大家周末愉快!
求点赞、在看。
如果你认为内容有价值,记得关注并⭐星标本公众号。
(按照当前的公众号规则,只有⭐星标,才能确保获得推送)
- END -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