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因为金融时报对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老师的一篇访谈,大部分债券尾盘直接走出了“倒U”型。
以长期限的240001为例:
同样,中短期品种的到期收益率也纷纷走低。
这篇文章也不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点击阅读:
债市三大“认识误区”亟待厘清 严查违规交易助力市场高质量发展——访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
这个时候出这样一篇文章,呵护债市的态度十分明确。
或许是担心没动静的LPR真的把债券收益率打上去,又或者是因为昨天债券交投的清淡,担心债市变成第二个大A。
无论如何吧,阿祖认为这篇采访的核心,其实有两个地方。
第一处,是具体哪三个误区,尤其是第三个:
“一是认为短期和超长期国债利率影响因素是一样的。实际上,短期经济指标一般对2年以内、最多5年以内的国债利率影响比较大。超长期国债利率与短期经济指标的关系没那么大,而更多受到金融市场投资策略和投资情绪等因素影响,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例如,美国二战后一度宣称其10年期国债利率不会超过4%,然而1959年末利率就已经达到4.7%,到1969年末更是突破7%,后来石油危机期间最高到了15%以上。事实上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对存款类和保险类金融机构非常重要,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有必要进行压力测试,否则硅谷银行就是前车之鉴。
二是认为央行近期提示长期国债利率风险,但今年以来却实施了降准降息政策,两个行为存在矛盾。实际上,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准降息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而债市纠偏是为了防止长期国债利率短期快速下行,偏离合理区间,影响市场预期,同时也是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是认为央行要控制和决定国债市场利率水平。实际上,央行对长期国债利率的风险提示,是为了遏制羊群效应导致长期国债利率单边下行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风险,并未设置长期国债利率区间。这与一些国家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控制国债收益率曲线是不同的。此外,一些金融机构在央行提示风险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刀切”地暂停了国债交易,这既是其风险管理能力弱的体现,也是对央行意图的误读。”
在这里,阿祖个人的理解是:
基本确定了本轮喊话阶段性结束,同时也重申了货币政策的方向,并明确一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市场化交易国债是OK的。
后续,对金融机构持续的压力测试和监管余威会持续存在,尤其是对过度依赖债券交易创收而非主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中小金融机构,适当的风控确实也会起到防范风险于未然的作用。
后续也不排除央妈仍会出场,但是交易长期限国债已经不再是原罪。
第二点:
“我们注意到,一些国内外媒体认为,中国的长端利率下行也反映了经济运行中发展基础不够牢固、总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的问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已看到这些问题,并着手系统谋划解决。”
这里可以看出:
前期市场对于长端国债利率下行的判断是有依据的。
之前的文章说过:
正视问题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而长期来看市场配置的力量一定大于调控的力量。
(最近连续两篇被举报删帖之后,今后个人过度解读还是能少就少。也有点荣幸,其中一个举报本号的机构竟然是...)
- 02 为什么我看好长期限国债ETF -
此外,注意到很多自媒体号,包括投顾组合的主理人,之前都提示了长端国债的风险。
而阿祖应该是不多见的持续建议大家关注30Y国债投资机会的人。
今天顺便也解释一下原因:
1、用配置的角度思考
30Y国债ETF,是一个工具,使用的姿势,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
下面,就是30Y国债和其他大众关注的主流资产的相关性。
和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负相关性,决定了从配置的角度来看,30年国债ETF或许是今年任何大类资产配置组合中不可或缺的品种。
尤其是对于无法出海的组合。
此外,大家关注的虽然是短期的波动,但是中长期来看,所有策略的判定标准都是业绩。
下面,对比场内比较火的2个产品,511360 海富通短融ETF / 511090 鹏扬中债30年国债ETF:
要直接比风险收益比,30年国债在债券市场一定不是最好的。
(再差的风险收益比,对投资者来说似乎也很难比大A还差)
但是业绩的巨大差距是不可忽视的。
而拉长来看,投资者需要的是业绩。
正因为工具没有对错,是否配置30年国债ETF,也不应该一句带过。
这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以及这类资产作为工具在整个组合提供的作用。
2、定投的好工具
虽然现在场外的30Y国债指数基金的工具型基金处于缺失的状态。
但是,我们只需要用Wind的定投计算器,依然以511090 鹏扬中债30年国债ETF为例,就可以很容易测算出来。
今年以来的两个30年国债的高点,3月7日和4月23日,开始每周定投计算,结果如图(与债券基金指数对比):
两个高点开始定投的结果,年化收益率分别是:
7.29%和8.83%。
所以,高波动的工具产品,也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 END -
求点赞、在看。
(如果你认为内容有价值,记得关注并⭐星标,获得自动推送)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