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吃饭这件小事|海外见闻

文摘   2024-06-20 20:03   加拿大  

这是OnHERWAY的第267篇原创文章

 

我曾自诩了解美国人——大学读的专业算是美国的舶来品,后来又做了英语新闻,同时结识了一小群美剧爱好者,由于主动被动读了看了好多和美国有关的东西,便默认对这个国家一点不陌生。

 

直到我高密度长时间和美国人一起工作,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太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上海探亲回来,只从书架上带回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费孝通的《美国与美国人》。【强烈推荐本书!】


美国与美国人是一个庞大的命题,这本书也是集合几十年的手记编纂而成。我没有费先生多年的沉淀,甚至尚未在美国长期居住过,自然也就无法驾驭这个宏大话题。不过,上周去美国出差,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了若干美国同事、同行和朋友,倒是有了一点浅显的心得,而能把这个心得串起来的是一个关键词:吃饭。

 

对美国人而言,吃饭真的是一件小事。

 

美国人日常吃的东西特别简单。比如我出差第一天,热情到不行的同事约我吃午饭,结果带我啃了个三明治。同事把这三明治描述得天花乱坠,到我这一看:就这?(当然,味道确实是OK的)


又一个同事告诉我,他们给孩子带去学校的lunch box就是著名的PB&J:peanut butter and jelly, 顾名思义:整两片吐司,一面涂花生酱,一面涂果酱,然后把两片搭在一起,完事儿!你或许觉得很草率吧,孩子居然还爱吃。


说到中午吃饭,同事之间完全没有约饭的义务。目前在北美,hybrid办公依然是主流(尽管要求去办公室的天数正在增加)。哪怕今天约好了大家一起去办公室开会,每个人依然有自己的lunch agenda,最多的交集就是:一起去楼下买个三明治!我跟一位senior leader的1-1就是她边吃三明治边跟我聊完的。作为时刻在身材管理的人,她没吃里面的面包,只吃了夹心部分,所以过程略显狼藉。她喝了一口随意接的自来水,抱歉地笑着说:Well, this is the messiest you'll ever see me eat.

 

通过后两天的交谈我才意识到,她说的可能只是一句托词,因为边工作边吃饭对美国人而言并不罕见。某天,我们的合作伙伴公司的leader抱怨新招来的员工:“你说你花个45分钟午餐,我没问题;可是不能因为你出去吃个饭,就邮件也不看了,电话也不接了?”关键是,其他美国人频频点头。

 

我听到这番话略感震惊,原因有二:第一,我恍惚以为是在中国?毕竟微信钉钉之类的随时在线状态让人无处遁形,员工都在与之作斗争。但是在美国,至少部分行业里,working professionals也会认为吃饭时间不应该影响正常工作?这再次验证了我一贯的观点:美国人拼起来可是很吓人的;第二,美国北面的邻居加拿大,全然不是这种mentality—他们崇尚真正的work life balance, 提倡unplug-这就是彻底休息和工作拗断呀。(当然,实际情况加班也是有的,但肯定不会明晃晃地把吃饭不能影响工作、非工作时间看邮件给挂在嘴上)

 

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是在我们的group dinner上,这便说回美国人的待客之道——说是dinner, 但其实吃饭不算标配,喝酒才是。这次是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人从外地到华盛顿特区出差(我是多伦多,另外两人在纽约),大家去了一个wine cellar。要说食物当然也是有的,但明显只是酒的陪衬,属于一人一口盘子清空的那种小食。吃东西(甚至都不能叫饭)的目的是为了把胃垫好,等待酒精的洗礼。


Dont' get me wrong—这里不流行劝酒,甚至全程大家也不怎么碰杯,就是边说话边按照自己的节奏抿着,因为只有时间够长大家的兴致才能上来;而当热乎劲儿烘托到位了,很多under the table discussion 也就自然发生。西方职场的after-work social异常重要,而酒是一把钥匙(饭却不一定是)。

 

对美国人而言,吃饭本身很简单也很个人化,其实暗含了他们重视的边界感。比如,我因为运气好被酒店升了等,可以去行政酒廊吃东西。某天跟我一起开会的伙伴正好没吃早饭,我就好心提出:不如我们上去吃点热的,或者如果来不及,我们拿两块cookies带走吧?她回复说:哦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还是习惯在星巴克随便买点吃(结果,她买的就真是一杯拿铁和一块cookie, 而且排队的用时远远长于我去lounge 给她顺手带一点)。

 


边界感的另一个表现在于:美国人吃饭近乎严苛地AA,一顿饭之后上来5、6张卡是司空见惯的,请人吃饭(哪怕是客人)反而是一种少数现象。我对AA制早已习惯(例如在上海AA制就很普遍),只是他们对AA的执着程度多少还是让我意外。比如,一桌上自然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或者有人点的东西明显贵一些,那么美国人的默认选项是不能均分账单,而是严格按照每个人的实际花费来各自买单。可一旦那个吃的少的人提出均分,大家都会跟其再三确认:Are you absolutely sure?You are so kind to be paying that much!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几个月我在多伦多接待了一位中国朋友和她来自美国的朋友(那位美国朋友我之前并不认识)。作为东道主,我骨子里还是典型的中国思路:来的都是客,肯定我买单嘛!结果那位美国来的朋友推了好几次,关键遣词造句都很重:You don't have the obligation to treat me dinner. 听到obligation的时候我绷不住了:不至于,不至于,不就是一顿饭嘛~

 

诶,这时候他们倒不认为吃饭是件小事了?

 

最后,欢迎围观我的美国出差+周末vlog。第一弹已经出片⬇️还有后续在剪辑~(剪片子累啊)也欢迎订阅我的视频号,最近在冲1万粉啦,感恩❤️



OnHERWAY
前英语媒体记者-现市场传播人-认证翻译; 关注语言|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