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媒体两年多,我还在不断接到采访邀约

文摘   2024-09-27 20:01   加拿大  

这是OnHERWAY的第281篇原创文章


只要是典型的国内活动忙季,比如3-5月,9-11月,隔三差五早上醒来就会看到微信提醒出现新的好友申请:


XX活动媒体发布会邀请/专访邀约


我一般会礼貌婉拒,直接在好友申请的对话框里写:“你好我已经离开媒体2年多了且不在国内。”


当然,对方的回复大概率也是比较友好的:好的了解,打扰老师了!「其实我也不是老师了呀!」


我离开前东家并且出国,已经是2年03个月前的事儿了。如果这些询问发生在离职一年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超过2年,还经常发生,这确实稍微有点说不过去了。


粗略统计过去这段时间里,我把自己已经离职,既不在同行业竞品,也不在国内的事实,告诉过不下30名公关公司(agency)的同行。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传播速度有点慢。


我曾和在国内agency的高管朋友聊过此事,她跟我说:咱们的公关精细化管理程度真的还是有差距啊。


说到这里,最近真的有被我在北美工作接触到的agencies震撼到了,有boutique agency 也有广为人知的4A,大家各有所长,但是在媒体关系的维护上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共性:


  • 动态追踪核心媒体人员的动向

只要谁一离职,换岗,升职,开新节目,换常驻地,基本上都会在2天内通过邮件告诉我们。我问过几个agency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媒体列表矩阵不断更新,主要通过X/Muckrack和其他的社交软件以及自己和媒体人的日常关系维护,关注其动态。所以,保守估计几乎不存在一个媒体人离职超过2个月而不为人知的情况。


记得我曾经写过,有一个长期合作的记者惨遭lay off,决定另起炉灶自己开了节目居然风生水起。有一家agency的朋友会写notes过去表示支持;同时也会跟他们的客户pitch 这个新节目。


  • 每一次活动或者采访的媒体名单,都是tailor made

除了日常的Master List, 每次都会根据具体的主题,话题,结合时下的热点,不定期引入一些新鲜血液来试水。对于corporate news而言,大家都懂所谓的newsworthiness 到底分量几何,要维持重磅级媒体关系又不能让记者产生狂轰乱炸的疲乏感,是一个delicate balance.


我处理过跨不同agency合作敲定媒体名单和媒体邀请的事情,在场agency的代表对于每一家媒体的谁谁谁,最近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和他们是否有open dialoguage等信息如数家珍,令人叹为观止!agency之间的总体氛围也是良性竞争,有时候出现overlapping targets, 大家就商量着来,比方说如果我攻了3天攻不下来,就换你。


  • 是很好的吹哨人

如果客户正在关注的话题成为了热点事件的焦点,都不需要客户nudge, agency会主动、第一时间发来相关报道,社媒传播情况,以及短平快的传播建议供参考。不合适的情况他们通常会第一个flag🚩


  • 喜欢主动提供选题线索。

比如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会联想到哪个客户是不是有合适的方案/产品/观点可以输出。如果有客户愿意,就会立刻做rapid response pitching(这个真是好东西,ROI贼高),或者进一步联系安排采访的可能性:可以是on record, 更多是on background.


说到on background chat-这是我发现中西方在做企业传播时候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在国内,不管是否采访,最好就是能给你稿件原地发稿;只要发稿,不管篇幅多大总是好的(当然不是负面内容)。但至少在北美不是——有时候我们宁可希望不要on record interview,而是on background conversation.


这有几个好处:一来是多一些大家互相了解的契机,无论是甲方还是媒体,都不只是想做一锤子买卖的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  二来对话里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on background 给了双方更大的冗余,问的人更敢了,答的人也更知道水深水浅。当然要有这样的默契取决于大家的共识,也即corporate release 多大程度上能真的算得上news,以及领导层的认知程度。 (说真的我观察corporate久了的人会不自觉地觉得本司的事儿就是天大的事儿,其实最多也就来个行业关注;大到世界变局,小到平民百姓生活,这些才是事儿,其他who cares)。双方既有正确的预期,也有前序的情感铺垫,等到在适当的时机会能够安排适当露出的机会,就可以了。


Agency world 很不容易。甲方大晚上发出的邮件有不少也是20多分钟以内回复的(而我通常都是早上才看到这些一来一回,所以说什么“国外工作几点以后不看邮件”的,这太绝对了,得看国家、分行业)。但我看到的有些agency已经具备了相当的agenda setting能力,确实可以称为好的partner, 而不只是做执行的practitioner.


OnHERWAY
前英语媒体记者-现市场传播人-认证翻译; 关注语言|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