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OnHERWAY的第253篇原创文章
关注海外传播动态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刚刚过去的1月,国外的主流媒体经历了又一轮裁员“血洗”。
按照时间倒序梳理,经历裁员的编辑部包括但不仅限于:
-《福布斯》Forbes新闻工会在1月中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罢工。罢工开始的当天下午,首席执行官宣布裁员,约占公司3%。
-《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 宣布将裁减8%的员工,这是在与管理层就合同僵局进行工会罢工数月后的事。
-《纽约每日新闻》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的编辑工会周四罢工,以抗议其所有者、私募股权公司Alden Capital的“长期削减”。
-派拉蒙首席执行官鲍勃·巴基什周四警告员工,公司计划进行新一轮裁员。
-《洛杉矶时报》La Times计划进行为期一天的多城市罢工,以抗议计划裁减115个工作岗位的计划。两位高级编辑辞职,这距离执行编辑凯文·梅里达辞职不到两周。最新统计裁员比例将会达到20%。
-《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s 的新闻编辑部在其母公司The Arena Group未能支付350万美元的季度款项给其授权《体育画报》品牌的集团后,开启大规模裁员。
而我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个别记者,也很不幸位列其中。
作为曾经的媒体人,如今的企业传播者,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一方面,觉得自己属于幸运的,全球各地媒体的生存状况都不是太好的时候(有共同的原因,也有不同的掣肘),我做了回逃兵(虽然直到今日我都觉得,记者应该是我毕生最爱的职业);另一方面,企业传播者最主要的几个stakeholders之一就是记者,可以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记者的日子不好过了,公关的工作方法也要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我能想到的有这几点:
1. 关注/问候,表现同理心。如果是相熟的记者,问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哪怕是情绪价值也好。在国外,记者从不被叫做媒体”老师“,从来都是直呼其名(哪怕是资深编辑)。称呼里虽然没有隐含那层莫须有的传教授业,却更有一种互助互利的平等共赢心态。通常情况下,你会关注相关记者的社交媒体账号,但email是最常用的联络渠道。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了,不妨邮件问候一下。根据我的经验,在国外不出半天内不休假的记者一定会回复email(算上时差也就一个工作日以内)。
即便你日常联络的记者没有在被裁名单上,在做下一轮pitch的时候也可以当作一个backgrounder来引入话题,表明我们关注事态的发展,我们与你们同在,show empathy是长远良性关系的前提。
反过来说,我一直都比较反对只看眼前,比如因为在其位而和某个条线记者虚与委蛇的热火朝天,某天对方离职了就彻底不闻不问或者追踪其动向——其实圈子就这么大,除非是彻彻底底离开了整个传播行业的上下游行业,不然未来可能是工作伙伴,可能是另一个媒体的负责人,甚至可能是你下一个订单的拍板人?
2. 预见到将会有更多人工智能的新闻产品。这一轮主流媒体的裁员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优化了部分人力。所以企业传播者在信息供给侧,是否就可以做好充分准备呢?比如原始内容生产的半自动化?比如如何利用好算法,在标准化内容输出上帮助提升内容的采集率?
3. 原创采访将变得更为重要。因为还留在媒体行业的记者面对着AI的威胁,面对着裁员的风险,更有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意愿。所以他们会不再满足于发统稿,而是希望拿到更多一手、深度、甚至独家的内容,于是对采访的需求会上升。这就意味着,传播人员要进一步做好媒体的梯队分级;同时,要提前让所有业务线可能接受采访的领导,提前become media-ready(包括做媒体采访的培训等)。
4. 事实核查,品牌保护任重道远。接上条,人工智能导致的错误、虚假信息会大幅度上升,因为制造这些杂音信息的成本很低。主动出击的media engagement是一方面,随时关注海量信息,应对虚假内容则是另一手准备。
5. 关注新鲜的传播渠道,或者帮助前记者的转型。在西方,全职记者转型为自由撰稿人或者兼职写手司空见惯,或者干脆直接成为YouTuber或者Podcaster。和中国略显不同的是,相当多的前记者不是彻底转做所为“自媒体”涨流量换人设最后带货那种,而是会延续原来关注的条线/领域,只是换了一个传播渠道。在很多国际活动上,自由媒体人也是可以申请获得报道资格的入场券的。因此,传播人可以关注前记者的动态,看是否方便提供一些tailor made contents,特别是形式上、响应速度上的创新,常备一些Tear and Share materials帮助到这些转型的媒体人。
6. 认真打造Thought leadership. 传播行业的震荡,也意味着新秩序不断建立;随着渠道多元化,自己发声也成为了品牌的不二之选。但是,主流媒体的这部分空缺,恰恰不是Instagram/TikTok这类社交媒体能代替的,而是需要一个权威的发声。因此,企业如果能够打造好eminence pieces, 让领导人作为thought leader 直接发出声音,就能弥补一部分主流媒体采访的缺失。因此,如何议题设置,如何撰写也就成为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