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企业“黑话”在西方职场比比皆是

文摘   2024-10-12 20:01   加拿大  

这是OnHERWAY的第283篇原创文章


9月底,BBC Business Daily 播客推了一期节目,题为:Why can't we stop using corporate jargon? 大意就是:为什么企业“黑话”药不能停?估计长期在大企业/机构工作的朋友们应该都感同身受,强烈推荐有条件的各位听一下。



在这期节目里,记者和采访的嘉宾们提到了跨国机构内部沟通时常见的黑话,比如“I'll circle back”, “As per XXX…”, “Synergize”,“Low-hanging fruit”, “Put our ducks in a row”, “To ensure we are aligned”, 相信在外企上班的朋友们(尤其是肉身在海外的)可以感同身受。很早之前我写过一篇👉《刷屏的互联网大厂话语,用英语怎么说?》。现在看来真真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其实组织机构里的“黑话”并没有多“黑”,本质上是内部术语,其初衷甚至是好的:一来可以增强归属感,让个体感受到与组织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二来可以提升沟通效率,特别是运用在某个组织内部常见的话语体系时,一个简称/术语可以省去很多时间。这就好比写文章时第一次提及(first reference)某事物时使用全称,而后文全都用首字母缩写。


有没有黑话说着说着成功洗白的例子呢?有,比如这个词:Finalize. 这个词在几十年前就是典型的企业黑话,现在就一点没有那个味儿了。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除了特定简称外,某些大机构内部的表述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就是班味贼重。


伦敦金融城的一位白领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最讨厌的一个表述是“low- hanging fruit”,排在第二的是是“I'll ping you later”. 此外,某些不置可否、硬生生凿出来的概念,比如报道里提到某企业新创立出一个职位叫“Happiness engineer”, 一眼看不透其本质的语焉不详。同理stakeholder这个词, 或许是做过记者的原因,我最反感的就是看起来包罗万象其实不知所谓的花花肠子概念,到底什么是利益攸关方,请展开讲讲清楚。还有,裁员也不叫“lay off”了,文邹邹点叫downsizing, 更唬人点叫right-sizing——这么听起来,国内现在流行的“毕业”一说还给人留了点尊严。


不过,这里还有一层更为隐密的权力关系:对某种语言的把握程度,决定了你在权力关系的哪一层;而在现实世界里,由于大部分跨国机构的工作语言是英语,那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就处在这个权力结构的底层。


比如这句话“Get me the 411 on sth”。411是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在老黄页时代的电话查询服务的号码,所以411可以引申解释为“信息”。因此,这个短语就相当于请你把某件事的背景信息来龙去脉讲清楚。


我把这个表述问了我在伦敦的朋友,她表示完全不会用这个词组;她还说“boil the ocean”也是一个非常北美corporate word里的用语(天,我在视频号里还分享过这个短语),在英国也基本没听人用过。


如果说英国人还可能跳出来说“Hey, we don't use that! / That's not proper English!”,那么作为非英语为母语的人,我们的难点在于不能有效区分这到底是一个地道的英语表述?还是一个区域性的用语?还仅仅是一个组织内部的术语?保险起见,为了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我们只能先一股脑儿学会,然后不断重复使用(因为语言的本质就是模仿)。由于如今的跨国机构大多数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语言就塑造并且不断固化了一种隐形的权力关系。那长此以往,我们这些非母语的人反而会帮助加深和固化这种黑话的使用,陷在了一个庞大系统里而无力反抗——because we don't get to tell the difference,because we are not native speakers!


再说回来,我以前听到过很多对所谓英语表达的经验总结,不是说都不对,而是大多是可证伪的。


比如,主张英语母语者不说“I'm fine”, 认为那是中国古早课本里已成段子的教条内容。但实际上,这礼拜我每天都听到有人说:I'm fine, how are you? 或者Fine by me。


比如,主张英语为母语的人表示大笑习惯使用LOL (laugh out loud),不会说什么哈哈哈。固然LOL是一个高频词,但实际上,光今天我就有不止一个美国同事在看到我的笑话时回复:hahahaha. 毕竟,这个笑声自带通感。


这些例子恰恰说明,语言这事儿吧,一旦超越了根基性的语法和用词,后来的规矩就是流动的,是那些长期说这一语言的人来决定的,甚至即便某个语言里引入了别的文化的某种表述,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个被引入的语言变强势了,实则却恰恰说明那个引入方的语言有了更大的speaker base. 可见,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表征,更是一种权力载体。


OnHERWAY
前英语媒体记者-现市场传播人-认证翻译; 关注语言|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