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层如何做到“刻意练习”? 这期英文播客很有启发

文摘   文化   2024-03-02 20:01   加拿大  

这是OnHERWAY的第257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听了一期播客,讲的是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练习。很有启发,周末时间分享在此。


这个播客我曾经在某一个月末的资源分享里介绍过,叫The Complete Interpreter。这是我一年前在做口译时接触到的,主讲人是在欧盟工作的资深英法翻译和培训师 Sophie Llewellyn Smith(她的工作语言还有另外3门)


这期时长51分钟的节目标题为:Is your practice lazy or deliberate? 原本的目标受众是已经工作了不少年头的翻译。为了让手里的活儿不断精进,需要的是练习,而关键是“刻意练习”而非“懒惰练习”。我听完之后认为里面的思路和方法很值得每一个行业借鉴,尤其是自诩已经轻车熟路的职场中层

 

播客开头的一个例子就很吸引我:Sophie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在学钢琴,每次让他练琴,他虽不情愿但还是能做到坚持"上钟"。然而,只要竖起耳朵一听,自己会弹琴的Sophie就察觉到不妥了:儿子总是挑选已经滚瓜烂熟的曲目或者片段弹奏;一遍遍无间断地演奏,听着基本都能过关,但是总有某几个音阶磕磕绊绊,一些明显手生的段落夹杂在整首曲子里糊弄过去。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自己练琴的情景。当时我的老师教导的是:必须盯住自己手指打结的那几个小节,一个音一个音地抠下来,直到指法理顺了为止。哪怕一个小时就只练了一行谱子都没关系,唯独不能囫囵吞枣糊弄过去。

 

Sophie认为,所谓刻意练习,就是这样找出问题,精准解决,各个突破。那么哪些时候需要刻意练习?第一,日常就要养成保持好状态的习惯。她说记得有一年自己因为家庭原因,一年里只做了13天的口译。这和她一年做一两百天口译时候的翻译质量有天壤之别。她如今已经是资深的翻译和培训师,但还是会留出专门的时间让自己练习。

 

第二,有一些工种其实并不总能找到刻意练习的场景(比如外科手术医生,警察,难道没事找个周五下午给自己拉一刀再缝起来吗?街头随便找一个人抓回来审着玩儿吗?)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实战的机会当成一个刻意练习的机会。一方面是做事情的时候120%投入,边做边复盘;另一方面是拓宽自己相关的知识面,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例如医生可以保持阅读最新的学术研究的习惯,警察可以熟读法律条款。

 

第三,当你工作的具体状态发生变化时,要寻求刻意练习。她举了翻译的例子,比如即将接触一个从来没有翻译过的主题,或者翻译场景,又比如要参加联合国或者欧盟的重大口译考试等等,这时候你要根据全新的规则进行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

 

第四,要记录自己的刻意练习进展。比如给自己列一个明确的大纲,把问题分解成几个特定模块,记录每个模块练习了几次,每次的用时,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是否需要加时间等等。她分享了一个年轻学员的例子,尽管这位学员还是一个口译在读学生,但是比起其他已经做了8-10年的专职口译更懂如何刻意练习。比如他每次开口练习之前都会告诉Sophie, 我今天的目标是希望说出的句子更简短;或者加强我C语言的输出;或者专门练习数字的翻译,等等。这样做不仅让自己目标明确,更重要的是也能让你的“老师”(给你提建议的人)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反馈,这样进步也更快。

 

上述这几点心得是我听完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而成的。对照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学习日常,感觉每一点都有可借鉴之处:

 

第一,问自己基本功可还扎实?我从事企业传播工作,各种报告、稿件、文案的输出就是基本功之一。我会问自己:看东西还快嘛?抓重点还行吗?写东西还利索吗?特别是进入职业中期以来,很容易产生一种“这种写写弄弄的事情很简单,交给小朋友去做/agency去做吧“的懈怠感。但我依然会有意识地在把工作交付给agency的同时,自己找一部分内容练手,这样你对业务的理解才更深,才能有资格在agency的基础上去做修改,也在对上级汇报的时候更有自信。对基本功的刻意练习,也有效避免自己过度置身于上传下达的事务性议题上;长期陷于后者,看似工作很忙你很重要,但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和惰性。

 

第二,利用每一个实战机会,每次试图解决/缓解一个老大难问题,或厘清一个流程,或做一点新的尝试。对我而言,每一次媒体采访,每一场campaign, 都是一个绝佳的操练思维并付诸实践的机会。比如拿到一批媒体名单,我就会把这些人的profile逐个吃透,自己慢慢建立一个master sheet,最近谁写了什么文章,TA的风格/倾向是什么,在哪些平台活跃,我可以如何进一步和TA互动,未来还有哪些选题可以pitch,等等。借一场发布会把一些疑难杂症的流程问题给列出来,例如哪些内容值得发新闻稿,借此做一个决策树;哪些新闻稿值得做媒体采访,再做一个决策树; 这些采访,哪些适合美国的媒体,哪些适合英国的媒体,哪些适合亚太的媒体,如何与不同地方的同部门同事协作,和跨部门同事协作等等,又可以呈现出若干不同的决策树。杜绝自己萌发“老资格”“老油条”心态,总是问自己:What could be done better/differently, this time around?


还有就是不断拓宽知识面,这里包括但不仅限于传播领域的发展(比如和同行多交流,多阅读行业报告,多参与行业探讨);也包括最热门和前沿话题的学习(比如GenAI和ESG就是我在持续学习的两大支柱),还有自己始终保持关注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

 

第三,除了常规练习,在做重大汇报之前,我也会刻意练习,精心准备这次演讲。曾经觉得自己从小到大“出口成章”,从不怯场,演讲应该不用怎么准备;后来很感谢我接受的口译训练,它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每个人下意识的口头禅真的非常多,需要用刻意训练去纠正。所以如今重要场合的活动里,我都会提前演练几遍(包括把讲话录音听自己的口音,口头禅,尽可能减少/避免);回看演讲结构,是不是把听众/观众的感受放在首位,而此时我不只是凭借直觉,而是会结合看过的书、演讲方面的培训材料,有根有据地提升。

 

第四,我在自己的OneNote里开辟了一个新笔记本,把需要进一步提升的若干个方面都单独记录,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追踪。以“法语学习”这个方面为例,我把问题细分到“过去式否定句多宾语代词位置不熟练”。


对了,在刻意练习方面,完全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让你事半功倍!比如针对上述问题我就让ChatGPT给我做讲解,并且出题让我练习,之后它再会根据我的表现做点评。真的强烈建议大家要巧用技术,提升生产力。我始终相信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被技术代替(至少按照现在GenAI的技术路径,以后再写为什么),但是一些人却会被更熟练使用技术的另一些人代替。如下所示⬇️:

 

 我的提问:

ChatGPT的回答:


希望上述心得可以对你有所启发!

 


OnHERWAY
前英语媒体记者-现市场传播人-认证翻译; 关注语言|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