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藏有一幅《黄士龙诗述封琉球国行礼宴会事》长卷,描述的是清朝册封琉球国行礼宴会的景象。该卷长约 10 米,宽约50 厘米,全卷共计 219 字,由黄士龙作,闻过庭书。诗卷整体磅礴大气,书精行草,笔力雄健。该长卷是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文清在旅日侨胞协助下,从日本东京一古董店高价购得。
经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念家圣等人辨认,《黄士龙诗述封琉球国行礼宴会事》全文为:
版宇天王地,恩波使者舟。藐孤(是时琉球国王新主使其臣来请命献称曰孤)承世土(中山世土匾额本朝所赐),宠诰贲遐陬。
峰抱三分势,城临万顷流。
甲旌欢会集,舆高奉神留(欢会王城第一门,名神奉,正殿门名)。扇影香风举,牺烟锦袖浮。
拜承鸾鹊诏,捧上凤皇楼(正殿有藏诏之所)。
对越衣裳肃,趋陪礼数周。
解知华国语,供得大官羞。
户缀蛟绡网,帘褰翡翠钩。
画屏金䌁裹,宫举玉雕锼。
舞弱春多熊,影长暖未收。
高台博望苑,箫鼓上黄雀。
畏鳅陈仙署,明妆衔绮帱。
地纪连瀛岛,天文接斗牛。
龙光荷休锡,长此翊神州。
右黄士龙诗述封琉球国行礼宴会事也,过庭闻诗。( 念家圣老师谦言,辨认该文还存在差错,敬请方家指点改正)
文中“中山世土匾额本朝所赐”指的是琉球王国首里城的正殿上挂着的“中山世土”匾额,为康熙皇帝御赐,可见当时琉球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
关于黄士龙曾到琉球一事,周煌《琉球国志略》收录的徐葆光《游山南记》这篇文献提道:“那霸江以南,皆故时山南王地也。自迎恩亭渡,沿江有村,曰垣花。左带南炮台,抵海;右翼小禄,迤连丰见城。村中米廪数区,屋茅荫树,一径南出道仪,见山高不数仞,可骑而越也。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偕紫金大夫蔡温、都通事红士显、从客翁长祚、黄士龙、吴份、弟曾光等上下骑从百余人,渡江截山而南。”
由此可见,黄士龙是以“从客”身份随册封使团赴琉球。
《琉球国志略》共有 16 卷,主要记载琉球国的历史和地理概况。全书依序有总目、凡例、采用书目、首卷及正文。首卷包括御书、诏敕、谕祭文和图绘。御书辑录圣祖、世宗、高宗亲笔书赐琉球国王的匾额。诏敕辑录世祖、圣祖、高宗给琉球国王的诏书。谕祭文辑录圣祖、高宗为琉球国有关的丧事或祭事谕写的祭文。图绘包括琉球星野图、琉球国全图、琉球国地图、王府图、先王庙图、天使馆图、球阳八景图、封舟图、玻璃漏图、罗星图和针路图。
收录于《琉球国志略》的《游山南记》,作者徐葆光,苏州长洲人,字亮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第五次下江南时,以秀才的身份献诗,被召至京城,三年后考中举人,再过四年后参加会试,后被钦赐参加殿试,考中第三名,也就是探花,被授予编修的职务。
1718 年,徐葆光奉旨担任册封琉球的副使,被赐予正一品麟蟒服。明清两代,琉球为中国藩属。每次琉球国王更迭,中国皇帝例派使节去祭奠,然后册封新王。册封使代表的是皇帝,当时朝廷要选“学问优长,仪度修伟”者充任。汪士鋐在为《中山传信录》写的序言中称徐葆光“以文章华国,以政事经邦,而且仪容端伟,言辞敏妙”。《清史列传》卷七十一也称“葆光才品为馆阁冠”,是一位理想的外交官人选。
康熙五十八年(1719),徐葆光经康熙允准为母亲庆祝七十寿辰并在家乡苏州过春节。节后,二月十二日向福建福州进发。
福州鼓山灵源洞现存有“徐葆光题名”摩崖石刻一方,曰:“康熙己亥,长洲徐葆光亮直以使事至闽。四月之望,偕弟尊光日暄、昆山黄子云士龙、晋江王观涛溶卿、僧常荣、载月、得人同游。”这方题刻记载了徐葆光等人在出使琉球之前驻足福州的经历,也是现存最早的黄士龙赴琉相关文献记载,与后来黄士龙诗述封琉球国行礼宴会事,可以前后印证黄士龙是随徐葆光使团出使琉球。
五月二十二日出五虎门放洋,徐葆光和册封琉球正使海宝一起前往琉球。这一次出使真正在琉球的时间仅 8 个月,往返海路却有 5400 里。
按照传统,册封使除了要在册封大典上宣读御诏,还要代表康熙帝御赐给琉球国王尚敬食物,在册封典礼上设宴。徐葆光使团携带四名厨师、一名糕点师和若干杂役,并设“理宴司,掌七宴之事;掌牲所,掌羊、猪、鸡、鸭支送;供应所,掌酒、米、小菜支送。”
300 年后,苏州吴门人家根据康熙册封琉球国王的菜单,复原了整套清册封宴,并在冲绳那霸市原来的王宫向民众展示。而这一值得纪念的成果,被印制成“吴门人家册封宴”个性化邮票一套,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就是在这场册封典礼宴会上,作为“从客”身份的黄士龙,目睹整个流程并吟诗记述了当时封琉球国行礼宴会事。而书写下这首长诗的闻诗,字过庭,江苏江阴人,是一名书法家,有楹联存世。至于闻诗是否也是“从客”,未见史料载及,留待进一步查考。
册封宴后,在琉球的 8 个月期间,徐葆光与当地人士广泛交流、友好交往,为传播中国儒学、书法、汉诗和茶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了 16 件书法,其中有 9 块匾额、4 对楹联,如文庙书“明伦堂”匾,天妃宫楹联:“那霸唐营,并峙两官分上下;夏来冬往,安流二至合华彝。”还有为文庙书《琉球国学碑铭》和为王府书《孝经》,在康熙己亥冬至所书“中山第一”石碑至今仍立在琉球王府(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内瑞泉门前。
同时徐葆光把此次琉球之行当作自己人生中一件重要的大事,从接受册封使命到归国,都以诗文记录行程,写下诗歌有 417 首之多,分为《舶前集》《舶中集》《舶后集》三卷,后结集命名《海舶集》。
而在徐葆光回国后写的《中山传信录》中,“中山赠送诗文篇”也收录了琉球国君、士大夫、僧侣等人的汉诗,其中和徐葆光交往的占相当一部分。琉球国王尚敬曾作诗:“只饮山头一勺泉,灵槎攀挽易经年。八分墨彩留屏幛,展对如亲绛阙仙。”述说徐葆光在琉球大半年,只接受每天送去的瑞泉水(琉球王府在山上,内有泉源名“瑞泉”),册封仪式后中山王赠白银 192 两,被徐葆光当场谢辞。
现在冲绳不仅有徐葆光像,各类研究徐葆光及其著作的社团也层出不穷。2003 年,徐葆光诗集重新整理出版后,冲绳掀起了徐葆光热。两年后,“徐葆光纪念事业期成会”成立。
明清两代向琉球共派出 24 次册封使,共计45 位正副册封使。留有著作的正副使共有 18 人,其中最具史料价值的就是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及其后周煌《琉球国志略》和李鼎元《使琉球记》。《中山传信录》是第一部详细介绍琉球的志书式典籍,也是了解琉球历史和中琉关系史最权威的经典。它全面记述了当时琉球社会历史风貌、琉球国王朝世系、官制及氏族状况、自然景观、物产以及文化教育、习俗、宗教、日常生活等内容。
徐葆光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澄清以前人们对中国到琉球的航线,以及对琉球的地理、历史、国情等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徐葆光在《中山传信录》自序中写道:“遍游山川海间,远近形势皆在目中。考其制度礼仪,观风问俗,下至一物异状必询名,以得其实,见闻互证,与之往复,去疑存信。”
更为重要的是,《中山传信录》附有徐葆光领导测绘的中琉海疆图,图中琉球王国最西南的疆域只到八重山,而钓鱼岛、黄峗岛、赤峗岛等均在中国海疆内,钓鱼岛归属问题不言自明。这本书后来备受推崇,日本于明治三年(1766)即翻刻出版。1781 年,法国巴黎也有了翻刻本。见于徐葆光《游山南记》记载的还有紫金大夫蔡温、都通事红士显、从客翁长祚、黄士龙、吴份、弟曾光等人。
蔡温(1682—1762),字文若,号鲁齐,和名具志头亲方文若,童名真蒲户,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儒者。根据《蔡氏家谱》记载,蔡温一族的元祖名叫蔡崇(字升亭),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是宋朝端明殿大学士蔡襄的后代。明朝初年,蔡崇奉命迁居琉球,成为闽人三十六姓中蔡姓的始祖。
蔡温是蔡崇的十一世孙,曾任协理府总理司、紫金大夫,加授法司品衔。蔡温在出任琉球三司官期间,对琉球的山川进行梳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山林的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农业、手工业的方针,使琉球王府的财政收入大为提高。此外,蔡温还制定了《位阶定》,对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阶制度进行改革。蔡温被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列为琉球五伟人之一,至今仍受人尊崇。
徐葆光使团另一名“从客”——翁长祚,曾在《中山传信录》后序中称:“余随封逾年,太史采风,幸附搜讨……览是编者于圣朝风教之远,不已略见其一斑矣乎!”由此可见,作为徐葆光从客的翁长祚,一直追随徐葆光在琉球的采风活动,并有所补益,为徐葆光在琉球期间的勘测调查、搜集史料、整理考订、编摩成帙,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清代册封琉球使团之从客,同正、副册封琉球使一样,在中琉两国之间的交往中,既是外交的使者,又是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与践行者。每次赴琉册封,册封使及其从客在琉球的时间,少则四五个月,多则八九个月。除了按规定完成各种册封典礼的外交活动之外,使团从客比正、副使有着更充裕的时间与琉球社会各界人士交游,得以各施所长,将中华传统的诗文、书法、礼教、音乐等,通过种种渠道广泛地传播出去,大大地激发了琉球士子与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促进了琉球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每次册封使团回国后,同样也引发了中华士子与民众对琉球社会与文化的兴趣。从客们的涉琉著述,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翔实的中琉关系文献史料,甚至可弥补册封使“使录”类著述的一些记载之不足。
刊于《闽都文化》2024年第二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