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故居 杨畋畋/摄
如果说,严复是近代以其翻译成果引起社会巨大反响者,那么,林纾则是近代以其翻译成果之数量及译文之魅力而享誉文坛者。林纾翻译之独特性堪称空前绝后:他自己不谙外语,全凭他人口述而笔录之,这在世界翻译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法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1897 年夏,林纾的结发之妻刘琼姿不幸病逝,对此,林纾颇为伤感,终日郁郁寡欢。此时,刚从法国回来,在马江船政局任职的好友王寿昌邀请林纾翻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录。这是林纾以独特方式走上翻译道路之始,也是中国系统地翻译外国文学名著之始。
1899 年 2 月,《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印行。这是林氏家刻本,书末有“福州吴玉田镌字”一行。林纾署名冷红生,王寿昌署名晓斋主人。三四个月之后,索隐书屋托昌言报馆代印,此即汪穰卿刻本,亦即素隐书屋本。此书一出,立刻风行大江南北,人们争相阅读,好评如潮,称之为外国的《红楼梦》。林纾同邑的著名翻译家严复写诗云:“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巨大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林纾译书的热情,从此他一发不可收。
文学史家郑振铎评价说:“译笔清腴圆润,有如宋人小词。”以宋词婉约派风格比拟桐城派大家林纾的文笔风格,应该说是恰如其分了。邱炜萲对《茶花女遗事》的评价则更为具体、形象、生动:
……年来忽获《茶花女遗事》,如饥得食,读之数反,泪莹然凝栏干。每于高楼独立,昂首回顾,觉情世界铸出情人,而天地无情,偏令好儿女以有情志,独令遗此情根,引起普天下各种情种,不知情生文耶,文生情耶?
《巴黎茶花女遗事》叙述的是一个凄美哀婉的爱情悲剧。小仲马先写成小说,后又改为同名剧本。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一样美丽纯洁的少女马克格尼尔(玛格丽特)到巴黎谋生,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后结识富家子弟亚猛(阿尔芒)的爱情故事。林纾深为故事中玛格丽特的悲剧结局所打动,在翻译中更增添了对亡妻刘琼姿的无尽思念,他不时沉浸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中,而合作者王昌寿也是性情中人,每遇小说中缠绵悱恻的情节,两人常常相对流泪,以致掷笔痛哭。林纾为此曾写道:“余既译《茶花女遗事》,掷笔哭者三数,以为天下女子性情,坚于丈夫。而士大夫中必若龙逢、比干之挚忠极义,百死不可挠折,方足与马克(玛格丽特)竞。”
美国小说《黑奴吁天录》
在林纾所有的译作中,数《巴黎茶花女遗事》影响最大,其次是美国小说《黑奴吁天录》,两部翻译小说的出版先后引起轰动效应,中国读者由此了解西方人的爱情和黑种人在非洲、美洲的遭遇,中国的留日学生据此两书将小说改编成话剧,在东京的舞台演出,从而形成了校园戏剧与中国话剧的诞生,开启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早期历史。
林纾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孝女耐尔传·序》)的命题,建构了新的小说审美规范,文学的主人公由英雄豪杰、才子佳人转为命运卑微的小人物,昭示了“平民意识”的崛起与“人”的时代觉醒。
林纾在《黑奴吁天录·跋》中强调:
余与魏君(魏易)同译是书,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今当变政之始,而吾书适成。人人即蠲弃故纸,勤求新学,则吾书虽俚浅,亦足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海内有识君子,或不斥为过当之言乎?
这是一部抨击美国黑奴制的优秀小说,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鞭挞了奴隶制度的丑恶。黑奴汤姆的悲惨遭遇,令林纾感叹不已,他认为黄种人在美国受到的虐待比黑人还要严重。他与魏易立刻着手翻译。其热情源自当时国内外的特殊环境:1901 年前后,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代表大资本财团的执政党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煽动排华高潮,许多华工遭到种族主义分子的抢掠毒打乃至杀害,腐败的清政府根本无力与美国交涉。而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的中国已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之祸近在眼前。因此,两人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向国人介绍这部揭示美国种族压迫罪恶的长篇小说,以此唤起国人的民族觉醒,挽救民族的危亡。小说的出版发行,对反美华工禁约斗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林纾的同乡、作家冰心在九十高龄写的《我和外国文学》一文提道:“……以后我进了中学和大学,上了英文课,能够自己阅读小说原文了,我却觉得《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原名不如林译《黑奴吁天录》……那么生动有趣。”
英国小说《迦茵小传》
在林译小说中,对青年影响最大,对封建礼教冲击最有力的要数英国哈葛德的《迦茵小传》。《迦茵小传》在众多的英国小说中并不出名,但经林纾翻译后却大为畅销。这部爱情悲剧作品描写平民女子迦茵与贵族子弟亨利邂逅,两人一见钟情的故事。迦茵鄙视追求她的小财主洛克,也不屈从姨妈的各种压力,勇敢地与亨利相爱。最后,她为了成全亨利与爱玛的婚事,毅然牺牲自己的爱情乃至生命。翻译此书时,林纾已经 53 岁了,颇有人生逢秋之感,此时的他,一改平时“木强多怒”的性格,常为书中的儿女之情所打动。
《迦茵小传》1905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卷首附有夏曾佑《积雨卧病读琴南〈迦茵小传〉》有感:
万书堆里垂垂老,悔向人前说古今。
薄病最宜残烛下,暮云应作九州阴。
旁行幸有伽娄笔,发喜难窥大梵心。
会得言情头已白,捻髭想见独沉吟。
林纾以娴熟的技巧,精彩地再现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以及细致的心理活动。钱锺书说,重读了林译作品后,“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
陈源在《西滢闲话》中甚至说,中国的革命是由两部小说造成的,一部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另一部就是《迦茵小传》。
必须指出的是,林纾翻译的外国爱情小说,还诱发了现代爱情意识的觉醒。小说中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意识,影响了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及五四时期那些浪漫自由的爱情咏叹调小说。
日本小说《不如归》
从多部林译小说看,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饱含着拳拳的爱国之心,他试图以所译介的域外小说寄托爱国之情,并以此唤醒国人与青年,为祖国强大而努力。
1909 年 7 月,林纾为早一年翻译的日本小说《不如归》作序,他在最后一段写道:
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祁鉴我血诚!
《不如归》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富健次郎所著,也是林纾翻译的唯一一部日本小说。作品写孤苦的女孩浪子,由继母抚养长大,嫁与川岛男爵家的武男为妻,婚后夫妇感情和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丈夫远航,她不幸生了肺病,被对她毫无感情的婆母逼迫离了婚,最后含恨而死。林纾写序,他引用书中《鸭绿之战》关于中日海战记述的事实,以说明中国海军在甲午战役中曾经英勇作战的情形,批驳一些不实之词。
林纾此序,主要为了表达自己的“报国”“胸臆”。林纾强调,不要因一时战败而自馁,而应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战胜敌人。这篇序文使我们看到一个“报国无日”的爱国者的“血诚”,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林纾故居内景 杨畋畋/摄
林纾的小说观及现代意识
林纾翻译的域外小说,引进了西方文学风格流派的现代概念。林纾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敏锐眼光,对于作家风格往往有一种灵犀暗通的默契,他对西方作家创作风格的阐发给人以创造性的启示:如司各德的文心奇幻、大小仲马的冶艳秾丽、华盛顿·欧文的诗意氛围与哲理深味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林纾在他的翻译小说中,或多或少地亮明了他的小说观。他也在他的序跋中,对中西小说在思想、艺术上作了具体、细微的比照,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如他对中国的“登峰造极”之作《石头记》(《红楼梦》)与英国狄更斯的《孝女耐尔传》(《老古玩店》)作了艺术表现手法及特色的比较:
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其间点染以清客,间杂以村妪,牵缀以小人,收束以败子,亦可谓善于体物;终竞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若(狄更斯)者,则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奸狯驵酷,至于人意未所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至于不能自已,则文心之遽曲,宁可及耶?
林纾翻译小说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关键在于优美的译文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各类读者,无论是青少年还是硕儒饱学之士,这与林纾本人是桐城文派古文大家,有深厚的古文修养密不可分。胡适因此赞誉道:
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还使许多学他的人也用古文译了许多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正确客观评价林译小说
对 100 年前的时代而言,林纾的翻译小说在当时的影响之所以那么大,关键在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尚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林纾的译作犹如一股冲决堤坝的洪水,一下子汹涌而入,顿时打开了中国文人与读者的眼光,霎时间纠正了清末民初的人们对小说、文学的传统看法,刮起了文坛翻译介绍西方文学之风,影响了整整一代文人与读者对欧美文学的兴味。从这些方面来说,林纾是古往今来翻译文学的第一人。
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风貌,既有中国传统古文简洁、隽永的风韵,又兼有西方文学的灵思美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成为清末民初的中国小说新旧嬗变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风流人物,如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
鲁迅早年十分热爱林译小说,几乎每出版一部便购买一部,看过后还要专门装订起来。他认为林译的文章确实很好,他也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郭沫若最初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接触外国文学的,他在所写《少年时代》中记道:“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最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哈葛德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我大量的眼泪哟。”
周作人曾说:“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模仿他的译文。”
“林译小说”影响了清末民初的几代人。可以说,中国的文学界是自林纾开始才逐渐具有了开放性的世界眼光的。胡适评价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第一人。康有为将他与严复相提并论:“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同邑郑振铎认为林纾提高了中国人对世界和西方文学的认识与了解,打破了中国人历来看不起小说的旧传统,开了翻译世界文学风气之先。
100 多年前,林纾翻译的 180 多种欧、美、日诸国小说,涉及 11 个国家 107 位作家,不仅数量大,而且涉及面广,几乎囊括了当时欧美国家主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其间的合作者,也多达20人,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华章,在当时和后来的民间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历史性作用。林纾的主要贡献在于启迪了中国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一、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建构了小说审美规范;二、引进西方文学风格流派的概念,使东西方文学作家的创作风格得以融会贯通;三、引进伴随着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而兴起的现代爱情新观念,开启了五四时期的爱情咏叹调。
刊于《闽都文化》2024年第五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