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分享的第13本书是我今天刚刚读完的《手机断舍离:如何快速摆脱手机成瘾》。对于屏幕使用时间越来越长的我们来说,这本书真的是一看标题就足够有吸引力。作者的思路很有意思,先吓一吓你,再提供解决方案。所以这本书前半部分都在讲,玩手机到底有什么危害。除了我们平时最容易感受到的视力下降、睡眠质量降低、肩颈劳损之外,使用手机其实还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很多不可逆的伤害,包括:专注力的下降、共情能力的降低和慢性疲劳累积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如果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研究,你可能确实会被吓一大跳。但因为我之前已经读了《手机大脑》,而且是2遍,所以已经多少有一点心理建设,也就没有那么震惊了。不过和《手机大脑》比起来,我会觉得这本书讲得更简洁,逻辑框架也很清楚,因此读起来更轻松,这一点从二者的目录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如果这两本书都还没有读过,我个人会更推荐这本《手机断舍离》。不仅是因为它对手机危害的论述更清晰好读,更是因为它在解决方案上也描述得更具体。《手机大脑》这本书的副标题虽然叫作“让人心情好、睡眠好、脑力好的戒手机指南”,但更多的篇幅还是放在了手机对大脑的负面影响以及解释我们为何如此沉迷手机的原因上。至于如何戒手机,书里最具体的方案只是说要多运动,剩下的则更多的是方向性上的建议,比如要少用社交媒体、把手机放得离我们远一点等等。而《手机断舍离》则在解决方案上更为具体,不仅直接给出了“戒手机的30天指导计划”,还逐一拆解了每条计划的注意事项。虽然因为文化和职场环境的差异,有些计划我们不一定能顺利实现,比如“完全不用手机的数字安息日”,对于目前这种工作节奏来说,完全做不到。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思路,比如对我自己来说最有用的就是“设置减速带”:就像作者说的,“人们拿起手机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单纯是出于实际需要,有时则是下意识行为,还有的时候竟然是因为深层情感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为什么要看手机?只有想清楚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我们的的大脑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与人联系、获取新信息、顺从大脑分心的本能、缓解无聊、逃避现实还是只是为了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休息一下),我们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真实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用手机来麻痹自己。唯有如此,手机才会真正成为辅助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占据我们生活的主人。所以“手机断舍离”并不是字面意思上地“完全不用手机”,而是“合理使用手机”,不被手机控制,不做“注意力经济”的奴隶。比如花一个小时,用手机专注地看一本书,而不是沉迷于刷社交媒体。1/52 | 《学习的学问》: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2/52 | 《聪明的阅读者》都在用怎样的高效阅读法?
3/52|不想上班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4/52 | 《笔记的方法》:真正有用的笔记得这么做!
5/52 | 原来这就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6/52 | 时间贫困: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7/52 | 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9/52 | 非常值得初高中老师和青少年父母阅读的《青春期情绪密码》
10/52 | 阅读策略这么抽象,到底怎么教?
11/52 | 如何摆脱那些窃取你时间夺走你生活的“软瘾”?
12/52 |课堂上如何保证小组讨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