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分享的第11本书是《软瘾——终结那些窃取你时间、夺走你生活的强迫性习惯》。如题,这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 “软瘾”。“软瘾”可以是强迫性行为,反复出现的情绪,也可以是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如购物狂、拖延症、暴饮暴食、沉迷于电视、上网、闲聊等。当一种行为明明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却还要为自己辩护,甚至找理由继续做这件事,它就成了我们的软瘾。比如暴饮暴食,看似是一种生活习惯,但就拿我自己来说,一般特别想大吃一顿的时候,都是心情特别不好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所以“吃撑”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有一种解压的爽感,因此虽然明知道这给身体带来了很重的消化负担,我也会安慰自己“都这么辛苦了还不能让自己开心一下了”?软瘾的本质,是用一种肤浅的快感或成就感替代了真正的快感或成就感,让我们忽视自己的感受和精神世界。现在我们很多人下班后都“沉迷于刷手机短视频“, 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多喜欢这些内容,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更多新信息。这恰恰是内心渴求学习和成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刷完之后会有一种空虚,懊悔自己又浪费了这么久的时间,却没有太多真正的收获。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沉迷短视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因为软瘾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同一种软瘾对应的可能是不同的内心需求,反过来同一种需求也可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软瘾。所以识别自己的软瘾形式及其背后反映出来的真正的需求,就是我们克服软瘾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当然了,大家即使有这些行为也不必惊慌,因为并不是只要你有过这些行为就有了“软瘾”,而是要分析自己是真的享受做这些事的过程,还是只是用它们来逃避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感受。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是: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全情投入还是心不在焉?比如同样是看视频,如果看的时候很享受,看完自己也有收获,那就只是正常的娱乐甚至学习行为,不能叫软瘾。但如果看的时候只是麻木地刷手机,心情也不算太好,看了什么自己其实也记不住,而且看的时候还想着做其他事情,那就值得注意了。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说,“软瘾”不止窃取你的时间,还会夺走你的生活。
我自己之前也经历过一段每天下班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的日子。那时候给自己找的“理由”是,我真的太累了,需要休息和放松。
但实际上因为不停摄入垃圾信息,大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反而越刷越累,心情也越来越糟糕,因为手里其实有很多事情要做,却因为短视频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如梦初醒,突然意识短视频不仅占据了我的时间,还消耗了我的生活。
于是在这本书的激励之下,我一步步追问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心理挑战和行为重塑,才终于慢慢找回自我。当然了,并不是说这本书的方法很神奇(事实上我能走出来也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一本书,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其实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书里总结为8大技能: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步骤都拆得太多了,而且用了不少专业名词增加理解难度,其实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思考自己现在的行为是不是阻碍了自己朝这个目标前进,如果是,就想办法用那些能让自己更接近梦想的行为代替它。注意不是直接强迫自己不要再做某件不值得做的事,而是鼓励自己去做另外一件更值得做事。直接让人不做某件事是非常难的,比如不刷手机,短短四个字,但真要做到可不容易。这不是自律不自律的问题,而涉及到内心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复杂问题。但换个角度,去做值得做的事情,用成就感和充实感来抵消不做某件事的强迫感和失败之后的挫败感,就要容易得多。比如我开始写作的时候,自然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手机了。找个理由激励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梦想”的价值。这个词看起来有点抽象,但确实比“目标”更有力量感。克服“软瘾”并非易事,自然也需要更多的力量。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几次三番地失败,不停消沉又不停再战,靠的也是一种模糊但强大的力量坚持。1/52 | 《学习的学问》: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2/52 | 《聪明的阅读者》都在用怎样的高效阅读法?
3/52|不想上班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4/52 | 《笔记的方法》:真正有用的笔记得这么做!
5/52 | 原来这就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6/52 | 时间贫困: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7/52 | 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9/52 | 非常值得初高中老师和青少年父母阅读的《青春期情绪密码》
10/52 | 阅读策略这么抽象,到底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