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分享的第19本书是买回来看了一部分之后就在书架上呆了很久,这几天想起来可以送人才翻出来读完的《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前几年脱口秀火起来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这些节目,偶然听到节目上提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买回来了。书的内容本身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应该很实用,因为从怎么写段子到如何表演,书里都说得很清楚,但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很多章节是用不上的,因为既没有过往的经验,也暂时没有寻求相关经验的任何想法。
但这不是书的问题,毕竟人家的定位就是喜剧教材,而不是科普读物或者小说传记,怪只怪我不是目标读者。不过即使不是目标读者,我作为同样以“口头表达”为生的老师,还是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共鸣。
比如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更幽默一点,因为很多时候太严肃了不仅让学生压力很大,我自己其实也不喜欢这样的形象,我喜欢看搞笑的表演,这会让人心情好。
但在我的认知里,幽默更像是一种性格,或者一种灵光乍现,而不是一种持久的能力。好像搞笑的人天生就搞笑,不好笑的人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就算真的肯用尽力气去背下笑话大全,老掉牙的故事也只剩尴尬。所以看到幽默还可以套公式去训练的时候,我觉得,嘿,真有意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讲第一个件事,然后在意想不到的连接点,转到第二件事,这就是书里说的:铺垫制造预期,笑点揭示意外。比如最近付航有个段子,说自己打车遇到司机炫技加塞,惹得另一个路怒司机下来大骂坐在副驾驶的他,他被骂得兽性大发,原本以为他会和下车和那个司机打一架,没想到接下来他的反应是隔着车玻璃给司机作揖(模仿动物-对应前面说的兽性大发)。我们平时上课或许用不上这样的技巧,但在学生的已知和我们即将讲授的新知之前找到关键的连接点,却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突破口,毕竟记忆的前提就是先建立连接。读书就是这样,即使你没有直接从书里获得那种马上就可以用的东西,也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保持大脑活跃。这就是我经常说的,读有所想,读有所得。1/52 | 《学习的学问》: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2/52 | 《聪明的阅读者》都在用怎样的高效阅读法?
3/52|不想上班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4/52 | 《笔记的方法》:真正有用的笔记得这么做!
5/52 | 原来这就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6/52 | 时间贫困: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7/52 | 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9/52 | 非常值得初高中老师和青少年父母阅读的《青春期情绪密码》
10/52 | 阅读策略这么抽象,到底怎么教?
11/52 | 如何摆脱那些窃取你时间夺走你生活的“软瘾”?
12/52|课堂上如何保证小组讨论的效率?
13/52|如何快速摆脱手机成瘾?
14/52 | 原来时间管理也要先测人格类型?
15/52 | 各位,勇敢一点,大方秀出自己的工作!
16/52 | 一本所有需要当众发言的人都应该读的书。
17/52 | 一本半小时就能读完的情绪急救指南。
18/52 | 老师如何有逻辑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