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每周一书 12|课堂上如何保证小组讨论的效率?

文摘   2024-09-28 22:56   贵州  


2024-09-24

你好啊,我是小静,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英语老师。

2024年要分享的第12本书是如何在课堂中使用讨论 —— 引导学生讨论式学习的60种课堂活动


课堂讨论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实施却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顺利:

既有学生无话可说被边缘化,也有学生自说自话无法引起真正的组内讨论;即有学生偏离主题开始闲聊,也有学生的观点缺乏深度思考显得陈旧且幼稚。

如何让课堂讨论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20种高效课堂讨论的策略与技巧,并分享了40种课堂讨论的实践活动。

说实话活动部分我觉得颇有凑数之嫌,有些活动属于换汤不换药,完全可以归为一类。而且因为国内外的学情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直接用到我们的课堂上,需要更多本土化的探索和改编。

但策略与技巧部分,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比如策略7:示范讨论

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讨论礼仪和技巧,来引导学生模仿,继而学会讨论,比如礼仪、推理、提供证据、提问直视发言人、保持安静、表现兴趣、做出回应等。

此处的“引导”,我觉得包含两方面:

一是要告诉学生,好的讨论是什么样子,包含哪些要素;二是要在自己平时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如果做到这些点就要马上提醒学生,相当于用实际的案例给学生证明这样做的效果。

此外,我还可以使用更直接的策略5:明确基本规则

比如我们一开始和学生介绍了课堂讨论的要求之后,可以把这些要求形成文字,每次讨论的时候都展示出来当背景,相当于提醒学生,还可以直接做成海报贴在教室,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最关键的是,我们老师自己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肩负起监督者的职责,不断巡视,不断提醒,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当然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通过形式上的约束来保证讨论效率,属于外部手段,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尝试内部手段,从“讨论”本身的设计出发,来提高效率。

关于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并不是只要把问题抛给学生,一声令下让学生开始讨论,学生就可以正常开展讨论的。

如果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之后得出更深刻的结论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的信息交换或者每人出个主意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头脑风暴,那我们不仅需要设计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问题,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辅助思考的信息或者思考框架等脚手架。

比如策略14:使用启发材料

如果学生在某个话题上并未做过很多的前期工作,甚至不了解,那我们也很难期望他们能对此有深度思考,因此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获取一些基本信息之后再开始,效果就会好很多,至少不会无话可说。

再比如策略8:辅助

在开始讨论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导图,相当于给了他们可以继续深入思考的维度,也就降低了思考的难度,从而保证了讨论结果的全面性。

此外,老师作为组织者,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比如策略3:延时等待

这指的是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们需要耐心一些,不仅要耐心等学生给答案(熬过令人尴尬的沉默期因为思考需要时间),还要耐心确认学生是否明确了任务的要求。

很多时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推测任务的内容,而不是先向老师确认是不是这个意思,从而导致直到任务结束才发现自己做的事根本不是老师安排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问学生“清楚了么?”或者“还有没有问题?”是不够的,正如前文所说,学生这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以为自己知道了。

所以我们要主动去确认学生的理解,比如直接抽问某个学生他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故意给出一个错误的任务指令,让学生判断这是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这个技巧还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ICQs —— Instruction checking quetsions,顾名思义,专门用具体的问题来检测学生对教学指令的理解程度。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已经给了教学指令还要检测一遍理解好像有点浪费时间,但其实一到两个问题足矣,算起来也就是几十秒最多一两分钟的事情,却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没有理解任务就开始执行的尴尬。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是策略12:教师的角色

书里介绍了“无知者”“助产士”“牛虻”“刺鳐”“唱反调的人”“协助者”“坚定的参与者”和“中立的法官”8种不同的角色。

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角色带有极强的文化色彩,所以直接用到我们的课堂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我认为可以弃用这些名字,用解释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比如无知者,指的是老师故意装作不懂,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表达支撑自己论点的想法,比如“你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怎么才能证明你的论点呢?”

牛虻则是在学生用错误的推理和观点或者不成立的证据,也就是逻辑不够严密的时候,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完善答案。

刺鳐则是故意提出另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其实大家这部分读下来会发现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其实会不自觉地充当各种角色,只是很多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举动,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技巧,或者思考这么做的目的,相对随意一些。

所以也再次提醒了我,课堂的关键问题,都要在课前构思好措辞和设计意图,才更加能保证学生思维产出的顺畅。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

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策略,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它们或许不一定能让你完全解决关于讨论的所有问题,当说不定可以给你更多启发。

感谢看到最后的你,我们明天再见~

2024每周一书·往期汇总


1/52 | 《学习的学问》: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2/52 | 《聪明的阅读者》都在用怎样的高效阅读法?

3/52|不想上班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4/52 | 《笔记的方法》:真正有用的笔记得这么做!

5/52 | 原来这就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6/52 | 时间贫困: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7/52 | 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8/52 | 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成绩

9/52 | 非常值得初高中老师和青少年父母阅读的《青春期情绪密码》

10/52 | 阅读策略这么抽象,到底怎么教?

11/52 | 如何摆脱那些窃取你时间夺走你生活的“软瘾”


2023每周一书·往期汇总


1/52 | 相见恨晚的课程设计指南
2/52 | 如何成为一个毫无压力的人?
3/52 | 普通老师也可以打造个人品牌么?
4/52 |《共读英语的五年》
5/52 | 真实的英语教学究竟是怎样的?
6/52 | 《新高考志愿填报199问》
7/52 | 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
8/52 | 关于睡眠和消费主义
9/52 | 关于课改,一线教师必读
10/52 | 超实用的高中英语议论文教学指南
11/52 |语篇分析究竟怎么分析?
12/52 |  教师专业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13/52 | 剧本杀进课堂正在成为现实!
14/52 | 周末的我,不爱工作
15/52 | 神仙也是打工人
16/52 | 看《长安三万里》,读《长安客》
17/52 | 成为学霸的技术
18/52 | 《金榜题名之后》又如何?
19/52 | 这本书或许真的能帮我戒掉手机!
20/52| 没想到这本经济学的书这么精彩!
21/52 | 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
22/52 | 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
23/52 | 从倦怠到闪耀
 👇

 

陪你写首诗
陪你读书,陪你教学,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