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田絮崖,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华商与中国跨国网络构建及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JSRQN20-004)。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华商与中国跨国网络构建及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JSRQN20-004)。
【摘要】2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类学金融研究的知识生产呈现出两条路径,分别是主体性视角下的批判人类学传统,以及将“身体”作为日常金融实践场域的分析。两条路径的内在关联在于,不仅概述了后工业时期金融民族志的发展过程,同时对自反性视角下民族志的演化路径进行了说明,强调了民族志从对主体性问题的关注,到以身体经验为中心的方法建构的总体特征,呈现出金融民族志和人类学将“经验”作为研究方法的反思性实践路径。对于金融经济的人类学关照,触及了社会哲学的相关议题,体现出对生存哲学进行审视的人文主义立场,以及对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关系的反思。
【关键词】金融经济;知识生产;经验研究;自反性视角;民族志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反性、经验和金融知识生产的人类学视角
三、主体性生产和金融研究的批判人类学传统
四、“身体”作为日常金融实践的场域及其理论化
五、结语:经验的历史和金融民族志方法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丁莉霞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