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少霞,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魏莉,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岳喆喆,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文化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XKS002)。
【摘要】作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集体记忆是固基认同的重要心理标识,能够激发群体成员的情感共鸣,强化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集体记忆具有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三重时序。集体记忆的历时性,既是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感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共时性即集体记忆包含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即时性是当下事件对群体成员所引发的共鸣,促使群体成员共同回忆、分享和讨论相关的历史和经验。集体记忆使群体成员有了维护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代表着各民族对记忆的再现和共享。因此,要基于集体记忆的三重时序,形塑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集体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聚性情感;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作为认同整合方式的集体记忆及其三重时序
三、集体记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系
四、以集体记忆的三重时序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五、结语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邵媛媛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