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董德冬,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炳林,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研究”(21&ZD024)。
【摘要】边疆乡村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既要塑型,也要铸魂。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根基。在边疆乡村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空间为着力点,首先是创建满足共同需求的物质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提供物质前提;其次是营造情感共鸣的精神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塑造灵魂;最后是打造同舟共济的社会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建立纽带。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三者相互促进、交互共存。公共文化服务透过三重空间载体,能促进边疆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感知、情感认同和实践内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乡村;空间进路
一、创建满足共同需求的物质空间——公共文化服务“铸牢”的物质前提
二、营造情感共鸣的精神空间——公共文化服务“铸牢”的灵魂
三、打造同舟共济的社会空间——公共文化服务“铸牢”的纽带
四、结语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邵媛媛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