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达万吉,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青海藏区乡村教师口述史研究(1949年至今)”(BMA200044)阶段成果。
【摘要】自费孝通对“文字下乡”的论述开启审视乡村教育与乡土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惯于采用“国家-社会”分析范式聚焦农村社会。基于“制度-生活”分析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牧区以帐房小学为教育空间的“文字下乡”进行历史考察。面对青海牧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异质性、社会环境封闭性和牧民群众文化教育滞后性,帐房小学的运作进程依靠国家意志和群众力量的交织联合,形成了实现教育普及推广的本土秩序,并倚赖于作为行动者的牧区教师怀持的国家信念和社会信仰所体现出的主观性精神及其行动策略。青海牧区“文字下乡”实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建设和民族地区治理历程的逻辑理路。
【关键词】文字下乡;教育普及;帐房小学;青海牧区
一、问题意识:农村社会学范式下“文字下乡”研究的缺漏
二、分析框架:“制度-生活”视角
三、立足牧民传统生计模式的行政型嵌入:以“帐房”为载体的文字下乡
四、扎根牧区的教师选用与知识精英培养:帐房小学的身份动员
五、基于牧民主体自主的国家在场:帐房小学的本土秩序
六、民间传统、社会信仰和革命精神的聚合:帐房小学的内驱动力
七、结论与讨论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王明东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