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吕伟松,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性研究”(23ZDA009)阶段成果。
【摘要】伴随数字智能的深度嵌入,如何运用技术提升非遗国际传播效能成为当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议题。数智技术参与非遗国际传播不仅有助于非遗隐匿性知识迈向大众呈现的通俗表达;超越时空边界局限达至叙事的文化共享;以凸显文化主体性彰显“和合文化”的大国形象;也体现出形塑具象、即时在场以及沉浸交互等样态表征。然而,技术造就数智浪潮为非遗国际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易引发技术参与下的侵权风险与技术依赖,视觉图像中的表征悖论与意义遮蔽以及资本魅惑下的语义失真与叙事偏离等问题。对此,要规范技术应用,实现数智赋能与非遗国际传播的正向联动,要注重以视阈融合丰富非遗叙事的多元阐释,借技传情激活受众“共识性”情感体验以创设文化共享空间。
【关键词】非遗;数智技术;国际传播;人工智能;共情传播
一、数智技术参与非遗国际传播的价值书写
二、数智技术参与非遗国际传播的样态表征
三、数智技术参与非遗国际传播的现实反思
四、数智技术参与非遗国际传播的纾解之策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王明东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