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学风】产后照护场域转变下的女性主体性与新困境 ——基于银川市月子中心的田野调查

学术   2024-12-26 20:00   云南  

【作者简介】崔莉,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区域社会研究、医学人类学研究。

【基金项目】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女性疾痛叙事与政策协同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女性疾痛叙事研究”(项目编号:xbmuyjrc202425);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西走廊地区多民族民间传说交融一体性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3YB073)。


【摘要】随着产后照护实践理念和形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产后女性选择到月子中心寻求产后照护。一方面,在月子中心这一新型照护场域里,产妇在照护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选择的倾向。自身意愿和母婴利益被产妇纳入首要考虑范围。另一方面,在月子中心这一场域中,产妇也遭遇着“快乐做产康”“迷人的身体”“黄金修复期”等消费主义带来的新困境。面对产后身体焦虑和医学常识的缺乏,产妇个体易被消费主义话语裹挟,从而接受各种非必要产康治疗,以致陷入新的非自由的身体困境。

【关键词】产后照护;女性主体性;身体自主;消费主义;新困境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产后照护实践俗称“坐月子”,是产后女性哺育子女、调养身体、恢复身心的重要阶段。成为母亲是女性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从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到身体复原,是一条充满幸福、漫长艰辛与迷茫的路程,产妇会经历多重身心改变与调适。坐月子实践受制于家庭和社会因素,在传统社会中受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等影响,形成了以长辈为核心意志的传统月子照护,其观念和经验对产妇产生主导作用,比如产妇需遵守一些母婴护理和身体修复方面的禁忌,表现为她们在居住环境、行为举止、饮食方面受到限制。现在,随着个体收入水平与健康意识提高,产妇群体的生活质量、生活重心、个体幸福与自我价值等方面也发生着变化。
关于女性生育、产后照护与身体复原等现象的研究,受到了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者关注。有学者认为长辈的意识及其传统观念对产妇行为起主导作用,产妇文化程度和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与月子健康行为呈正相关。“坐月子”仪式有“听老人的”和“听医生的”两种照护模式。前者是遵从传统礼仪,后者是服从科学权威。现有研究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女性坐月子方式进行了讨论,多以“传统文化惯性”“现代科学理性”“现代月子话语兴起、家长权力式微”等为价值评判。坐月子是产后女性的身体恢复期,自古以来有其存在价值,在未来或也将延续下去。传统月子习俗及其禁忌是当时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写照,是对母婴健康所能尽到的最大保护。因此,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传统月子方式有一定科学性,对母婴的护理也有其合理性。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目前产后照护实践研究较少,并且研究内容多只见结果而不见过程,产妇被塑造成产后照护的被动承受者,她们的主体经验和实践过程被忽视。作为“坐月子”的主体人群,产妇们在此实践中的主体性经验和个体化选择是“缺席在场”的。因此,本研究通过发掘“城市产妇为何到月子会所坐月子”,从产褥期生活、母婴护理、身体修复等重要生活事件入手,为产妇在月子照护实践过程中的个体选择、主体性及面临的困境等刻画多个从微观着眼且具有典型性的个案。
笔者先后于2021年9-12月、2022年6-9月、2023年1-3月,对银川市15家月子会所进行田野调查。大部分月子会所定价为28天收费25000~38000元,如XJ、YYJ等;高端会所定价为28天收费50000元~70000元,如JYZ、DFAB等。提供42天月子服务的收费为48000~68000元,如YXGJ、YZH等。价格最高者是LR月子中心,28天收费59800元和69800元,42天收费99800元和129800元。大多数月子中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需早于预产期前几月预订。
笔者对48名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产妇与家人进行了多次深度访谈与回访。其中,35名受访者为初次生育,10人已育二胎,三胎及以上者为3人,产妇名字均为化名。受访者年龄分布在20-48岁,多为银川市人;多名产妇父母或公婆身体健康,其中有多位与长辈同住。受访者职业有三甲医院产科医生、助产师、公务员和高校教师等。这些产妇虽然在生育次数、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大多有一定现代科学和医疗卫生理念。

二、入住月子中心:女性主体性的实践

以长辈为核心意志的传统月子照护对产妇产生过一定主导作用,比如产妇需遵守母婴护理和身体修复方面的禁忌。这些禁忌在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差时,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疾病传播等。然而进入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文化变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发生,月子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笔者发现到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产妇虽目的诉求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归为以下三种类型:“不操心”“无人照料”“科学坐月子”。在实际情境中,产妇的个体选择过程呈现出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
(一)“不操心,没人打扰”:对理想产后生活的追求
理想的产后生活是什么样子?田野调查发现,受访者及家属在经济方面都有固定收入;在居住方面,产妇皆有住房,生活衣食无忧。因此,笔者认为其所说的理想产后生活,更多是一种寻求精神层面的个体健康需要,通过主动购买月子护理,以获得理想的月子生活体验。
自怀孕起,XXQ就与丈夫商量要去月子中心坐月子,但被婆婆以“在家方便照顾”为由拒绝。她出院回家后,因为喝肉汤堵奶引发高烧,新生儿也因护理不周发生了“淹脖子”,最终入住月子中心。
婆婆让我喝鸡汤,让乳房堵奶肿胀得像两块石头。剖宫产的疼痛使我无法护理伤口和女儿,导致伤口发炎与宝宝脖子肿胀溃烂。丈夫赶紧订了月子中心,到了这里啥都不用操心。(XXQ,30岁,一胎,小学教师)
传统月子观念认为分娩使产妇元气大伤,产后需进食大量鸡汤和鲤鱼汤。XXQ分娩之后,无盐无调料的肉汤成了她每日必喝汤品。但进食充满油脂的汤品与现代医学要求的产后一周要清淡饮食的科学营养理念相违背。XXQ因此由乳腺炎引发高烧,须进行乳房疏通与吃药消炎,月子会所通乳师的专业手法正好解决了堵奶这一燃眉之急。而“在会所啥也不操心”也实现了产妇想要获取理想健康月子生活场所的目的。
在妇女研究中,女性主体性指向女性作为主体存在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等方面的一种自觉能动性,是激发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的内在动机。DD经历了三次生育,她从健康角度解读了入住月子中心的好处。如月子会所生活丰富多样,有插花、练瑜伽等;在家坐月子每日被家中琐事所扰,身心皆不健康。她强调道:“月子满了也不想回家,于是又掏了费用再住一个月。”在月子会所,产妇主体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与专业医疗护理等途径,身心健康获得了良好的恢复;无琐事纷扰,使产妇得以全身心投入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儿科医生、母乳喂养专家提供定期健康检查、专业育儿咨询等,使其获得了理想的产后生活。可见,产妇主体性正是其获得美好母婴生活的途径。
(二)“无人照料”:以获得服务照顾为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有的年轻人因学习与就业等进入城市生活,而他们的长辈却因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素质较差、年龄较大,无法到城市谋求工作机会,只能留在农村生活。而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夫妻双方皆需工作挣钱养家,导致产妇在月子期间很难获得有效照顾,只能花钱购买产后护理服务。
二胎妈妈HC的丈夫在银川医院当护士,丈夫的哥哥家有两名上学儿童,公公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婆婆打理家务,无法前来照顾她与幼儿。
一胎时婆婆照顾了十几天。丈夫工作很忙,我做家务、照顾孩子。没休息好,落下了月子病。二胎婆婆还是不能来,于是就外面坐月子吧,该享受月子了。(HC,32岁,二胎,幼儿园会计)
月子实践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体液学说的基础上,现代医学用产褥期护理来指代这一具体叙事。女性身体被认为因生产失血过多而虚弱,容易风冷得病。若风冷入于肠胃,肠胃虚冷。冷搏气血,亦令腹痛。以其因产伤损,故谓产后余病。月子实践涉及产妇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此外,传统的生育观、疾病观以及心理因素等是“坐月子”行为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传统月子事项里包含了诸多“隔离”要素。这一理念也持续到了家庭月子实践中,虽然各地月子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此类禁忌大多相同。产妇MS同样是因无人照料选择到月子会所坐月子,其对于月子的态度就更加积极,将坐月子视为“一个新的开始”,认为来到会所就是享受专人专业的服务。
女性主体性指的是女性对自身作为独立主体的深刻认知,这种认知促使她们在生活方式、知识水平及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上,主动寻求持续的进步与完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女性主体呈现出一种为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自觉能动性。在“无人照料”这一分类中,产妇“被迫”选择到月子中心坐月子,通过选择个性化母婴护理、获得饮食自主权、寻求情感与心理支持、习得育儿知识与技能等,其主体性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得以彰显。
(三)“科学坐月子”:寻求专业化的母婴需要
月子中心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与科学化的母婴护理来吸引产妇与家属。入住月子会所的产后女性大都属于高知群体,其月子理念与长辈有很大不同,她们表示很难再接受长辈的月子观念和育儿方式,如住所不通风、不使用空调等。鉴于在母婴护理方面与长辈存在显著分歧,为追求更为科学、专业、制度化和细致的产后照护服务,她们选择了入住月子中心。
大姑姐坐月子时,婆婆让她一直睡。大热天穿棉裤棉袜,将宝宝手脚捆绑,只让娃睡觉。月子中心不捆绑娃,督促产妇活动。饭菜蔬果搭配齐全,还能学习科学养娃。(SY,28岁,一胎,医院助产师)
月子会所在融合传统智慧、现代医学知识、健康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饮食体系、居住环境以及针对产妇的个性化身体康复方案。饮食上将水果加热,肉类丰富并配合中医茶饮。身体方面,引用现代卫生理念,但应注意到其也认同传统月子的“不能受凉”观点。除了这些显著的变化,产妇们也会被会所营造的科学、专业、精细化的照护理念所吸引,并希望能将此经验习得并内化到往后的育儿生活之中。例如,护士为婴儿测黄疸、儿科大夫为婴儿测量身高体重、月嫂进行追视听与智力开发等。除此之外,二胎妈妈FB和其他产妇认为会所安排月嫂到医院陪护与指导母乳喂养方面确有帮助。
一胎时孩子吃奶方式不对,让我很痛苦。二胎生完后,月嫂培养宝宝养成了正确含乳。护士记录孩子吃奶时间、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情况。虽然我自己是产科医生,但她们的专业赢得了我的信任。(FB,33岁,二胎,妇产科医生)
哺乳是女性成为母亲最初的母职体验,通过母乳喂养,产妇建立了与婴儿最初的亲子互动,其身心完成了从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到孩子的母亲三个角色之间的转换。这些不同的家庭角色意味着不同的家庭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意味着不同的家庭地位和家庭权力。在过往时期,母亲或家族中的资深女性长辈,往往承担起传授未婚女性关于生育子女、育儿之道及儿童照护经验等重要知识与技能的角色。已婚女性诞下子女后再通过哺乳实践内化为一种技能。对于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新一代产妇而言,其自主选择到月子中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母婴的科学护理与育儿技能。由于会所主张“母乳是婴儿最好的礼物”,母乳亲喂不再是凭个体经验就能习得,而是通过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知识体系,由母乳专家、儿科医生、育儿师等多名专业人士贯穿其中,其过程呈现出制度化、体系化和专业化特征。这与新一代产妇主体实现科学喂养下一代的诉求不谋而合。
以上三种类型反映了月子会所产妇月子实践的典型样貌,通过主动或“被动”离开家庭这一空间,摆脱不合时宜的照护方式,到月子中心体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母婴照护,产妇主体性得以彰显。这一过程也凸显了长辈与晚辈在月子照护方面的张力、传统月子方式与现代科学照护理念的角逐。

三、新困境:消费主义话语引导下的产后女性

在现代化历程中,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认知的不断提高、女性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利。同时,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女性在遇到困难时强有力的物质与精神支撑,通过彼此积极协商,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实现了她们想要的“为自己和孩子好”的理想产后生活。但是她们真的完全获得个体自主了吗?答案显然不完全是。田野调查发现,在女性自主选择空间发生变迁的过程中,她们面临新的“困境”。以月子中心为代表的服务机构,打造了用消费主义构建的美丽“陷阱”,将产后修复与身体美容包装成每位妈妈皆需的塑身项目。其中,月子中心更是将医院用来治疗严重骨盆问题的医疗项目,打造成产妇想要变瘦、变美、变辣妈的必修项目。这些影响了产后妇女的主体性与个体选择,其被相关消费理念所裹挟,进而冲动消费。产妇身体成为“被规训的物质样本”。
(一)“快乐做产康”:月子中心的价值引导
“为自己和孩子好”的观念影响了产妇的价值判断,促使她们在月子实践中作出自主选择。她们看似拥有了选择理想生活的机会、追求科学护理的权利、情绪释放的出口。但个体对社会制度的依赖,决定了个体想超越结构性的力量并非易事。消费主义制约着产妇的个体自由与自主选择。受到月子中心“快乐坐月子”口号的引导,产妇容易非理性地选择产后康复项目,从而使身体成为“被调控的身体”。

如表1所示,产康价格并不便宜。各月子会所在报价方面稍有差别,但差额幅度在两三百元之间。其中,骨盆项目涉及假胯宽调理,迎合了产后妈妈们想要缓解因怀孕时身体分泌松弛素导致的腰背疼痛,而大受欢迎;腹直肌项目与小蛮腰相关,更是她们想要快速达到的效果;盆底肌因与夫妻生活有关而备受青睐;圆肩驼背、肩颈护理以及富源形设备巩固也必不可缺。二胎产妇YN告诉笔者,她在入住月子会所期间已将全部产康项目做完。
产后去检查,医生给我镜子让自己看下半身,我只看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自己。二胎又是顺的,可想而知会经历什么。出院几天后我就绑骨盆带走跑步机了,产康我也全做了。(YN,36岁,二胎,私企管理人员)
YN的个人经验是一胎顺产影响了夫妻生活,恐惧第二次顺产会使原本就不和谐的夫妻生活雪上加霜,所以花大价钱修复身体。她的选择中透露出个体的经济理性与算计,即假设自己不做修复,身体产生问题,进而会影响夫妻关系与家庭稳定。YN轻盈的身体、活力十足的形象无疑是其入住会所的“活招牌”,这激发了其他产妇对自身身体管理的重视,因为她们也想迅速恢复容光焕发的美丽状态。
入住月子会所产妇大都有稳定收入,可以支撑自己的日常花销。具体到家庭时,发现丈夫和妻子的经济收入并不对等,丈夫大多拥有固定的高收入,导致妻子在经济方面对丈夫的依赖程度较强。在“不做修复,影响和谐夫妻生活”话语的影响下,产妇与丈夫对此进行经济考量,最后由家庭出资,产妇最终跌入产康修复话语构建的美丽陷阱之中。
(二)“迷人的身体”:被严格规训的身体管理
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有经济条件的产妇变得越发注重自身身体。这体现在她们不愿因怀孕和坐月子而变得臃肿肥胖。瘦回小蛮腰、改变妈妈臀、打造“迷人的凝视客体”,是消费主义构建的话语体系。一胎产妇ZXX是大学教师,出院时就已恢复到孕前体重,但因身体还未复原,她表现出些许臃肿与疲惫。月子会所大厅有一台体重秤,笔者观察到她每天早晨起床、晚上睡觉、六餐饮食前后都会去称体重,是会所最在意身材的产妇。
我孕期就严格控制饮食,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生的时候还是胖了十几斤。为什么我不能像明星一样,光生娃却不胖身子呢?等身体好点了,我就要恢复怀孕前的运动了。(ZXX,32岁,一胎,大学教师)
产后女性如何拥有紧实腹部、靓丽外形?消费主义给出的答案是“严格身体管理和做产后康复”。作为一股强大的外部力量,做产康项目被消费主义包装为“时尚”“品味”“追赶潮流”的象征,迎合了产妇想变瘦、变美、变辣妈的个体化需求。类似“产后仍是中年少女”、产后被丈夫“复宠成公主”的话语,都是消费主义为产后女性打造的目标,导致产妇对自身的虚胖、水肿等产生了焦虑。要之,做产康以求拥有明星般的身体状态,使自己在亲密关系与职场中仍不乏性别魅力,皆是产后女性陷入消费陷阱的表现。
(三)“黄金修复期”:多方合力营造的时间紧迫感
社会变迁影响着身体与消费的关系,个体需求被消费主义所吞噬,个人身体浸入到消费主义话语中。月子中心产妇大多是都市职业女性,高强度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使其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较高,美貌形体、纤细四肢、迷人外貌等身体附着物是其展示性别魅力的外在形象。因此,她们想快速消除因生育带来的外表水肿与身体虚胖。产后42天至6个月是产康机构和月子中心合力构建的产妇身体“黄金修复期”,其利用妈妈们对身材和健康的焦虑,对产后身体变化规律的不了解,通过层层话术,将产妇笼罩在其营造的急迫时间氛围之中,诱导产后女性为身体“黄金修复期”消费。
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过,说如果不及时做骨盆修复,骨盆里器官会脱垂,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我在月子中心免费体验了一次,感觉有效果,就付钱做了全套项目。(SY,28岁,一胎,助产师)
SY所说的体验项目,笔者也曾在月子会所亲身经历过。“康复师”先用软尺测量臀围并判断笔者是否存在骨盆不正、长短腿等问题。而后让笔者躺在美容床上,在骨盆处涂抹润肤油,使劲摁压骨头。结束后再用尺子测量臀围,真的缩小了一二厘米,但第二天起床发现臀围又回到了没做按压之前。在笔者访谈中,在被这些非专业人士按压后,多位产妇出现了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但她们并未意识到这是由于未经专业医学系统学习的“产康师”造成的,并且对产康项目背后暗藏的风险也毫无意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身体松弛素的作用下,怀孕女性韧带渐变松弛、耻骨张开、骨盆关节扩张,表现为骨盆变宽、胯部变宽、屁股变大。但对于大部分产妇而言,怀孕生娃造成的产后“妈妈臀”会在产后3~8个月间自然恢复。月子中心正是利用了关键的身体自然修复期,催促产妇要尽快进行修复,将女性身体的自然恢复误导为是月子中心“康复师”修复的结果。而对于产后半年还未进行修复的女性,这些“专业人员”会告知其开始修复的时间太晚,错过了最佳时机,亟须更多疗程。虽然选择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产妇大部分属于高知群体,但人体构造属于医学范畴且专业性极强,受限于个体对身体作用机制的不了解,即使是受过专科教育的妇产科大夫与助产师,也因所处医学分支的不同而落入“修复”陷阱中,心甘情愿为非必要的产后修复项目买单。

四、结语

通过城市产后女性到月子会所坐月子这一行为逻辑可以看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女性健康的多元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一方面,无论产妇是主动还是“被动”进入月子会所,其行为逻辑背后亦是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发挥,是女性主体对追求自主选择、身心健康等发挥主动性的内在动机,以此达到理想的美好产后生活。另一方面,产妇到月子会所坐月子是传统照护理念向科学化语境的转变,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科学”语境的塑造和外显。消费主义既满足人们的诸多需求,但也带来新的困境,影响女性认知与行为,其身体外观成为女性自我认同的核心。同时,市场话语将个人体型与道德控制、自我规训和“关爱自我”密切联系,臃肿的身体亦象征着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自我管理对身体进行规训,其中的权力关系变得隐秘且分散。产后女性何以应对消费主义陷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市场与个人多方合力解决。
(一)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法规性的月子会所行业标准
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素质、操作规范等提出硬性的准入制度,强化监管和信息共享,共同规范月子中心的经营行为。同时,通过官方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此外,对于确需身体修复的产康项目,应完善医保政策,减轻家庭医疗负担,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市场层面应提升行业规范化与透明度
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价格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整治虚假夸大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促进母婴护理行业健康发展。
(三)产后女性个人层面应提高对产康的科学认识
产后女性应通过专业渠道获取产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身体修复观念。面对因生育行为所导致的“不完美身体”状态,产妇应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促进身体复原。同时,产妇还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限制,注释从略。

主      编:刘   荣

副  主 编:高登荣 郭飞平 杨文顺

             黎贵优 高   朋 

执行编辑:吴   鹏 贾淑凤

编     辑:丁莉霞

编辑助理:严  春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民族学与人类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

Minzuology&Anthropology


民族学与人类学Anthropology
共同关注民族学与人类学进步的新田野,共同讲出民族学与人类学的中国新故事,共同发出民族学与人类学响亮的新声音!共同圆好民族学与人类学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