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宇大书诗论三艺互赏(下)
诵读 莺 子
编辑 林 枫
(六)矫健,钮书的美学呈现
矫健书风是我对钮宇大老师书法的直感之一。很强烈,也很执着,挥之不去。至于如何是其矫健之美,我并没清晰的条理。不仅没有清晰的条理,而且想得很驳杂。
在我的印象中,论起书体的矫健来,来到眼前的,第一个古代大书家是柳公权,第一个现当代书法大家则是启功先生。
柳公权的楷书,起笔凌利斩截,行笔劲健刚硬,转折顿挫回顶,既有颜真卿的雄强,又有欧阳询的精劲。其结体内紧外松,紧密瘦硬为欧字特征,转折的笔画向外拓展为颜字传承。常言其书“骨鲠气刚,耿介特立”,其最精彩的《神策将军碑》,雄秀挺拔,刚毅坚卓。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却认为仔细分析,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和连贯不够,法度过于严谨,这些毛病使人们在欣赏时如对圣贤,感情上无法亲近,审美上调动不起积极性,结果只好敬而远之。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体势清朗,眉目清秀,体态大方,典雅遒丽、豪迈潇洒。黄苗子先生说,启功先生用墨、用笔,都十分考究。他用墨不燥不湿,恰到好处,运笔游刃有余,骨肉匀称,字的结构更具有韵律感,使人百看不厌。他的行书有如天女散花,飘潇入眼,清韵如琴,总是一种逸气。但也有论者认为,启功书法气魄不大,看上去有单调等感觉。
我觉得钮宇大老师的书法,从柳公权到启功都有吸收,可以说收入丰富;也都有扬弃,应该是有意摒弃一些自己不欣赏的东西,又从别的大书家那里更自觉、更勤奋地研摹接受了更多。如此,他的矫健,便矫健出了自己的书风。完全可以说,他追求的是劲健厚重,雅韵别具,美不胜收。
说到书法美,钮老师近日讲到“四美”:
一曰架构美。就是书法的外观形态之美。最好是看上去一要匀称,二要舒展,三要端庄,四要婉娈。架构之美若深究之,与字的肥瘦、长短乃至于姿态神采都密切相关。既书,首先就要把握好字的总体轮廓,首先示人以规矩格式之端庄之美。
二曰立体美。毛笔如锥,由笔尖而形成中锋,中锋立而为骨,四围附而为肉,肉附于骨,骨藏于肉,格局自成。于是,骨格既立,墨线遂即变得饱满,字书便具有了生命力,具有了立体感;而一旦有了立体感,笔墨的浮雕感随之呈现,从而就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立体美”,由原先的二维空间变为三维空间。此种技法,后人以“锥画沙”形容之,言其深藏不露,含蓄蕴藉。这么一来,也就有了中国笔墨书写艺术的一大基本特征一一立体美。
三曰力度美。笔墨借助手腕之力量呈现于纸面,其本身就蕴涵着一种妙韵。习惯上,人们也乐于把力与美相提并论,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力归之为美。试想,人的骨格、肌肉是不是会因为运动之而呈现出一种力度之美呢?书法亦然。因此便有了力透纸背,万毫齐力,笔力千钧等成语。传统中,人们或以“屋漏痕”状写涩滞书写的笔触。因为“惟笔势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而涩矣。”如此一来,写出来的线条则不轻滑,不飘浮,从而变得沉着、凝重、老辣、苍劲,“有如万岁枯藤”之效果。
颜真卿把篆笔融入楷书之中,从而显示出强劲的笔力,达到了“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牧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用笔因骨力雄强,方致筋肉丰满,端庄严整,气势宏大。颜体多横画轻细,竖画重粗,力度、厚度俱佳,那么也就每每示人以浮雕之感。
四曰节奏美。书法的线条无不熔铸着各人的生命活力。然而此活力却更多地体现在书写的节奏感上。节奏感乃线条生命之律动,正是书写者勃勃跃动的生命力的展示。每一位书者都知道,一点笔触,一根线条,都暗合着作者的心理轨迹,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书法线条有粗细、曲直、肥瘦、浓淡、虚实、疾涩、轻重、续断诸阴阳变化,从而也便形成了书法的节奏美,韵律美。书忌平直,更忌相似,尤忌千篇一律。此恰如乐曲的创作,不惟调式贵变,旋律节奏亦须各有其韵,如此演奏起来才显得丰富多彩,情状万千。只是书法的节奏与乐曲的节奏迥异,它的变化或只是心灵的轻微一颤,或只是手指的略微一抖,而表现在敏感的宣纸纸面上,便或是字的参差有别,或是行的错落无拘。此若以校场演武喻之或不当,而交给书法艺术,却不啻是难觅难寻之雅喻。
我读钮宇大老师的书法集,想到五美:
其一是中和之美。我对书法,尤其是书法美学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心路历程。大体而言,经历了由外到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的几个阶段。简而言之,就是由字力的张扬到中和之美的升迁。于是,终于认识到:王羲之所以成为书圣,并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书法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两大哲学思想。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之道。而这两大思想体系,都不是由孔子和老子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恰恰是他们对自然和社会本质规律的发现和揭示。这两大哲学思想体现于王羲之的书法,或者说书圣王羲之自觉地将这两大思想贯彻于他的书法,并使二者在他的书法中得到高度统一,以至“合二而一”,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完美结合。因此历代书法大家都公认:王羲之的书法不激不厉,从容中道,将雄与秀、动与静、奇与正、方与圆、肥与瘦、刚与柔、文与质统一得恰到好处,所谓“平和简静,遒丽天成”。而其自然天成,逸趣横生,超逸绝伦,不正是老子自然之道的充分体现吗?如果对如此崇高的书法艺术境界以一整体概念表述,便是“中和之美”。而钮老师对王羲之的学习和继承, 概而言之,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中和之美。
钮老师的《范词今填三百谱》有一首《洞房题壁》,和他的书法一样矫健,洒脱,而且俏美。抄在下面与师友们分享。
一剪梅·洞房题壁
1999年9月
明月幽窗带影飘,
楼上声消,枝上花娇。
琴心剑胆喜相邀。
浅浅春宵,款款纤腰。
常忆双双过小桥,
细雨潇潇,脚步翘翘。
痴人还把丽人挑。
相爱如潮,相恋如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