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与石评梅——并葬荒丘的革命情侣(四)

文摘   2025-02-03 12:50   山西  


高君宇与石评梅

——并葬荒丘的革命情侣(四)


作者  陈漱渝

诵读  阳光下的飞扬

编辑  林   枫


三、才女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


石评梅(19021928),乳名元珠,学名汝璧,字评梅,出生于有文献名邦之称的山西平定县(现划归阳泉市)。父亲石铭,字鼎丞,是清末举人,历任教官;母亲李氏,是石铭的继室。兄名汝璜,系嫡母所生。1913年,石评梅入太原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补习班,崭露出她的文学才华。1920年,石评梅毕业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负笈抵京。不巧那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升格为女师大)不招收文科生,而评梅又不愿意学理科,遂考入体育系,想学成一种专业技能。评梅虽然多才多艺,擅画梅,能弹琴,会滑冰,但她还是以文学创作蜚声文坛。在女高师,石评梅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的冯沅君、苏雪林、庐隐、陆晶清。

石评梅是1923年夏秋之际离开女高师到北师附中任教的,而鲁迅正式到女高师授课是19231013日,所以严格来说他们之间并无师生关系,但评梅对鲁迅非常尊重。据评梅的学生颜毓芳(一烟)回忆,评梅曾向她推荐鲁迅的作品,称鲁迅为中国杰出的大文学家(《回忆我的好老师石评梅》,卫建民编选:《魂归陶然亭——石评梅》,第54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月出版)。评梅还向学生介绍,1924117日鲁迅在北师大附中校友会发表过《未有天才之前》的著名讲演,提倡一种泥土精神,因为天才的花朵要靠泥土培养,没有泥土,在水中只能浸泡出绿豆芽。



评梅在参与编辑《妇女周刊》期间跟鲁迅也发生过联系。评梅在北京参与编辑过两种副刊:一种是《京报》副刊之三《妇女周刊》,另一种是《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都受到了鲁迅的关注。这两种副刊都是以蔷薇社的名义编辑的。实际上蔷薇社是一个没有组织形式的组织,发起人是北大女生欧阳兰,由她联络了一些女师大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作为骨干,其中就包括评梅和她的好友陆晶清。

《妇女周刊》19241210日创刊,至19251219日共出了50期。主要撰稿人有6人,社外投稿者不到20人,发表文章57.5万字。创刊不久就发生了欧阳兰的剽窃事件,搞得声名狼藉,只好由陆晶清接编。但陆编了一个月后父亲去世,回云南奔丧,于是由评梅接编了两三个月。1925430日,许广平在致鲁迅的信中谈到陆晶清走后,恐怕纯阳性(按:指男性)的作品,要占据《妇女周刊》了(除波微一人)。”“波微是评梅的化名。在致焦菊隐的一封信中评梅曾说,波微是君宇在二七逃走时赠我的名字,因为我们都用假名的缘故……他喜欢Bovia这个名字10年了。同年53日,鲁迅在复信中肯定了《妇女周刊》的文艺色彩,但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是评论很少,即偶有之,也不很好。(《两地书·十九》)鲁迅认为,《妇女周刊》的作者队伍中吸纳男性(所谓纯阳性也不坏



1925年底,鲁迅在《妇女周刊》的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了杂文《寡妇主义》(后收入杂文集《坟》),揭露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这种女性自立之后,又转而凌虐还未自立的人,正如童养媳一做婆婆,也就像她的恶姑一样毒辣,并指出杨荫榆推行的寡妇主义教育,只能使女青年失去朝气,像中了邪似的,变得萎缩、呆滞,失去青春的本来面目。这是教育界的一种危险倾向。评梅是鲁迅学生陆晶清、许广平的共同朋友,鲁迅给《妇女周刊》投稿,跟评梅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评梅的名字在《鲁迅日记》中只出现过一次。1926826日下午425分,鲁迅与许广平乘火车南下。《鲁迅日记》所载的14个送行者中,就有评梅的名字。此后,评梅还写过一篇散文《社戏》,描写北伐成功之后家乡旷野戏台上演木偶戏的情景,题材和风格显然受到了鲁迅同名作品的影响。


《中国作家看山西》中的石评梅散文《社戏》

19236月下旬,评梅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毕业,经鲁迅挚友、女高师校长许寿裳推荐,师大附中校长林砺儒特聘评梅为该校女子部学级主任兼体育教员、国文教员。林校长选择教员的标准时德行、技术、才干三项并重,评梅的条件让他十分满意。除主要任职于附中女子部外,评梅还曾在春明公学担任义务教员,又短期兼任过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和若瑟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员。

石评梅在教学上,一是注重德育,二是注重情育德育主要指品德教育。她的学生颜毓芳(笔名颜一烟)是当年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会主席,曾在石评梅先生追悼会上致哀悼词。颜毓芳回忆说:石评梅当师大附中的女生部级主任时,第一课就是讲解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帮助学生了解革命二字的概念。她希望学生能有奉献精神:人活在世上总应该对别人有点用。不能做大事,就学蜡烛为别人发那么一点儿微光吧。评梅还在课堂上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三·一八惨案中烈士的事迹,乃至李大钊、赵世炎等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并不是与己无关、遥不可及的事情。



情育主要指情感教育。石评梅十分爱她的学生。学校规定,学生一星期做一次作文,老师下一星期批改一次。但石评梅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是经常练习,便不辞辛苦,改半月一次作文为一周一次作文。评梅因单身一度住校,住校生下晚自习后常聚集在她的宿舍谈笑嬉闹,此时师生之情就转换为姐妹之情。无怪乎北高师附中的校长林砺儒说:她教学的方法,纯粹是感化的力量。”1928年春天,华北地区的运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评梅担任教练的北师附中女子排球队荣获了亚军,冠军队是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队。这是初中女生队跟大学女生的比赛。能取得这种成绩,实可谓体坛奇迹。

关于评梅任职期间的表现,学校和学生两方作出了公平评价。校方认为,评梅任职的六年中,品学才干已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现在网络上流传一句讽刺语,说凡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但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评梅还兼任《世界日报·蔷薇周刊》编辑,在国内文坛很负时誉。这就打破了体育老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对于学生而言,评梅既是严师又是朋友。1928101日,北师大附中因评梅的去世而停课一日。女生全体整队前去协和医院送殡,男生各班也派代表参加,共二百人。学生上午十点多即从协和医院出发,直到下午一点将评梅的灵柩送到下斜街的长寿寺停灵。1928101日,《世界日报》印行了一份《石评梅纪念特刊》,其中收录了菊农撰写的《学生的哭声》一文,说:入殓的那一天,她的二百多位学生都到医院去,有的放声痛哭,有的如痴如呆,有的饮泣,有的落泪,真实表达了师生之间的深情。1013日下午,北师大附中的师生又在学校操场召开了评梅追悼会,参加者还有评梅兼课的若瑟女校和女一中的学生,共五百多人。1929102日,石评梅的灵枢从长寿寺移入陶然亭安葬。

石评梅墓

未无五润
未无五润者,五行皆润也。有朋友说你不可以润天润地润人润空润命吗?答曰随你如何,我行我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