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萧红研究的四个“死角” ——关于萧红的身世和婚恋(二)

文摘   2025-01-11 00:00   山西  


试谈萧红研究的四个死角

 ——关于萧红的身世和婚恋(二)  

 

作者  陈漱渝

诵读  娅   男

编辑  林   枫

 

生父还是养父?

考察萧红周边的男性世界,遇到的算一个死角,就是他的父亲张廷举(18881959)。据萧军说,萧红真正的父亲可能是个贫雇农,她的母亲因为跟张廷举发生了关系,便合谋害死了萧红的生父,而后带着萧红和她的弟弟来到了张家。萧军还说,张廷举曾对萧红表现出企图乱伦的行为。萧军根据萧红提供的素材写过一篇小说《涓涓》,1933年发表于哈尔滨《国际协报》。(萧军:《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第6263页,金城出版社20118月出版)小说中描写13岁的莹妮差一点被父亲强奸的过程,并说从此他们父女之间,便筑成了一道不能够摧毁的冤仇的墙壁


萧军的著作《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呼应萧军说法的有二萧同时代的东北作家陈隄。1983年,陈隄披露了二萧友人方未艾1982115日致他的一封信:你看过萧军写的《涓涓》吗?那里的莹妮就是乃莹,小珂就是秀珂,达三就是选三(按:张廷举,字选三)。萧红写的《王阿嫂之死》里的张地主的佣人中有个姓王赶马车的遭遇。她的生母没有象王阿嫂那样刚烈反对张地主,竟带着她和她的弟弟嫁给张地主了。她最初知道她不是张地主生的,是她生母死了以后,她十一岁时她的继母骂她是带犊子,又用棍子打她,她的祖母用针狠毒地刺她,张选三也不把她当亲生女儿关怀她。她就感到她成了外人,怀疑她自己是不是张家的骨肉。(《关于萧红研究的几个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六期社科版)方未艾是萧军的结拜大哥,当时在《东三省商报》担任副刊编辑,也是萧红的患难之交。193310月他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去苏联学习,临行前跟萧红含泪握手而别,以后再未相见。以萧红跟方未艾的深交,方未艾也不可能信口雌黄。此外,二萧的友人蒋锡金也对笔者这样说过。

萧军等人的说法从萧红的《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一文中可以得到呼应。文章写道: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尔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十二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这篇文章原是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译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提供的自传,后发表于1937110日出版的《报告》杂志第1卷第1期。萧红在自传中如此描绘自己的父亲,可见他们父女关系的真实状况。


幼年的萧红与母亲姜玉兰

然而有学者对萧红老家的亲友进行了调查,证明萧军等人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王化钰:《关于萧红身世的几个问题》,收入《萧红身世考》,20043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王化钰的调查对象,有萧红的亲三姨姜玉凤老人。老人说,是萧红的祖母张范氏相中了萧红的生母姜玉兰。1909年农历8月,萧红父母正式举行了婚礼,女方亲属一共去了20多人。与此同时,王化钰还采访了萧红的其他亲属和故乡人共九人,都异口同声肯定萧红父母是原配夫妻,萧红是他们的亲生女儿。更具有权威性的说法来自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该机构组织力量,从1982年至1984年这两年中对萧红家族、亲属、同窗好友、老邻居等进行了35人次调查,并查阅了档案馆中有关张氏家族的历史资料,由呼兰县志办副主任刘惠周做代表,宣布了对萧红身世的历史结论,说法与王化钰完全一致。目前,有关萧红的年谱、传记多采用呼兰县志办提供的史料。

还有人从萧红临终前创作的小说《小城三月》中看到了她父亲的另一面:这是一位开明而温暖的乡绅,参与维新,跟作品中的继母生活平静和睦,不仅支持妻子在小城最早穿上了高跟鞋,对乡邻也亲切友善,家中子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这种描写,跟《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一文形成了反差。这是萧红临终前思乡情绪的流露,还是展现了张廷举为人的另一面?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

虽说萧红故乡的有关机构对她的家世做出了历史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个疑惑:那就是萧军的说法跟地方文史办的说法哪个更接近于真实?萧军虽然是一个擅长虚构的作家,最终又跟萧红分了手,但是找不出一个他对萧红父亲污名化的动机和理由。萧军除了举出萧红的小说作为旁证之外,还明白无误地说明萧红的生父可能谋害的情况是萧红的弟弟张秀珂亲口对他说的,类似于古代公案小说中的谋妻害命。张秀珂1937年参加工农红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七旅宣传教育科科长,东北二纵队政治部秘书,北满军区调查研究室主任等职,1956年因患风湿性心脏病病逝,享年40岁。他跟萧军谈的家庭情况是在他参加革命之前说的,不会有隐瞒家庭成份的可能。1955年,张秀珂在北京和平医院治病,应骆宾基之情,临终前口述了一篇文章:《回忆我的姐姐——萧红》,后来发表于1983年《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八辑。但这篇回忆只是谈了他跟萧红的交往情况以及他对萧红思想的理解,丝毫也没有涉及他们姐弟的身世问题。19939月,张秀珂之子张抗在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 《萧红研究》第一辑发表了《萧红家庭情况及其出走前后》一文,承认他父亲的确对萧军说过张廷举不是他和萧红的生父,原因是一位老厨子对他父亲说:你的命苦呵,你没有亲妈,爹也不是亲爹。后来张秀珂夫妇又讨论了这个问题,感到老厨子的话很可能出于对剥削者的气愤。张秀珂的儿子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用很可能三个字否定其父当年的说法,仍然不能不为好事者心生疑窦。祖辈的情况,孙辈怎么能讨论出来呢?


张廷举(左)和张秀珂(右)

未无五润
未无五润者,五行皆润也。有朋友说你不可以润天润地润人润空润命吗?答曰随你如何,我行我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