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秋白的并世情(全)

文摘   2025-01-01 16:57   山西  


鲁迅秋白的并世情(全

 

作者  陈漱渝

诵读  娅   男

编辑  林   枫

徐悲鸿画的《鲁迅与瞿秋白》

秋白能够成为鲁迅的知己并非偶然的事情。他们有相似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有着崇高的思想和信念。

秋白诞生于1899比鲁迅小18岁。其远祖瞿昉在东晋时代曾任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品位不同但都属于皇帝身边的谏官顾问掌官议论。不过秋的祖父瞿廷仪只在江西做过候补知县官职跟鲁迅祖父差不多。秋白之父瞿世玮长期闲赋在家也跟鲁迅的父亲差不多。秋白的祖父去世之后其家境比鲁迅还惨以至才貌出众的瞿母在他十七岁那年喝虎骨酒吞火柴头自杀。秋白在《哭母》这首七言绝句中写道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痕泪。/此时饥寒无人问/哭得灵前爱子身。所以秋白在《饿乡纪程》一书中说他诞生在这颠危簸荡的社会组织中破产的士的阶级之一的家族里如同鲁迅自称是破落户子弟。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和秋白之所以成为所出身阶级的逆子贰臣跟这种人生经历有密切关联。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鲁迅的《呐喊·自序》

除开家世鲁迅跟秋白的人生经历和习惯爱好还有不少暗合之处如自幼喜好美术鲁迅临摹人物秋白擅画山水),常读野史杂著。因为家庭拮据鲁迅十八岁那年投考的是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秋白十八岁那年考入的是不收学费的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鲁迅长期连珠炮似的吸烟秋白也是烟卷不离口。鲁迅在留学日本时就接触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研究》杂志读到过《共产党宣言》的日译文以及恩格斯、李卜克内西等人的论文只不过当时并未成为他分析和观察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而秋白早在1920年初参加了李大钊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远赴莫斯科之后成为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佛学鲁迅和瞿秋白都曾关注。鲁迅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秋白也曾说老庄是哲学佛经里也有哲学应该研究。这些机缘巧合都成为了他们日后能成为知己的因素。

隐居在上海的秋白是国民党政府通缉的要犯1933922经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蒋介石签发内政部通知悬赏通缉七位中共中央领导人其中瞿秋白名列榜首。举报瞿秋白、周恩来的赏金各两万元举报陈绍禹王明、沈泽民、张闻天、罗登贤、秦邦宪博古各一万元。由于白色恐怖严酷秋白在上海的住址虽多次搬迁但由于特务的跟踪叛徒的出卖仍多次遇到险情。在危机情况下鲁迅不顾个人和全家的安全曾先后四次掩护秋白避难。


瞿秋白与杨之华在上海

第一次是193211月下旬。当时有一个叛徒在盯杨之华的梢秋白只身先往鲁迅家杨之华甩掉尾巴之后才到。但鲁迅因母亲生病于同年1111日第二次从上海赴北平探病。许广平把他跟鲁迅的双人床腾出来让给秋白夫妇睡。1130鲁迅回到上海跟秋白一家亲人般地朝夕相处直至时任全国总工会负责人的陈云在一个深夜将他们接走。在此期间秋白曾录赠鲁迅一首七绝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诗后附题跋此种颓唐气息今日思之恍如隔世。然作此诗时正是青年时代殆所谓忏悔的贵族心情也。录呈鲁迅先生。署名为魏凝


瞿秋白赠鲁迅一首七绝

第二次到鲁迅家避难是19332月上旬。这次住的时间较久秋白与鲁迅朝夕相处促膝谈心共同创作了十余篇杂文。这批文章大多是秋白醖酿后形成腹稿跟鲁迅交换意见之后再增删修改执笔成文。

第三次避难是在19337月下旬。由于党内的一个地下机关暴露必须立即搬走当时又是倾盆大雨。在万分紧迫的情况下秋白跟夫人杨之华不约而同地说到大先生家里去。住了一个短时期。


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与女儿瞿独伊

第四次避难是在193310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忽然传来了警报。秋白夫妇在凌晨两点左右急奔鲁迅家只不过为安全考虑一个先从前门进一个后从后门进。杨之华还带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是中共内部交通科主任高文华的长女高平。许广平回忆录中所提及的第三次避难实际应指这次。据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描写高平当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但据高平的母亲贾琏回忆高平只有十岁也帮助她送情报或护送同志。《和秋白、之华同志一起战斗的岁月》《回忆杨之华》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考虑到秋白的特殊身份和生命安全,鲁迅跟秋白合作的杂文均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并分别收进了鲁迅的《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和《淮风月谈》。当下所见《瞿秋白文集》保留了手稿原貌,而《鲁迅全集》所收的相关文章则经过鲁迅的加工。两相比勘,可知改动有以下四个方面: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一、更换标题。比如鲁迅把《苦闷的答复》改为《伸冤》把《人才易得》改为《大观园的人才》把《真假董·吉诃德》改为《真假堂·吉诃德》。

二、增加标点。鲁迅好用短句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因此他常用标点把秋白的长句断开。如把国难期间女人似乎也特别受难些改为国难期间女人似乎也特别受难些《关于女人》);将这使得西洋第一等的大学者至多也不过抵得上中国的普通人改为这使得西洋第一等的学者删去因与第一流语义重复),至多也不过抵得上中国的普通人《中国文与中国人》



三、润饰文字。鲁迅对每篇文字都有加工总体而论语言变得更加精准简练。如《迎头经》末句瞿秋白原文为传云解释之意。鲁迅改为诗云因为下文是一首十六字的四言小诗。《关于女人》一文秋白原文为西汉末年女人的眉毛画得歪歪斜斜也说是败亡的预兆。鲁迅改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堕马髻是东汉时期女人头发侧在一边的梳法愁眉啼妆是当时让女人头发细而曲折地垂在眼下像哭泣的样子。这一修改更切合历史真实歪歪斜斜四个字形象化了。鲁迅改动最多的是《中国文与中国人》一文。对于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秋白的原文说他的确是个了不得的支那学家’——中国语文学的权威。鲁迅增加了他很崇拜文言崇拜中国字以为对中国人是不可少的这些句子为后文批判当时中国上流社会推崇文言反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做了铺垫。

比较重要的修改还有一处《伸冤》原稿题为《苦闷的答复》原稿第一句是《李顿报告书》采用了中国孙逸仙博士的国际合作开发中国的计划。鲁迅改为《李顿报告书》采用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国际合作开发中国的计划。原因是李顿是一位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爵士。他于19322月率国际联盟调查团来中国调查九一八事件同年发表了一份偏袒日本侵略者损害中国主权的报告书支持满洲自治妄称日本对中国东北拥有不容漠视的权利。而孙中山号逸仙在《建国方略》中所提出的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谈及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的前提是捍卫中国主权跟《李顿报告书》的性质截然不同。李顿引用孙中山的主张是偷梁换柱混淆视听。鲁迅删去孙逸仙博士的称谓是为避免读者误会维护他所尊崇的孙中山的形象。


鲁迅的《伪自由书》

四、增补内容。鲁迅将《透底》一文收入《伪自由书》时增加了附录”——即此文刊出后祝秀侠给鲁迅的来信及鲁迅的复信附录部分的文字超过了正文。这位祝秀侠一度混入左联化名首甲攻击鲁迅1937年以后在香港、重庆、广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444他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论新八股竟把左翼批评家引用普列汉诺夫的新兴文艺理论也列为新八股的表现之一讥之为蒲力汗诺夫曰。鲁迅、秋白敏锐看到他从左向右转的倾向故写《透底》一文进行批评。祝秀侠在致鲁迅信中说《透底》一文是对他的误会他撰写此文的目的其实只是反对鸳鸯蝴蝶派。鲁迅在复信中指出一、不能简单化地将蒲力汗诺夫曰诗云子曰等量齐观。二他跟秋白合作的《透底》一文并非仅为一人一文而作而是反对一种虚无主义的一般倾向。有了附录的这两封信作为附录读者对《透底》一文的写作背景及其针对性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除开以上四点之外鲁迅对秋白原稿的段落也做了一些局部调整。

综观鲁迅和秋白合写的这十一篇杂文其主要锋芒是批判当时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党政军要人如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汤玉麟等。这些人把抗战当成了做戏似战似和又战又和不降不守亦降亦守。明明是节节溃退偏要说成是缩短战线诱敌深入。这批犀利的杂文彻底揭露了国民党当局当时反共是真抗日是假让他们的伪装如花旦脸上的脂肪顷刻之间剥落殆尽。


《伪自由书》的目录

这批杂文中有两篇涉及到胡适即《王道诗话》和《出卖灵魂的秘诀》。史实证明鲁迅和秋白都跟胡适有过交往至今书信犹存。但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胡适一直充当国民党政府的诤友诤臣廊庙宾师。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胡适在抗日问题上有通过妥协避免损失谋求和平的倾向甚至一度主张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因此受到了鲁迅和秋白义正严辞的批判。不过热河失守之后胡适十分痛心撰写了《全国震惊以后》指出张学良应付绝大的责任中央政府也应负绝大的责任《独立评论》1933年第41938年至1942胡适就任驻美大使历时四年为全国抗战做了不少切实的工作。《王道诗话》文中结尾的四首七言律诗中谴责胡适应何键之邀到湖南讲学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据胡适日记他并未接受这么多礼金所讲内容有不少也跟何健尊孔读经的主张相悖。他此行目的主要是想跟留学美国时期的老友朱经农相见。不过《王道诗话》的主要内容是批判胡适维护国民党当局镇压革命的政府权所以其基本观点上仍然应该肯定。

从左往右: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除共同创作杂文外,鲁迅跟秋白还合作出版了三种书籍。

《萧伯纳在上海》。此书19333月由上海野草书屋出版。当年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乘船周游世界2月中旬抵达上海受到了宋庆龄等人及新闻界、文学界的欢迎。鲁迅很爱读萧伯纳的作品原因是萧能用讽刺的利刃撕掉绅士们的假面。但当时上海一些有不同政治背景的报纸却制造一些谣言对于热心支持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运动的萧伯纳进行攻击。这就使萧伯纳成了一面平面镜从中映照出文人、政客、军阀、流氓、叭儿狗的各式各样的相貌。于是同年217日晚上刚跟萧伯纳会见过的鲁迅跟秋白交谈决定将当时报纸上持不同立场的文章和报道汇集起来编成一书使原来在凹凸镜中显得平正嘴脸的人露出他们的歪脸来。紧接着许广平搜集相关材料鲁迅秋白圈定再由许广平与杨之华剪贴鲁迅、秋白编排鲁迅、许广平校对在一个月内出版了这本书籍像这种两家人合编、三十天出版的书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恐怕绝无仅有。


《萧伯纳在上海》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这是苏联卢那察尔斯基的十幕剧。19306月鲁迅曾据德译文译迄该剧第一场刊登于19311120日出版的《北斗》杂志第1卷第3期。后来鲁迅收到曹靖华寄来的俄文原著发现德译本删节过多旋请秋白据俄文版将全剧译出。鲁迅又添译了《作家传略》加写了《后记》配制了十三幅木刻插图完成了这部极可信任的译本。鲁迅认为《铁流》是无产阶级作品中的纪念碑的长篇大作《〈一天的工作〉后记》),于我有兴趣并且有益。《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遗憾的是鲁迅自资付印时托人买纸被人从众盘剥纸墨恶劣初版印成时令鲁迅叹惋。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

在鲁迅跟秋白合作编成的书籍中最为重要而且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鲁迅杂感选集》。1933413鲁迅在致李小峰信中说《杂感选集》已寄来约有十四五万字序文一万三四千字以每页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版印之已是很厚的一本此书一出单行本必当受若干影响也。编者似颇用心故我拟送他三百元。1936515鲁迅致曹靖华信又写道我的选集实系出于它兄维它是瞿秋白的笔名之一),序也是他作因为那时他寓沪缺钱用弄出来卖几个钱的。

当然鲁迅跟秋白在创作跟出版方面的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不过在经济上支持困境中的秋白夫妇的确是鲁迅的初衷。比如杨之华创作小说《豆腐阿姐》和翻译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一天的工作》和《岔道夫》鲁迅都进行了指导并动笔修改。秋白的译作之一《不平常的故事》鲁迅也坚持让合众出版社出版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秋白夫妇的生活问题。由于党处于地下状态经费十分困难象秋白这样的高级干部每月仅有十五元津贴低于当时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所以为秋白夫妇争取一些稿酬和版税对于疾病缠身的秋白不无小补即使影响自己作品的销路鲁迅也无怨尤。


瞿秋白与杨之华


在瞿、鲁交往史上有两封重要的通信第一封广为人知第二封鲜有人提及。

第一封信即收入鲁迅《二心集》的《关于翻译的通信J.K来信》。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如果从佛经译论公元148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不可谓不悠久曾出现玄奘与严复这种的翻译家对于今天的翻译界仍有借鉴意义。但由于受语言学水平的制约至今仍未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理论。因此但瞿鲁之间九十余年前的这次通信的确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广泛关注。1931930鲁迅翻译的长篇小说《毁灭》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原作者是苏联法捷耶夫。小说以苏联国内战争为题材描写了一支由矿工、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跟支持沙皇的白军和日本干涉军战斗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共产党人莱奋生和一百五十名游击队员的形象。毛泽东曾经谈到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只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鲁迅译著文稿《毁灭》

鲁迅是根据藏原惟人的日译本重译的同时参照了德译本和英译本为追求目标态度十分严谨。秋白于同年125日给鲁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其中最感人的句子是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使我对于你说话的时候和对自己说话一样和自己商量一样。”“看着这本《毁灭》简直非常的激动我爱它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

秋白首先肯定了《毁灭》中译本首次出版的意义指出该书出版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每一个革命的文学上的战士每一个革命的读者应当庆祝这一胜利。对于鲁迅的译文秋白认为从总体上看的确是非常忠实的绝不欺骗读者这一句话决不是广告秋白批评严复的译文以为上因而失去了。又批评赵景深要求宁错而务顺毋拗而仅信也是在蒙蔽读者并借此夸大普罗文学理论翻译的弱点。对于译文的秋白的看法是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到的概念。


鲁迅和瞿秋白

秋白在信中也坦陈了鲁迅译文的缺点主要是还没有做到绝对的白话所谓绝对的白话就是朗读起来可以听得懂的。秋白还指出了鲁迅鲁迅译文的几处败笔。比如甚至于比自己还要亲近鲁迅译为较之自己较之别人还要亲近的人们”——既漏掉了甚至于这个字眼又失去了俄文原文的神韵。此外《毁灭》原著当中的字在语法上是单数不是复数用文学术语可以译为典型而鲁迅却译成了人类这就有可能导致读者对小说的主题产生误解。

同年1228鲁迅对秋白的来信进行了认真的回复承认秋白指出的以上两点是自己的误译必须向读者声明并在再版时改正。鲁迅认为翻译的目的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因为中国的语法原本并不精密。所以不但要引进外来的词汇罢工而且要引进欧化的语法以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思路变得更为精密。鲁迅还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翻译家合力参与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能译出更多的新兴文艺理论及作品。


鲁迅

另一封信鲜为人提及。鲁迅有个夙愿即撰写一部中国文学史。继在厦门大学编写《汉文学史纲要》之后鲁迅继续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并跟秋白交换过意见。193210鲁迅赠送秋白一本书名为《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作者杨筠如19031949是著名历史学家在清华大学就读时曾师从王国维和梁启超在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领域有开拓之功1930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专著成为了近代研究九品中正制的开山之作。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此法将官职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并加以考评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一种标准。当时原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形成了一种门阀制度。实行九品官人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家权力遏制了豪门士族对官员选拔的垄断。但品评官员仍按家世、行状和定品这三个内容和定。所以晋以后凡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列为下品而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成为上品因而实际上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秋白对杨筠如的这部论著评价并不高认为只不过汇集一些材料不但没有经济的分析并且没有一点儿最低限度的社会的政治情形底描写。然而秋白却在1932106日给鲁迅写了一封信借此书对中国的封建制度及文学史的编写方法发表了不少重要意见。如果不是当天冯雪峰来访打断了他的思路这封信还会写得更长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1933年4月,鲁迅一家与冯雪峰一家在上海合影

何所谓封建社会这个问题在中外史学界至今仍然缠夹不清。中国在秦朝之前实行分封制即封建制由君主把领地分配给功臣、贵族、宗室。子嗣传承基本上是一种血缘政治。以后改行郡县制即由郡县两级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由中央垂直领导由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在秋白看来中国的封建制度跟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至1500的封建制度有不同的特点同样是欧洲国家意大利、法兰西、英国等国之间也各具有不同的形式和色彩。中国封建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崩溃复活的循环往复。这种看法跟鲁迅把中国历史分为暂时做稳了奴隶想做奴隶而不得这两种时代有些相类而欧洲则在十六世纪以后逐步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此外欧洲贵族大半是由武士道出身而中国的贵族爬的却是八股文这个文士道的上升阶梯。此外欧洲的贵族和地主这两种身份常集于一人之身而中国的地主、贵族、官僚常三位一体既在衙门做官同时又是本地的贵族和地主。鲁迅撰写过《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从帮忙到扯淡》等文认为帮闲文学实在是一种紧要的研究。秋白补充说研究所谓帮忙文学帮闲文学则必须研究中国的门阀制度。


鲁迅和瞿秋白

鲁迅跟秋白交谈时还曾提到《周礼》中的一句古训礼不下庻人刑不上大夫。意思是士大夫拥有特权犯了罪可以不受刑。这里所说的大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衔大夫士。这引发了秋白童年时代的一些记忆其中最强烈的印象是打屁股——中国的士族即门阀不但有屁股不挨打的特权而且有打别人屁股的特权。鲁迅写过一篇小说《头发的故事》秋白在信中建议鲁迅再写一篇《脚膝屁股手心的故事》

正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等级制度有着复杂的变动过程所以秋白建议鲁迅编撰《中国文学史》时要注意五点。一一切文言文学都是贵族文学因为使用的是贵族的文字。用文言记载的一些民歌也往往极不准确。在中国古代平民的口头文学只占极少数。二直到清代为止中国历史还只是一些杂乱的材料。应将贵族文学史的研究跟整个古史研究相联系。三要注意等级制度在文学内容上的反应以及所受平民生活的影响和对平民生活的客观影响。比如元曲的兴起就压倒了元代诗文的气焰。四唐以后的文言文学在内容上研究意义不大但从文法学和修辞学的角度仍有研究价值。五中国的白话文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新文化。唐五代的说书如《维摩诘经演义》、宋代的话本类似于意大利伦巴地和威尼斯的市民文学。农民文学只限于一些歌谣、庙会上的戏剧和梨花大鼓之类。所以从元曲时代到五四之前中国文学可视为中国新文学并非革命文学的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史非常重要应该特别提出来进行研究。以上所述是秋白在私人书信中的表述匆匆写就并非对所涉及问题的学术结论还留有深入研究的广阔空间。

鲁迅冒着生命危险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林述》

《海上述林》的出版,是鲁迅临终前对已经就义的秋白的一种深沉的忆念,也是对屠杀者的一种抗议和示威!秋白出于谨慎,曾对译著手稿一式三份:一份供发表,一份交友人谢澹如保存,一份于离沪前交给鲁迅。秋白的手稿字数很多,全印成本甚钜,而且很多杂文政论鲁迅认为应该留待革命胜利后的新政权来审定,所以决定先印译作。鲁迅对秋白译文的评价是信而且达,并世无两足以益人,足以传世。为此,鲁迅先垫付了一笔资金,又从叶圣陶、胡愈之、陈望道等十二人那里募集了二百元大洋。编完第一卷后即交开明书店美成印刷厂排印,鲁迅亲自校改,历时四个月,然后将纸型送到日本岩波书店印刷。19369月,一部重磅道林纸精印的《海上述林》上卷终于运达上海,其中100部为皮脊本,金顶,金字;另400部为蓝色绒面本,蓝顶金字。收到样书后,鲁迅即将三册托人带至陕北,分赠毛泽东、周恩来和张闻天。该书扉页下端有诸夏怀霜社五字。诸夏即中国。是秋白的原名。书脊及背面均烙印拉丁字母“STR”,即秋白笔名的英文缩写。《海上论述》下卷鲁迅于19364月中旬编就,抱病校对了一个月,直至915日才改毕。待到下卷印成时,鲁迅已经离世,来不及看到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人生知己留下的这一永恒的珍贵的纪念。


鲁迅赠送瞿秋白的联句


未无五润
未无五润者,五行皆润也。有朋友说你不可以润天润地润人润空润命吗?答曰随你如何,我行我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