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未 无
诵读 秀春天
娅 男
一 萍
廖宝玲
编辑 林 枫
读 书 巨 星
如果将书比作大海,海与海相比,要弄清楚是大鱼多还是读书人多,恐怕不仅是费一番周折就可以一清二楚的事。
但是,其中像鲸鱼一样的大书虫毕竟是小数。而比巨鲸还要大,以至与海洋可以平起平坐的书的大伴,在我心中唯有毛泽东,伟大的毛泽东,读书巨星毛泽东,古今中外唯一的读书天骄毛泽东!
《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有一篇章是《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此文是中国社科院一位大学者、大翻译家写的。与钱锺书先生相会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莱文先生。据说他是一位以高傲和挑剔著称与世的大学者,也可以说是一位傲视人世的读书人。两位大学者会见时,钱先生亲自开门后,笑嘻嘻对莱文先生说:啊,你是来参观我这个神话动物的吧…… 又据说两位大学者的相谈“是在世界文化的版图上纵横交错地漫游”。但是,在会谈后返回的路上,坐在车里一言不发的文莱教授快下车时却突然冒出一句话:“我自惭形秽!”原因是他所知道的一切,钱先生都在行。可钱先生还有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他却是一无所知的。
我相信,两位大学者,或曰“文化巨人”,都是书海中的巨鲸。钱锺书先生的巨著《管锥编》更是一个书海。然而,有关权威人士是这样说的:大人物是清晰夺目的,他的功绩是不可测量的,他的贡献、著作、行为、创造及其巨大影响无不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和唯一性。显然,一生嗜书如命的钱锺书先生还没有如此之“大”,被季羡林先生盛称“治学之广非常惊人”、“泛滥无涯”的大师中的大师陈寅恪先生也没有如此之“大”。在现代中国,有如此之大的唯有毛泽东。作为与海洋同大的书伴,作为读书巨星与读书天骄,也只有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以书为生,以书为伴。论起书的伙伴来,他大概是古今中外最大的书伴吧。他的一生除了手不释卷,到了条件允许之后,还经常邀请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到他的书房,清茶一杯,纵谈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星辰粒子,总之是在书的天地里和天地这部大书里其乐无穷。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起源,日月星辰,小至微观世界的细胞构成,原子裂变,他都要及本穷源。这样的讨论,主人不拘形迹,或坐或卧,或来回踱步,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完全是平等交流,商量探讨;客人不感到拘束,像在老朋友家做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无所顾忌,甚至鼓励放旷和“放肆”。
毛泽东一生没有到西方考察过,对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变化的研究受到限制。处于他的位置和当时的世界局势,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是当代人,主要表现为当代的特征。五十年代末,他说过:“在目前情况下,越往西越富,革命也越困难。”他研究的重点,不是西方如何富起来,而是西方革命如何困难。他对西方的成见很深,想的最多的不是学习,而是战胜。七十年代他划分三个世界,说过美国原子弹那么多,经济比较富裕,着眼点一直在于斗争。但是,他为了更多了解西方,多读西方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著作,尤其是原著,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决心学习英语,还说过尽可能多学一点,至死方休,不然见到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的话。
《资本论》这部书,马克思写它,用了四十年,毛泽东与此书相伴超过四十年。从书上留下的记录看,至少有二十年里,他四次读过《资本论》。这与十七遍读《资治通鉴》相比是少了点,但在中外的伟人中又有谁超过此数呢?
我曾有过一个胡猜和设问:不知道毛泽东他老人家读《资本论》的时候,是醒着读的,还是睡着于梦中读的?应该是醒着和沉醉于古书、征战和阶级斗争的梦中都有过精读吧。我甚至不着边际地臆想,也如现代人多从经济以及金钱着眼,毛泽东他们那一代革命家,铁肩担当着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一代伟人,包括毛泽东,着眼点最多的是革命斗争和社会平等。他们对“斗争”和“平等”看法中,有现实的眼光,也有古人的眼光,恐怕很少有西方人的眼光吧。但当我阅读向更广泛和深入走向后,我看到的则是,他老人家的读书范围十分广泛,视野十分广阔,所见之深远不仅令中外钦佩,而且是惊世骇俗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就哲学来说,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包括多部佛经在内的宗教哲学等等,而且所读无不有精到的理解和无与伦比的深见和远见。
佛经上说,佛陀在一次说法时曾停下来,将大弟子迦叶叫到身边,挪出一半座凳让他坐。迦叶坚辞,佛陀还是坚持让他坐。这便是著名的佛陀分座。据说多宝如来也曾分半座于释迦牟尼佛,佛陀曾受前贤半座,自己又分半座与后辈,希望重视弘法传统代代相传。毛泽东没有特意受法大弟子的故事,但他经常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将学习的方法和喜悦,与他的战友、同志及身边工作人员和友人“分座”,他要把终生读书、广泛读书、深入读书、无止境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让他的人民代代相传,这一点同样伟大,而且更伟大。
毛泽东光芒四射的典范意义,是全方位的。他既是一个伟大存在,又是一个最高要求。
毛泽东人生境界极高。其至高境界包括思想、道德、艺术各个方面。言为世则,行为世范,亘古通今,无人比肩。
我极赞成这样的观点,即使毛泽东犯错误,也是伟大的过失。这样说不是崇拜,而是从事实、从整体民族利益和对历史负责得出的结论。
毛泽东对全国人民提出要求,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及人民大众的关系上:讲待遇,先人后己;讲学习,先己后人;讲理解,推己及人;讲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早晨外出散步,遇到一处奇特景观:丁香树挂满了杨絮,像自生自长的一样。放眼周围环境,唯有这一棵是这样。原来他的背后有一棵大白杨。大树下面产生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毛泽东这棵大树下面也是一样,但要更生动、更深刻、更普遍,也就更令人神往。
有人攻击共产党的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是马列主义口朝外。事实上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顾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恬不知耻的事,给人家以口实。这种人不是没有学习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是在他们心中,毛泽东是口朝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是口朝外的,他们口朝外是继承正统。中外历史上和现实当中各个政党都有同类现象。这是一种历史性的、世界性的丑恶现象。毛泽东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并以自己的一生率先垂范,进一步证实了他的伟大和远见。
朋友在一起说到,一些有职有权的人,搞那么多的钱,上百万不满足,上千万也不满足,逾亿后继续大敛其钱,成为名附其实的钱奴。何必如此呢?我认为,原因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对党没有信心,对国家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信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信心一丢,心理就变态,就畸形发展,向怪物靠拢。
仰观毛泽东,论做人,对他人是最高要求,对自己更是最高要求;论做事,对政治是最高要求,对经济是最高要求,对艺术是最高要求,对军事更是最高要求。在共产党内,论贡献,无人可与毛泽东相比;论遗产,同样无人可比。他以天高地厚的思想遗产,冠绝古今的军事理论遗产,高出众文化高峰的文化和文学遗产留给全党、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他的稿费也是一笔巨额资产。所有这些他都没有单独留给子女。他留给子女的只有一颗平常心,过平民生活的人生态度,从俭从洁从严要求自己的一切优秀品质。
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个要求很高,做到很难。但是,一个人起码应该做到不放弃原则,不辱没人格。手中有权不堕落为腐败分子,手中无权不丧失公德。这是人生的底线。以此为界,升上来,可能升华为伟人、圣人以至神人;掉下去,可能出格、可能缺德、可能犯罪,必然被指责为“不是人。”
一位领导讲,每一位干部都要跟上队伍行进到底,不要中途拉下。这“拉下”二字含义很明确:轻者工作不称职,重者腐败变质。
做人要有信仰,有信念,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百折不挠地前进;今天向东,明天向西,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改变方向,必然做不成人。
做人,有几种情况容易坚持不下去:一是将人生过于理想化;二是顶不住物欲引诱;三是受不了委屈;四是经不起年龄和健康状况考验;五是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帮助。
毛泽东作为光辉典范,他的最高要求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方面不用说了,诗词、书法、军事、语言、思维均达到最高境界。
——诗词雄冠古今。在诸多伟人笔下,毛泽东是独占鳌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更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被誉为“千古绝唱第一人”。毛泽东的诗才与“横槊赋诗”的曹操、“斗酒百篇”的李白、“大江东去”的苏轼相比,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看到《顾随诗词讲解》这样一本书。顾随说:“诗之好,在于有力。”他将诗作高下比较,认为最好是陶渊明。陶渊明是诗中哲人,而曹操和杜甫只分别为“英雄中诗人”和“诗人中英雄”。他认为“好诗出自宽容的心态,不宽容绝无好诗。”读过顾随的话,我心中想,就以他的标准论,诗好还是毛泽东。
“潇洒莫如毛泽东”。鉴赏毛泽东诗词的书籍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而以诗词赞颂毛泽东诗词的也多不胜举,我看到后印象特别深的有柳亚子、陈毅、高亨三位笔下的赞颂词。
柳亚子是毛泽东与其唱和最多的一位诗友。柳亚子于毛泽东重庆谈判期间读到《沁园春·雪》,欣喜若狂,步原韵和词一阙,词曰: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事甚,痛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高亨是毛泽东赞为“高文典册”的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写过一首《水调歌头》,词曰: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这些赞颂词尽管极尽想像颂扬毛泽东的诗词,这三首词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但又总觉得它们对毛泽东的诗境、诗才、诗魂还是不能尽道,尤其是对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博大胸怀,超绝古今的丰富奇特想象很少道出。以《鸟儿问答》为例,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题目、一种形式、一幅意象,他肯定是经常与庄子对话,似乎还可以说明他老人家的宇宙胸怀,要管人的阳阴界,管世间的天上地下,还要参与鸟界的事呢?总之,宇宙间的一切,都在他的心中,都在他的领导之下,他是人间的领袖,也是宇宙一切事物永恒的领袖。
——书法横空绝世。毛泽东曾被称为红太阳,他的书法才真正像太阳一样光彩夺目,照耀书坛。不是因为政名太高,带高了书名,而恰恰是政名盖世,遮掩了他书法的光辉。他胸纳万有,雄视古今,豪气鼓荡,真力弥漫,做天下第一人,作天下第一书。从道、理、神、形、气、韵、情、意、性、功十大方面品评毛泽东的书法及其要求,都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度。他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摘取了书法王国的皇冠,足堪称为一代大师,一代宗匠,一代圣手。
——语言堪称中国气派的大师。著名散文大家徐迟曾说过“诗崇毛泽东,文拜马克思”;还说过,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位语言大师,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鲁迅,再一位就是毛泽东。关于现代语言,《红楼梦》有奠基意义,《鲁迅全集》有里程碑式发展意义,《毛泽东选集》有至善至美的完善意义。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是鲁迅和毛泽东的语言。毛泽东的语言艺术是他一生“沩痴寄庐”、“曾经沧海”、“高峰体验”的结果;是他以“冰山品格”,长于思辨,重于直觉,形象思维,寻幽求默,养吾浩然之气的体现。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中国气派的马列主义大手笔,著作等身的大文豪,旷达自信的幽默大师,奠定一代文风的文化旗手。
——思维艺术殊惊世界。人心有多大有多奇妙,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毛泽东那颗无与伦比的心,更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他的思维艺术很难尽言,即便是其中的一鳞半爪,无不闪耀着智慧和艺术的光芒。出访苏联,面对斯大林的霸道,他出口就来了一句“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身上!”中美建交,面对坚冰融解,他握着尼克松的手潇洒地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样。”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儿子和尼克松总统的女儿伉俪来访,面对以敬仰的眼光望着他的一对青年,他不无深意地说:“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有人问他对自己的看法,他语惊四座:“马克思加秦始皇。”有人要将知识分子打入另册,他说“老九不能走。”诸如此类的语言出自毛泽东之口,就像自然界的阳光泻地,水流低处,风吹云动般自然而不做作。有此证明,他的思维是那样活跃,那样形象,那样广博,那样雄奇,那样旷达,那样贴切。毛泽东思维有说不尽之深之透之美之妙。
——军事天才无与伦比。毛泽东一生身经百战,身上却没有留下一块伤疤。他在20多年的战争生涯中,与反动势力打,与日本帝国主义打,与国民党军队打,与美国侵略者打。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研究战略战术,在天才的创造中成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不是通过自封,也不是通过他封,而是通过由思想、行为造就的惊天动地的辉煌,为中外一切至少是许多天才人物所折服。英国的巴特曼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的全部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是“几个世纪以来才有的伟大政治家又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一位美国人说:“图书馆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压弯了。”国内的一位军事人物研究专家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军事统帅、战略家,甚至包括列宁、斯大林在内,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结合方面,毛泽东是最完美的典型。许多人将毛泽东与孙武比,与拿破仑比,与克劳塞维茨比,或许他们在某一方面有其所长,但综合评价毛泽东都在他们之上。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会战有50多次,胜多败少,因此成为当时不可一世的世界风云人物。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占到他文稿的三分之二,体系完备而精深。他之所以做到这一点,正是他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不懈追求的伟大结果。
毛泽东自身既是一个伟大存在,又是一个最高要求。我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牢记毛泽东的要求,让毛泽东这一光辉榜样,永远矗立心中,体现在各个方面,这是中国人的幸福,也是为全世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