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双核中性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为成熟的粒细胞,各分叶核之间可有明显连接或细丝样连接。双核粒细胞可能在原始阶段就已经出现核畸变,细胞核分为两部分。在外周血中一般可以见到中晚幼阶段的和畸变的双核粒细胞。细胞直径略大,细胞核一般分为两部分,各自独立,互不相连。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83。
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1。
原始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其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多,呈灰蓝色或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原始单核细胞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始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其形态与正常红细胞相似或中央染色较深。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表现为体积增大,因残留有脱氧核糖核酸经瑞吉染色后呈嗜多色性,或者含有嗜碱性点彩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15。
豪焦小体(H-J小体):又称染色质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出现圆形暗紫红色小体,直径1-2μm,数量不等。现已证实它是核碎裂或核溶解后所剩的核残遗物。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P39。
原始红细胞:其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粗),核仁1~3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边界不清楚。胞质较多,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而自行聚集,使胞质中出现蓝色“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5。
草酸钙结晶:多呈无色~淡黄色;可分为单水和二水草酸钙结晶。单水草酸钙结晶多呈椭圆形、哑铃形及多种不规则形,而双水草酸钙结晶多呈八面体结构。多出现于酸性、中性和弱碱性尿中。源于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经机体代谢后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鉴别要点,加热至60℃不溶;溶于盐酸;不溶于乙酸、氢氧化钾及氯仿。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食用高钙食物及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形成草酸钙结晶。在新鲜尿液中有大量草酸钙结晶并有红细胞存在,同时伴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膀胱或肾结石的征兆。单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可能与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有关,双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通常与高钙尿症有关。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植物针晶体:长短不等,两端尖细,中间稍宽,呈细针样,比夏科-莱登结晶更加细长。提示有进食菠萝、菠菜、猕猴桃、灯笼海棠等植物。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05。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化是腺癌细胞的重要特征,腺癌细胞具有八大特点,巨大核、云雾状胞浆、腺腔样排列、大分泌泡、低分化、多核和畸形核、单核细胞样变、粘连现象和糖原染色(PAS)等。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81。
医学形态学检验离不开一台精准、高效的显微镜,今日为大家推荐明美光电的生物显微镜ML31,采用高质量的平场物镜,配备大视野高眼点目镜,成像清晰、色彩还原度高,特别适用于病理诊断、细胞学检验等医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