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比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多,蓝色,内含较丰富的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的嗜酸性颗粒,呈橘红色,并有立体感及折光性,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中幼粒、晚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原始细胞: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较清楚;胞质少,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原始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其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多,呈灰蓝色或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原始单核细胞分为Ⅰ型和Ⅱ型,分型方法似原始粒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疟原虫环状体:恶性疟原虫,环纤细,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核1~2个,红细胞内常有2个以上疟原虫寄生,虫体常位于红细胞边缘。
北京协和医院寄生虫彩色图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73。
嗜多色性红细胞:刚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体积往往偏大。由于细胞质内依然含有少量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因此瑞吉染色后,细胞被染成灰红色或灰蓝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22。
卡波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环状结构,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有学者认为卡波环是核膜的残余物,现认为系脂蛋白变性所致。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P39。
多圆核巨核细胞:胞体大或较小(如细胞面积<800μm2 又属于小巨核细胞)、多较规则;胞核圆形、多个,无核丝相连,染色质粗;胞质丰富,有许多紫红色颗粒,有的可有血小板附着。
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33。
草酸钙结晶:多呈无色~淡黄色;可分为单水和二水草酸钙结晶。单水草酸钙结晶多呈椭圆形、哑铃形及多种不规则形,而双水草酸钙结晶多呈八面体结构。多出现于酸性、中性和弱碱性尿中。源于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经机体代谢后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鉴别要点,加热至60℃不溶;溶于盐酸;不溶于乙酸、氢氧化钾及氯仿。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食用高钙食物及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形成草酸钙结晶。在新鲜尿液中有大量草酸钙结晶并有红细胞存在,同时伴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膀胱或肾结石的征兆。单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可能与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有关,双水草酸钙结晶大量出现时通常与高钙尿症有关。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异常形态精子:人类精液标本中含有各种各样畸形的精子,通常情况下,头部畸形所占比例最高。头部异常可见大头、小头、锥形头、梨形头、圆头、无定形头、有空泡头、顶体异常等形态;颈中部异常可见弯曲、变粗、不规则等形态;尾部异常可出现短尾、多尾,锐角弯曲等形态;残留胞浆大于正常精子头部的1/3。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6。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化是腺癌细胞的重要特征,腺癌细胞具有八大特点,巨大核、云雾状胞浆、腺腔样排列、大分泌泡、低分化、多核和畸形核、单核细胞样变、粘连现象和糖原染色(PAS)强阳性等。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81。
长时间显微镜观察易疲劳?一款高清显微相机帮您解决!支持实时投屏与高倍成像,轻松还原细节,无需低头久看,保护颈椎与视力。高效工作,从“看得清”到“看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