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呈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多,呈浅灰蓝色或略带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核常偏一侧;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始粒细胞粗,核仁常清晰可见。胞质多或较多,呈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常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央近核处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呈淡蓝色或无色,称之为初浆。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2。
反应性淋巴细胞:也称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变大,10-30μm,胞体形态多样,有时受周围细胞挤压呈压陷状,胞质变多、胞质深蓝色,有的含有空泡、颗粒,胞核也较大,核规则或不规则,染色质变得疏松,有的甚至隐约可见核仁。Downey将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Ⅲ型(幼稚型、幼稚淋巴细胞型)。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37。
巨大血小板:直径大于7μm,常为7~20μm,大于一般红细胞直径。胞质中嗜天青颗粒细小或者融合为大颗粒。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103。
嗜多色性红细胞:刚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体积往往偏大。由于细胞质内依然含有少量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因此瑞吉染色后,细胞被染成灰红色或灰蓝色。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22。
幼稚巨核细胞:其胞体直径30~50μm,常不规则。胞核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粗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常无。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或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且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该处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9。
巨噬细胞:细胞大小20~10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而明显,多呈圆形、卵圆形或马蹄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或位于中央,胞质丰富,常有空泡,多含吞噬碎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单核细胞离开血流进入受影响的组织或器官,经一系列的分化和变化,转变而来。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如增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盂肾炎等。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名称与结果报告专家共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7月第44卷第七期。
异常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胞体大小明显不一,小者如小淋巴细胞,大者如巨核细胞,胞体不规则或规则;胞核常不规则,呈凹陷、折叠、切迹、类圆形等,染色质粗细不一,通常比同期其他细胞粗,核仁无或有,核仁大小不一,典型者核仁大而清楚;胞质多少不一,深蓝色、蓝色或淡蓝色,有时可见颗粒及空泡。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38。
间皮细胞:直径10~20μm,胞质边缘规则或有伪足样突起、量丰富,着色较均匀、深灰蓝色或灰红色;核居中或稍偏位,核形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单个核,可见双核、多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较小,隐约或明显可见,数目1个至多个。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6。
医学形态学检验离不开一台精准、高效的显微镜,今日为大家推荐明美光电的生物显微镜ML31,采用高质量的平场物镜,配备大视野高眼点目镜,成像清晰、色彩还原度高,特别适用于病理诊断、细胞学检验等医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