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启泓
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呈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多,呈浅灰蓝色或略带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条件致病菌,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导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酵母型孢子的特点为:大小不一,(2~3.5)μm×(4~10)μm,呈圆形、椭圆形、腊肠状等,有荚膜,瑞特染色下胞壁不着色,胞质呈淡蓝色,有1~3个紫红色小核,腊肠状菌体内可见一明显透明横隔。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分裂繁殖,分裂前菌体变长、两端钝圆如腊肠状,在菌体内部形成横隔后分裂形成2个菌体。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55。
异常早幼粒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常有瘤状突起;胞核略小,常偏位,形态多样,可呈凹陷、折叠、扭曲、双核或分叶状,核染色结构不定,核仁1-3个,有的被颗粒遮盖而不清楚;胞质丰富,呈蓝色或灰色,充满大量粗大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致使核、质分界不清,但也有细胞颗粒纤细,较少,类似单核细胞。Auer小体易见,若多条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形似柴捆样,称之为“柴捆细胞”。
实用血液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67。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有核红细胞分裂相:有丝分裂中期可见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菊花瓣样;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分开,逐渐形成双丝球样。
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P47。
早幼红细胞:其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甚至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略增多,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无颗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6。
肿瘤细胞:尿液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细胞排列紊乱、紧密或有立体感,单个或成团分布,细胞异形性明显,胞体大,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加,核染色值增加、分布异常,核质不均,核膜不规则且肥厚,核仁大而明显,数目一个或多个。
尿液有形成分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55。
血质结晶:橙色血质结晶是在局部出血、梗死、脓肿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在无氧或严重缺氧状态下,在局部沉积形成,其形态呈金黄色斜方体,菱形、针束状、团块状、菊花样、柴捆状或颗粒状。
体液细胞学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40。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化是腺癌细胞的重要特征,腺癌细胞具有八大特点,巨大核、云雾状胞浆、腺腔样排列、大分泌泡、低分化、多核和畸形核、单核细胞样变、粘连现象和糖原染色(PAS)强阳性等。
浆膜腔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P81。
长时间显微镜观察易疲劳?一款高清显微相机帮您解决!支持实时投屏与高倍成像,轻松还原细节,无需低头久看,保护颈椎与视力。高效工作,从“看得清”到“看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