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8日,小编特种兵之行参加了山东省形态学助力基层培训暨第十五期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MICM分类进展学习班,回来在火车上思绪良久,因小编主要从事外周血细胞形态,可否在公众号增加一个外周血形态相关的题目呢,主要融入说的成分。几经考虑,最终选定外周血形态杂侃乐;
杂:形态种类繁杂,疾病种类繁杂……
侃:互侃,小编自己侃,读者也可留言、私信侃,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乐: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更多的是增加工作之余的乐趣……
以下5张图均为外周血涂片,瑞吉染色,在油镜(1000倍)下手机拍摄(放大相应倍数,多为3~4倍)。1、上图圈中的细胞最可能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原始细胞
D、巨核细胞
E、异型淋巴细胞
2、上图圈中的细胞最可能是( )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异型淋巴细胞
3、上图圈中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单核细胞
B、巨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大颗粒淋巴细胞
E、异常早幼粒细胞
4、上图圈中的细胞最可能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原始细胞
D、巨核细胞
E、涂抹细胞
5、上图圈中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巨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凋亡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1-5:C A E D D
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1。
杂侃:该图片骨髓增生异常肿瘤患者,胞核圆形,染色质细,核仁可见,胞质少,核浆比大,综合评判为原始细胞。
图二
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μm(小者与淋巴细胞相仿),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且偏位,占胞体1/3以下,有时可见双核,核染色质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核仁无。胞质丰富,常呈深蓝色,不透明,常有较多空泡(称为泡沫浆),个别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分泌粘蛋白所致),核旁常有明显淡染区,偶见少许紫红色的颗粒。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48。杂侃:该图片取自浆细胞白血病患者,胞核圆形,偏位,胞质多,蓝色,核旁淡染区明显,与左边淋巴细胞进行对比,综合评判为浆细胞。
图三
异常早幼粒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常有瘤状突起;胞核略小,常偏位,形态多样,可呈凹陷、折叠、扭曲、双核或分叶状,核染色结构不定,核仁1-3个,有的被颗粒遮盖而不清楚;胞质丰富,呈蓝色或灰色,充满大量粗大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致使核、质分界不清,但也有细胞颗粒纤细,较少,类似单核细胞。Auer小体易见,若多条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形似柴捆样,称之为“柴捆细胞”。杂侃:该图片取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胞体大且不规则,胞质内及核上充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核分界不清,内外浆明显,综合评判为异常早幼粒细胞。
图四
裸核型巨核细胞:其胞膜不完整,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中有较细小、大小一致的淡紫红色颗粒),胞核巨大(直径约20-40μm),核型不规则,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由于胞体较大,该细胞常位于血涂片的尾部,应注意与破碎细胞鉴别。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P46。杂侃:该图片取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胞体大,胞核大,染色质条索状,无胞质,综合评判为巨核细胞。
图五
有核红细胞分裂相:有丝分裂中期可见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菊花瓣样;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分开,逐渐形成双丝球样。杂侃:该图片取自骨髓增生异常肿瘤患者,胞体大,胞内染色体处在分裂中,凋亡小体多在2-20个且大小不等,不相连,综合评判为有核红细胞分裂相(中期)。 一张图片无法明确诊断疾病,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加之小编水平能力有限等诸多原因,仅仅作为娱乐参考而已,鼓励同行讨论交流,小编也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希望更多的同行重视形态学,尽可能少得漏诊和误诊,在我们这关就能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的目的! 您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医学形态学检验离不开一台精准、高效的显微镜,今日为大家推荐明美光电的生物显微镜ML31,采用高质量的平场物镜,配备大视野高眼点目镜,成像清晰、色彩还原度高,特别适用于病理诊断、细胞学检验等医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