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
第297篇文章
本文字数:39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负面新闻的传播规律。
10月9日晚间,知名Up主影视飓风迅速登上热搜,但很快又被撤下了热搜。原因是他和他的团队最新一期视频《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狠狠地揭露了视频网站的幕后操作。
但很快就“因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传开,连包括我在内的更多非粉丝网友也关注到了该事件,最终以各种途径(譬如网友的录屏)看到了这期视频。
在该视频中,Up主影视飓风发现,自己和团队在2023年上传到视频网站的视频清晰度,甚至还不如2020年上传的视频。于是他们产生了疑问:“为何视频网站的清晰度在这些年都从720P上升到4K了,视频反而变模糊了呢?”
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他们发现视频网站为了降低流量费用的支出,会通过在后台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锐化等方式,压缩播主上传的视频画质,然后伪造成假高清的样子。
个别网站还会根据视频观看次数来进行动态调节,在视频观看人数少时则会给到较高码率,一旦视频上了热门观看人数增加,就会降低码率调整格式来节省流量开支。
这属于严重且大范围地欺骗消费者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某家你经常光顾的饭店,近期打广告说聘请了米其林顶尖厨师做饭,你只需要多掏一点点钱,就可以从此享受更为精美的饭菜,于是短时间内吸引了包括你在内的大量客户来吃,而且饭菜看上去确实更精美了,甚至还有日本和牛、德国香肠、生猛海鲜这样的高级货。
但事实却是,米其林厨师来到这家饭店后发现这样做成本太高,会赔本,于是跟饭店总经理说:“咱用平常的食材也能做出个好样子来,反正味道差不多,客户大都傻,他们根本吃不出来的,这样咱们就能多赚钱了。”于是总经理同意了。但现如今,有个专业的美食家站了出来,把这一问题揭露了出来,甚至他还发现,周边所有的饭店都在这么干。
假如你就是个经常去这些饭店吃饭,甚至还掏钱要求吃好饭菜的顾客,此时你会怎么想?
于是,Up主影视飓风就这样动了各大视频网站的奶酪,在“多方原因”的压力下,他被迫下架了这个视频,而他下架了这个视频的热搜也很快被撤了下去,致使许多人错过了这个打假威力堪比315晚会的爆炸级新闻,而直到今天,各大视频网站也没有对此给出说法,仿佛这个事情不存在一般。
出现问题后,迅速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一套他们始终玩得很熟练。但很可惜,在新闻传播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律:越不允许被看的东西,越是容易被反复观看。这一规律类似于之前文章提到的关于戒除孩子网瘾的心理规律:越禁止他们玩某款游戏,那款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越大。
而事实上根据我目前的观察与了解,已经有大量的人因为影视飓风的视频被禁,反而看到了该视频,并且了解到了视频网站的“骚操作”,10月10-12日的微信搜索指数是最典型的佐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相比正面新闻,人们更关心负面新闻
这与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物原始本能有关。一则新闻出来了,人们首先要通过题目或简介来判断它对自己有没有价值,进而再思考要不要继续关注下去。然而科学研究早已证明,相比收益,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
科学家曾让志愿者们玩一个赌博游戏,规定说如果他们对抛出的硬币猜对了正反,则可以获得100块钱,但如果猜错了,则要损失100块钱,而且每个人只能玩一次。
这个游戏在数理统计上期望值虽然为0,然而鉴于只能玩一次的游戏规则,真正想玩这个游戏来赌一把的人并不多,他们中仅有25%的人愿意试一试。
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得到100块钱的快乐情绪根本无法弥补损失100块钱的悲伤情绪,毕竟前者只是锦上添花,但后者却是在割自己的肉。而当科学家们把游戏的规则改为赢了能赚300元,而输了要赔100元,才刚好有50%的人愿意冒险赌一把。
由此可见,相比于获得利益,人们更关注的是自身的损失。而这也导致了人们在看新闻时,会更关注负面新闻,而假使这则新闻还与自己息息相关,譬如新闻曝光说你家里炒菜的油是用未清洗的煤油罐车装过的,你刚吃的酸菜牛肉面是脚踩过的,你喝的奶茶是在老鼠遍地的操作间里调配的,那就更容易激起你的负面情绪了。
影视飓风的视频胜就胜在它的利益相关方实在太多,试问如今哪个年轻人不看短视频,不用视频网站呢?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在画质上追求太高,但他们可不接受欺骗,因为“你有但我不需要”和“你有但给了我假的”,这是两回事。如今视频网站竟然还逼令视频下架,这不坐实了欺骗大众的行为?那当然就会让大家基于愤怒情绪展开二次传播。
小道消息更有传播威力
一个消息没有被官方证实或者在诞生后被刻意隐瞒,就会变成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稀有度很高,二是亦真亦假。
所以人们传播小道消息时,首先会基于前者产生炫耀的心态:“听说了吗?我来跟你讲讲。”从而占据信息高地,其次也希望在分享的过程中,增加证明真伪的舆论力量:“你说这事儿到底真的还是假的啊?”于是传播的意愿度也会大大增加。
而保存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大量复制!珍稀动物的DNA如此,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此,新闻也是如此。
人们越是关注某事,就越迫切希望及早得知事实真相,但他们又无力知道真相,作为老百姓,知道真相的期望与破解真相的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偏差,会促成人们乐于轻信、偏信小道消息。但是,在非正式传播中很有可能因为添油加醋而引起信息失真,最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这正是一件小事最后演变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群体性事件的缘由。
而假使这件事情在利益上与彼我皆相关,那么小道消息就会继续暴增传播力度。大部分群体性事件是由百姓利益受损而引起的,当群众所得知的消息与正式官方消息有差异时,或者根本无法从官方途径得到消息时,那么小道消息就更具可接受度。
乾隆年间,贵州民间出现了一件广为传抄的“奏稿”,据传是大臣孙嘉淦抨击乾隆皇帝的折子,说他犯有“五不解、十大过”,大概意思是说乾隆南巡时浪费民脂民膏,金川之战滥杀官员,日常生活的荒淫无度等等。乾隆皇帝知道后,以为这只是贵州一省的个案,谁想追查下去后,发现不仅贵州百姓对此津津乐道,在全国范围内传抄阅读过的人数不胜数,从各级官员、秀才书生到平民百姓,都闻知稿中内容。
这让乾隆皇帝大为震惊:一份明显荒诞无稽,对自己大肆诬蔑的伪稿,为什么引发全国人民如此巨大的兴趣?而自己即位以来施行了那么多的善政皆被抛之脑后,成何体统?
但这就是小道消息传播的规律,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民众对于那些由官方传播的、正面的陈词滥调往往毫不关心;相反,对于那些负面的,特别是刺激性、轰动性的传闻,却最为热衷。传播这些爆炸新闻时给人们带来的超娱乐快感,是什么评书、戏曲都无法比拟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虽然古代因为信息传输技术不够发达,所以小道消息蔓延到全民皆知需要多年的时间,可到了如今的网络时代,却可以使它成为一夜天下知的重磅新闻,甚至对官方媒体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转过头来,说说Up主影视飓风的这期视频。它的这期视频很容易被理解为与资本对抗。在法制还不够健全,资本参政力度又足够大的情况下,但凡敢动资本奶酪的公开揭丑,尤其最后还号召大家联合抵制的行为,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然而这期视频妙就妙在,它是上传发布后才被勒令下架的,而非上传过程中就被拦截的,所以就让网友有了可乘之机,做了类似病毒式的复制传播。此时再禁止,起的作用只能是火上浇油。
我相信各大视频网站一定有懂这一新闻规律的员工,但为什么最终视频网站还是动用多方力量逼迫影视飓风下架了该视频呢?大概率是因为这些员工说服不了自己的老板!
在老板看来,虽然下架这期视频容易激起更多人的好奇心,但毕竟视频下架了,还是有可能遏制传播的,但如果就这样在网上挂着它,任其发酵,岂不等同于养虎为患?以后让更多人知道了,那生意还做不做?
所以既然横竖都难以遏制传播,那干脆还是下架了好,因为万一堵住了呢?更何况,这个视频可是触碰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对几乎每个头部视频网站都狠狠地打了脸,那么出于自保的态度,各大资本方肯定会加大力度,一致对外的,没有谁会“助纣为虐”。
这是一场资本控制新闻力度和公众传播新闻力度之间的博弈。
然而很遗憾的是,不管是资本所代表的私权力,还是官方所把持的公权力,企图对公众利益进行侵蚀,等待他们的只有舆论的怒火。所以影视飓风的这期视频必然爆火,无论它是否被下架,它所揭露的内容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最后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在处理问题上有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过去有用的方法,遇到类似问题时会再用一次,可一旦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变,沿用惯性思维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负面新闻因为能让群众寻找一个情绪的突破口,所以很容易形成群体与机构(甚至政府)的对立局面。负面新闻出来后,过往的很多做法都是瞒报或者敷衍,但在新媒体时代,任何封锁消息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甚至是要以牺牲自身信誉与形象为代价的,当事件发生时,不能通过第一时间发出官方的声音,最终只会导致小道消息肆意蔓延,三年疫情期间,多少人因此吃尽了苦头?
因此,站在顶峰之人在处理负面新闻时,公开透明,及时面对,正视问题,才能重建民众对权力机构和利益单位的信心。
参考资料:
[1] 高金国,《人们为什么更愿意关注负面新闻》,《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第110页。
[2] 陈芸:《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信任陷阱——基于小道消息的传播视角》,《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一期(总第478期),第92-93页。
[3]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2022年8月,重庆出版社。
往期推荐文章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uimajiaqi
新浪微博:@鬼马书生蒋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