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
第254篇文章
本文字数:3300字
阅读时间:约7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乡村教育这件事。
就在昨晚,我们团队搞了件大事,与大爱义仓的联合举办和多家知名机构的协助下,我们成功举行了一场公益烛光音乐会。这不仅是我们“添翼计划”——守护100所山村小学项目的年终压轴活动,也是一次通过门票直接转化为捐款的盛会。现场的公益义卖活动同样吸引了高度参与,所有捐款将在基金监管下用于改善山区孩子们的宿舍条件和持续更新图书资源。
而从明年1月开始,我将亲自带领城市的孩子们陆续深入这些山区小学。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与山区的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并通过演讲的学习,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打开心扉,以此来改变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那么,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启动这个项目呢?
在进行青少年演讲培训的这两年时间里,我们观察到一些孩子认为父母不懂也不爱自己,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有的误以为父母挣钱容易,自己花钱理所当然。还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需要被照顾,哪怕犯下重大错误,父母也会为他们承担后果。
这些发现促使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像《变形记》节目那样的实际方式,例如设立一个训练营,让孩子们去乡村体验生活。许多父母一听到这个想法就表示支持,频繁跑来向我们打听细节,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出来或通过吃苦长大的父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必要的教育方式。
得承认,这是我们最初的想法,单纯只是考虑了城里孩子与父母的教育需求,而当我们真正前往山区小学进行调研时,我们意识到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山区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过去对山区孩子的印象是什么?是国家的扶贫工程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教育资源:建立了设施完备的学校,配备了空调、暖气、电脑和网络。这些孩子平时会有很优秀的老师带着,而在节假日,他们的父母也可以乘坐便利的火车返回家中与孩子团聚。
的确,他们的教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这一点国家做得非常好。现在很多乡村学校在教室和操场的设施上并不逊色于城市学校。然而,与我们预想的不同,许多孩子的父母因为在外打工,往往忽略了家中的孩子。他们很少与孩子通电话,甚至在城市有了其他的孩子,连过年都不回家。因此,这些山区的孩子经常感到极度的孤独。
那么,山区的孩子们难道不能互相陪伴吗?现实情况却是复杂的。这里面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同学非常稀少。
在过去20年里,山区小学的数量不断减少,以每小时两所的速度在消失。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被接到镇上或市区上学,我们所见到的许多学校情况令人震惊。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加起来可能仅有五个。
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们失去了一个正常的群体结构,他们几乎无法理解学校的真正意义。正常的同伴学习、社会交往、长辈的教化——这些平时不经意间发挥作用的力量在这里显得极其缺乏。
我们准备奔赴的第一所山区小学
二年级已经只有5个人
而交到知心朋友有时需要一定数量的同龄人做基础,但在人数如此有限的环境中,建立深厚友谊的可能性大打折扣。没有足够的朋友,孩子们就会感到孤独,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缺乏表达能力。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基本规律:人们一旦不开心,只要有机会说出来、向别人倾诉,许多问题就能得到缓解。然而,山区的孩子们往往缺乏这样的能力和机会。他们无法释放心中的郁结,只能在心理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我曾去山东淄博下属的一所山村学校进行讲座。学生们戴着口罩,端坐着,而我在台上尽力表现,尽管如此,他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当我提问时,他们也沉默不语。这让我感到极度挫败,误以为是自己的表现不佳。
但后来,学校的领导告诉我,这似乎是山村孩子的常态。尽管他们在私下里谈笑风生,可一旦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或在私下表达负面情绪,就变得异常困难。学校也未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表达机会,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倍感吃力,创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有效实施,最终只能退回到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模式。
第三个问题,他们的认知不高。
城市孩子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为丰富多元,即便存在认知差异,但通过课间或放学后的交流,他们可以交换信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山区的孩子们则缺乏这样的环境。他们之间的认知水平普遍都不高,互相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极为有限。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火烧云》一课时,老师在讲解云彩颜色的变化时引入了一些形容颜色的词汇,如橄榄绿、宝石蓝、象牙白、祖母绿和翡翠绿等。然而,许多学生从未见过橄榄、宝石和翡翠,他们难以想象这些颜色究竟是怎样的。
在五年级的数学作业中,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将美元和欧元的价格换算为人民币,以计算国际商场中一种电子熊猫玩具的成本。但是,有些学生对美元和欧元一无所知,更不明白货币兑换的含义,导致他们在解题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范围相对狭窄,许多人从未踏足城市,更别提去过首都北京。对他们来说,可能连县城都是最远的活动范围。因此,有些孩子连白雪公主的故事都不知道,对于我们昨晚举办的音乐会和公益义卖活动更是难以理解。
这种认知差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个7岁的城市孩子所掌握的知识量可能相当于一个12岁山区孩子的知识量,于是也导致山区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巨大挑战。
例如,在数学题“2+b=0,求b”的问题上,许多城市小学生能迅速得出b=-2的答案,但遗憾的是,很多山区的初中生却难以理解这个概念。教师的努力教学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但在考试中,这些问题又不可避免,学生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不顾背后的逻辑。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大多数山区小学的成绩远低于平均水平。在高考750分满分的标准下,他们可能只能得到两三百分。因此,义务教育结束后,他们通常只能选择就读技校,或者直接出去打工,从而重复他们父母的人生轨迹。
当我们得知这些信息后,一直在思考:这些孩子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他们的命运是否仅限于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这让我们意识到,不能仅将关注焦点放在城市孩子身上,我们还应该为山区的孩子们做些什么。我们并不期望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完全相同,但至少希望能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经过两年的摸索,我们意识到公益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更多人的参与与支持。因此,在2023年11月,我们团队通过多方努力和协调,正式成立了“添翼计划”——守护100所山村学校的公益项目。这个计划的目的,正如其名——为山区和城市的孩子们同时“插上翅膀”。
对于城市的孩子,我们计划在每个寒暑假举办为期7天的训练营,让12岁以上的孩子参与其中,并完成四项任务。
第一,扮演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如食品采购员、宿舍管理员、情绪疏导员等,服务于山区的孩子,并进行职业体验。
第二,进行认知分享,每个孩子都要为山区的小学生们讲授至少20分钟的课程,内容涵盖自我保护、彩绘、阅读英语绘本或介绍自己曾旅游过的名胜古迹等,以此拓宽山区孩子的认知视野。
第三,陪伴山区孩子们一起学习演讲技巧,由我亲自指导。
第四,在训练营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将登台做汇报演讲,分享这7天的感受与收获。
而对山区的孩子而言,除了与城市孩子共同学习和娱乐外,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学习演讲。
虽然让他们立刻开口说话很难,但我们的目标是至少让他们有表达的意愿。通过这七天紧密的融合和相处,我相信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山区的孩子也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共同参与“添翼计划”,守护这些孩子们。
我们询问过山区的孩子们,现在学校的条件都改善了,还需要哪些具体的帮助?我们得到了两种主要的回应:一是希望改善住宿条件和卫生间设施;二是期望图书馆能有更有趣的书籍,因为即使是找到一套完整的漫画书也很困难。
因此,我们的基金计划未来募集1000万元,全力帮助这些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改善宿舍、卫生间和图书馆,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精准满足。
作为少年志演讲项目的主讲老师,也是“添翼计划”的发起人之一,我在此呼吁大家伸出援手,关注这些山区的孩子。
在媒体不断讨论“鸡娃”现象和中产阶层育儿焦虑的今天,县级及以下地区的孩子在教育需求上却常被忽视。教育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2000多个县的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50%以上,他们的教育状况对我们国家未来社会的面貌和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山区小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他们依然占据了很大比例,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只有当他们的未来也能变得更加光明,对整个中国来说才会是一件美好的事。
往期推荐文章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uimajiaqi
新浪微博:@鬼马书生蒋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