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
第261篇文章
本文字数:4500字
阅读时间:约9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聊新一年的奋斗。
趁着春节对新一年许下美好的愿望,是习俗也是惯例,更是人性使然。然而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已经基于心理学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只有可量化的,才能有效提升执行效果。
比如“我要变得更优秀”和“我打算一年读20本书”,后者相比前者更具有实操性,因为它没有显得模糊,而是足够明确的。正如我们开车时更喜欢清晰的远景,而不喜欢在山雾弥漫的道路,是同样的道理。
(前景清晰,目标明确,人也舒心)
不过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去探讨关于奋斗目标的问题,即人的层次。
有一种说法称,任何一种职业都会被由下到上划分为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这种说法的最初来源无从考究,网上也是说法不一,也并未在任何古籍中查到明确的相关记载,但倘若仔细分析的话,便知其并非胡诌的戏言,而是真有其道理。
奴
处在第一层的“奴”,指的是那些在工作中高度不情愿,但为了生存而必须工作的人,他们总会抱怨生活,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无形的力量束缚着,好像古代的奴隶一样,向往自由却完全没有自由,而且需要别人监督和鞭策,才能迈出在别人看来差强人意的几步。
虽然现在有“房奴”“车奴”等等说法,但我个人认为过于戏谑了,因为这些人其实仍有选择放弃的权力,只是不愿将体面割舍掉而已,况且他们本质上也是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做的抉择,这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奴”,是那些完全失去生活目标的人,譬如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那些赚一天钱便在网吧玩两天的“三和大神”们,以及人近三十依然颗粒无收却在家恬不知耻啃老的年轻人,他们因各种原因丧失了目标,却从未考虑该如何捡起,于是只能沦为走肉。
徒
第二层的“徒”,指的是那些能力虽然不足,但仍有学习欲望和前进动力的人,相比“奴”,他们有比较强的上进欲望,所以愿意为目标做基本的投资,并主动为自己寻求破圈的机会。
譬如我2015-2017年在性格色彩做幕后工作时,就在长期扮演这样的角色。虽然知道自己功力不强,但总希望自己可以从基层小员工专为一名培训师,于是开始在课堂内外不断浸泡和积累,最终量变产生了质变。
看上去“徒”已经很好了,俨然一副进步青年的模样,但“徒”最大的问题是它永远要与“师”配对,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靠自己养家糊口,需要频繁依赖他人的指导与协助,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能摊上一个好平台、好团队、好师傅和好老板,往往能让人迅速崛起,但如果没了大树而彻底暴晒在阳光下,仅凭自己当下的三脚猫功夫,恐怕极有可能瞬间灰飞烟灭。
如今大多数的青年都在面临这样的麻烦,虽然自己也有远大前途,虽然自己也充满着奋斗的热情,但公司突然倒了,老板也都跑了,在被辞退而离开办公室的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光明也都消失了。
工
第三层的“工”往往属于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不但有能力按规矩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还能够靠自己养家糊口,可以说几乎是凭自己的能力立足于天地之间。
应该说,这一阶段几乎已经达到了马斯洛层次的第五层,他们不但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与社交圈,同时也能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他人的尊重,还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迫切的追求,所以他们也有一定的资本去做投资,比如房产、保险、孩子的教育、身体健康、知识付费等等。
唯一的不足是,他们没有专精于一项技能而成为行业的专家,以至于难以超越个人能力的屏障,以成为更有社会价值的人。譬如《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虽然他们的生活俨然无恙,却与社会精英仍有距离。换成当今学术圈,这几乎就是本科生与博士生甚至是与硕导、博导的差别。
匠
大家常常钦佩于某个人的匠人精神,这里的“匠人”指的便是第四层的“匠”。此类人虽然也与“工”一样有自己的手艺,但他们相比之下做事更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而且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所以往往属于某个技术行业金字塔尖的人物,典型的业界精英。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有资格开门收徒授艺,试图将自己娴熟的绝活传承给更多人,所以突破了个人能力的屏障,给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族群文化自信的保障。
一个人如能奋斗到这一阶层,看上去似乎已经值得称道了,不过这里仍然具有进步空间,一来不是所有的“匠”都愿意收徒;二来即便收了徒也不一定尽心教授,毕竟有“撑死徒弟饿死师傅”的先人经验;最重要的是,梨园有句古训叫“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先如今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技术强但人品差,这与其背后瑕疵的教育有关。倘若一个“匠”只教人技术而不教为人处世之道,便永远无法突破第四层以实现晋升。
在这一点上,《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以及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可以说是典型的反例了,他们不配为人师,充其量只能是个匠人。
师
《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唐代韩愈的《师说》 开篇也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位于第五层的“师”比“匠”更高明的地方,就是他们在教徒弟这件事上不但关注技术的传承,还关注道德、精神的传递。
为什么我们会说某些功夫明星是功夫大师?因为他带出来的徒弟技术过硬,人品也靠得住。为什么我们会说某些人根本不配当老师,因为他不但自己道德有问题,还为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如今大家似乎在不熟悉的时候,彼此都爱称“老师”以示尊重,而娱乐圈的许多青年演员在许多场合下也要被尊称一声“老师”,其实这是对“师”的贬低。在我个人看来,为师者首要任务便是知行合一,以身作则。他们虽然在教授做人的道理,但自己要首先做到,譬如一个教个性修炼的老师,他自己也必须是修炼到让人敬佩的;譬如一个教领导力的老师,他自己也必须是有正向影响力的;譬如一个教家庭教育的老师,他自己也必须将那些理念切实付诸行动。
如今的我经常被人称为“老师”,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压力,因为我很清楚,品乃立身之本,是为人师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严以律己,做出表率才行,这也是我为何如今始终坚持阅读、观影、运动、写作的原因之一。
家
热门电视剧《繁花》让老演员游本昌再度爆火。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并非明星,而更多是一个演员,本职工作就是把戏演好。这番话在网络上疯传,网友如此激动,不但是因为赞赏游老先生的品格,更是对当前鱼龙混杂硝烟弥漫的娱乐圈的一种嘲讽。以自身才华奉献荧幕,以无暇品格影响大众,这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家”这个字,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担当得起的。抵达这一层次的人,不但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成一派,开门收徒,还早已不再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心怀大众,甚至跨越行业壁垒,成了全社会追随的偶像和典范。他们的思维有时甚至是一句话,都可以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可以说,他们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推行者,在关键时刻甚至具有拨乱反正的能量。为什么古代文人始终致力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其实都在围绕成为“大家”的目标展开的。
当年我参加过一档节目叫作《超级演说家》,同类型的节目还有《我是演说家》,应该说这里的“家”字是符合栏目组最初诉求的,因为他们也希望能诞生出一些好的演讲,来影响整个社会,而事实上确实有几篇演讲做到了这一点,譬如刘媛媛那篇给许多年轻人逆风翻盘决心的《寒门再难出贵子》,马丁那篇唤起人们对父爱深刻理解的《父与子的战争》,崔万志那篇已经拥有60亿点击量,让无数人早上起来自我勉励的《不抱怨,靠自己》等等。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其他参赛选手就同样拥有“演说家”的身份,因为再大的舞台上也难免会有德不配位的角色出现,起码我在参加比赛时的第一篇演讲就是典型的反例,它充满了戏谑和调侃,更多属于自娱自乐卖弄技巧,对社会几乎毫无价值。
所以想要达到这一层,我们必须同时具备有巨大价值的思维观点、影响力较高的平台以及优秀的演讲技术,才能将其传递出去,进而对社会产生持续不断的正向涟漪。
圣
从古至今,能被称为“圣”的人可谓罕见,仅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来讲,也差不多只有几十个而已,如文圣孔子、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兵圣孙武等等。何人才能突破“家”的维度而称之为“圣”?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哪怕这人死了许多年,人们也依旧被他生前的巨大功绩深深地影响着。
拿“智圣”诸葛亮举例。许多人只知道他在《三国演义》前期近乎于“妖”的表现,以及后期鞠躬尽瘁的精神,然而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也无愧于“千古一相”的美誉。诸葛亮在接收刘备留下的烂摊子后,依然能以近乎一省的资源对抗北方广袤且产出丰富的魏国多年,这是因为诸葛亮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手搭建了吏治框架,解决了蜀中非常严重的阶级矛盾问题;第二,悖逆长久深入人心的“重农抑商”思维,坚持发展商业(尤其是蜀锦),为蜀国争得了大量外汇收入;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兴修水利。
从古到三国的五百年来,只有诸葛亮将治理都江堰上升到国家命脉的角度,除此外还不断增修了大批的塘、库、陂地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米的水库37个,塘与陂地多达300个。而后续一千八百年,由于诸葛亮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治理,无形中消弭了太多次可能出现的洪涝水灾,蜀中因此千年蒙荫。所以为什么直到今天,丞相的香火还在四川如此兴旺?答案不言自明。
精通事理,通达万物,惠及后世,此即为“圣”。
在我们深入探讨了“奴、徒、工、匠、师、家、圣”这七个层次后,我们就要开始反思自身所处的阶层,以及为何长期无法向上提升的原因。这种自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认清自己的现状,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制定出新的一年提升层次的计划。
第一步,要非常明确自身所处的层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步不会太困难,因为我们只需要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就能轻易做出判断。
但第二步却很难,但也极为关键,因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为何我们始终不能提升层次。是因为能力匮乏,缺少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吗?还是因为性格有短板,缺乏自律和毅力?又或者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外界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展开最后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障碍。
举个例子,假设目前在“工”层次的朋友想要向上跃迁到“匠”的层次,他可能发现自己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导致无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同时,他还可以主动寻找至少一名导师,向那些在行业中有丰富经验和成功经历的人学习,并获得指导和建议。
再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目前在“师”的层次的朋友希望成为“家”的一员,他可能发现自己口才不错,脑袋里也有大量储备,但在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上还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导致自己始终无法跨越到更高的层次。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可以主动担任领导岗位或者志愿者工作,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和社交圈子,并抓住一切可能的舞台机会去传播自己的思想。
不论如何,只要我们不希望安于现状,那就都要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提升自己的层次,或为此做出量变的动作,毕竟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但无论我们目前处于哪个层次,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迈向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不断进步,成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往期推荐文章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uimajiaqi
新浪微博:@鬼马书生蒋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