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
第295篇文章
本文字数:2800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演讲这件事。
之前不论是直播还是写文章时,我总会批判我们中国人依然在用几十年前的老把戏去训练当代人,以至于在演讲这方面落后于世界。
这其中自然充斥着我的愤慨之情,因为作为一名演讲培训师,很多时候我要先做完许多人的思想工作后,才能再进行演讲技术的教学,因为真的有太多人连演讲的基本思维都没有掌握,始终走在错误的路上,自然收效甚微,甚至与期望大相径庭。
演讲基本思维不正确的表现很多,包括把演讲当朗诵、刻意重视手势训练而忽略内容打造、喜欢讲大道理喊口号而不爱讲故事、喜欢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但就是不谈自己等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分析了这些错误表现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但实际上,也与我们对“演讲”这个词的理解偏差有关。
在这一点上,我需要借助英语来进行横向对比。我常常在课堂上问学员一个问题,演讲的引文翻译到底是speech还是speak?结果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speech,而且坦率而言,换做几年前的我,恐怕也会选择它。然而当我翻阅大量国外关于演讲的文献时,我却发现它们大都使用了speak。
看上去这种区别无关紧要,就跟我们汉语里“狗”和“犬”的区别一样,然而就是两个词的小小差异,导致了我们对演讲理解上的重大差异!
Speak这个词,更多带有日常表达的意思,比如小时候我们学习的常用语“I can speak English”“Can you speak Chinese”,其中speak都可以简单翻译为“说”,而国外会把演讲翻译为Public speaking,即公开地说话,它会要求大家像平常一样说话,只不过是面对了更多的人。
所以外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会鼓励他们做Public speaking,用正常的语气讲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可以了,不论是在家庭聚会上,还是站在教室里。于是在这种训练之下,大家的口才就容易练出来,因为Public speaking只是日常表达的升级版而已,门类上没太大差别,技术上也差不多。
(这种前提会让人表达得大方、得体、自然)
然而speech这个词,却是会被翻译为“演讲”的正式用词,它意味着你要站在舞台上,拿出范儿来正儿八经地面对台下的听众,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虽然我们很多人没有考虑过它的翻译,但确实对演讲有误判:他们认为英姿飒爽地站在舞台上讲话的才叫演讲,平时对着几个朋友侃天侃地就不算;他们认为在舞台上满腹经纶金句频出才叫演讲,讲故事说经历就不叫演讲;他们认为普通话好,手势夸张,抑扬顿挫拿捏到位,表情丰富的才叫演讲,操着方言很随意地说话就不叫演讲……
(我国演讲常见问题:把朗诵当演讲)
所以恰恰就是因为这种误区的长期存在,就导致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把演讲和表达硬割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门类,然后演讲时刻意追求所谓的“舞台范儿”。他们必须知道一个规律:虚假和做作换不来真正的表达力,朴实和真实才是演讲的大杀器!
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某次行业大会上,一位网约车司机大哥站起来发言,他没有任何的演讲范儿,只是握紧话筒,用朴实的带有口音的话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却博得了满堂的掌声和同行们的支持,视频也在网上疯传,换来了更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他说道:
“你们知道现在全国每天都有网约车司机猝死吗?每一天!为什么每天都会有人猝死?因为单价太低了,有的城市甚至还不到一块钱一公里,这不是开玩笑吗?不管是租车也好,买车也好,没有成本的吗?
都说是电车影响了网约车的价格,电车便宜吗?买一个是十几二十万,平均到每公里也要五六毛钱了,就给一块钱一公里,他怎么挣钱?有的人是贷款买的车,有的人是负债,有的人是租车,有的人是以租代购,如果他不挣钱,他拿什么东西还钱,他想还钱怎么办?现在12个小时跑300公里,平均到手能剩下100块钱都不错了,贷款要还多少钱?不好意思,有点儿激动……
我要说的是,全国有几千万的网约车司机,虽然我们都在最底层,我们连个基本的社保都没有,谁管我们以后看病?我们老了怎么办?有人管吗?猝死都没有人赔一分钱。
因为现在很多跑网约车的司机还很年轻,他们并不考虑这些问题,但是难道这不应该值得社会来关注一下儿吗?几千万庞大的群体呀,我想说的是,现在单价越来越低,并不能让这个行业良性发展,就别提我们要给乘客提供什么服务了,天天的一身的怨气,不吵架不闹事儿都不错了。
其实打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乘客下单,我们把乘客安全的送到地方,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那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奇怪的东西?特惠、一口价、拼车,乱七八糟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且还拿单量来控制我们司机,你不接这些特惠一口价,我们司机真的是接不到的。
在座的都是领导,有可能你们没有体会,我建议你们派公司的员工都下去跑两个月网约车,司机才是根本,如果我们都挣不到钱,谁还来跑网约车?谁还会去买车?谁还会去租车?你们是靠我们在活着……”
站在演讲培训师的角度,我很确定这位司机师傅没有学过演讲,因为几乎没有专业技巧,在此我们也不讨论他的话是否符合实际,然而看到这些话,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会承认,他是有真正的好口才的,甚至如果真的让他参加正儿八经的演讲比赛,都可能轻松碾压那些传统的演讲者们。
众所周知,我当年参加的比赛叫《超级演说家》,但很多人,包括当初的我在内,并没有太关注它的英文翻译“Super Speaker”。如今想来,这个翻译是极度精准的。在比赛中,实际决定选手是否晋级的因素有很多,抛开刻意打造节目噱头、暗箱操作和导师利益等因素,选手们在舞台上的表现是最能接受观众监督与评判的了。
然而与电视节目正式播出时不同,录制比赛时更加考验选手的临场表达能力,因为选手的演讲只有10分钟,但在讲完后还要与几位导师对话,而且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要知道在这半小时里,如果发挥得不好,即便之前的演讲极为出彩,也很有可能因为近因效应而拉低观众的印象,最终导致得分较低!但为了节目效果与节奏,大部分对话都会被剪辑,不被观众看到,然而实际上这些对话有时比演讲本身更能决定一个选手的生死。
所以关心成败又善使伎俩的导师,往往会在两位PK选手演讲完之后,故意给对手使绊子,抛出许多刁钻的问题,一旦对方答不上来丢丑,那自己的选手便极有可能因此而翻身,我当年就是因为不知其中规律,经常游走在失败的边缘,屡屡吃大亏!
然而如今想来这也合情合理,毕竟英文翻译揭露了真相——这是一个考验表达能力的节目,不是单纯的演讲比赛!所以能在比赛中胜出的人一定拥有真正的口才,他们可以从容应对任何需要表达和交流的场合,而不是只会在正式演讲舞台上侃侃而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学演讲?自己平时根本没有站在舞台上演讲的机会。但相信聪慧的你此时肯定发现了,问这种问题的人已经陷入了speech的误区,而没有把学演讲当做提升表达力的机会。
虽然课堂上学的技术是用在正式的speech上的,但大量使用的场合却是日常的speak,因此我一直认为“演讲”这个词应该替换为“表达”或者是“公众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意识到,演讲是值得学,甚至是非学不可的。
往期推荐文章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uimajiaqi
新浪微博:@鬼马书生蒋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