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多久,才能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标准?

幽默   2024-11-11 09:29   马来西亚  

这是我的

第301篇文章

本文字数:3500字

阅读时间:约7分钟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教育中的评价体系。


前几天,我青少年演讲营的一位高中女学生通过微信联系到我,说她学校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题目是“吾辈青春,赴盛世华章”,每个班只能有一名选手参赛。


为了争取到这个名额,她与另一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场演讲PK,竞争对手纯粹是在背诵议论文,而她则采用了我讲训练营中教她的演讲基本方法,以一件小事引入分享自己的经历,以真情实感打底,最后再价值输出,所以高下立判,最终全班的投票使她脱颖而出。


这一结果固然令人欣喜,然而她告诉我说,自己的老师事后建议她,如果要继续参加全校的比赛,得按照竞争对手的演讲风格写稿才行。这让她倍感为难,于是问我应该怎么办。



我对她说:“时至今日,你需要明白一个真相,那就是我过去教你们的演讲其实并不符合‘国情’,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很多中小学的老师)仍然认为在台上声情并茂讲道理才是真正的演讲,这个评价体系根深蒂固,很难消除,跟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但却已经是落后的了。


我认为只有再过至少20年,也就是至少一代人的努力,这个评价体系才可能变成我教给你们的。所以,如果这个比赛能让你获益良多,那就暂时选择‘低头’,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进行比赛,但如果收益不大,就坚持做自己吧,因为比赛的评委证明不了,但终究你的同学心里已经给出评价了。”



在给她回留言的过程中,我内心其实是忧伤的,因为这样的情况在过去这几年真的多次出现了。


比如进医院给员工做演讲培训,费了半天劲给选手修了稿子调了风格,结果领导全部推翻了,说原来的文稿一个字都不要动,专注于培养他们的发音、手势、情感和眼神训练就好。因为过去那么多年,他们就是靠“红旗下的朗诵”取胜的。于是我只好退出,换了个电台主持人来指导他们。



比如进社区办亲子演讲沙龙,我们团队把自己小学员的演讲视频发给社区负责人后,对方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孩子们演讲这样“松弛”,难道没有训练手势和情绪的板块吗?于是我们团队只好撤销进社区办活动的想法,因为“理念不合”。


(或许这才是他们喜欢的演讲风格)


而类似开篇这样的事件,则更是数不胜数,我教出来的孩子后来在班上演讲获得了无数的掌声和荣誉,可一到了校级比赛的舞台上,总是打不过模仿大人讲道理、搞朗诵和喊口号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当下评价体系依旧是几十年前的,并没有与时俱进,这种落后在当下的教育上尤为突出,即便是大学的演讲课程也是如此,我见过很多大学老师在教年轻人做演讲时,依然在使用老版本的教材,采用朗诵式的演讲风格,且奉为圭臬。


而我在过去也看了很多论文和演讲方面的书籍,发现我们中国依然在演讲上死盯着发音、精气神和华丽的辞藻,但国外却几乎很少盯住这些,而是要讲内容讲清楚、明白,让人“好吸收,好消化”。


如果有机会大家翻看一下最近美国大选时期的演讲,且稍微懂一点英语,就会发现他们在公众演讲时用的单词,几乎都是平民老百姓都能听懂的最基本的单词,即便我们只有英语四级的水平,看他们的演讲稿也并不困难。因为在他们的评价体系中,信息是否有效传递是极高的标准,辞藻的丰富性是非常靠后的


(是不是这些单词你基本都认识?)


中国在演讲上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官方场合的演讲却与之完全相反,我们从上到下似乎讲话必须要有文化,有谈吐,会用华丽的成语和复杂的术语,甚至有人还以让观众听不懂为傲,于是上行下效,连如今的小学生们都在学着大人讲道理,说官话。


(感受一下我们标杆型的演讲稿)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评价体系不同,那么就不必比较,坚持自己的文化标准就好,正如中国的电影也不必去竞争奥斯卡。然而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已经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了,而是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差异,未来的中国年轻人走出国门后,会在说话这件事上频繁挨打的



然而修改这个评价体系并消除这种差异,何其困难!因为需要在长期的思想文化上动刀子,但它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并不能轻易瓦解,而且历史上任何文化上的评价体系,都需要时间的参与,甚至还极度漫长。


比如因为儒家文化思想的长期存在,在古代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被排在“士农工商”的最后一位,当时的主流思想文化认为商人普遍“重利轻义”,与全社会强调的道德观念不符。‌ 



可到了今天,还有多少人会鄙视从商的人呢?然而这一评价体系自春秋时期诞生,直至上世纪才逐渐退出舞台,几乎横跨了两千年的历史,而且转变的基础还是封建王朝的覆灭。


再比如唐朝初期,对女性的主流审美还属于正常体型,并不偏爱胖姑娘,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侍女们的体型并不胖,甚至可以说是苗条。


然而到了唐朝中晚期,审美趋势则变为丰腴肥美,杨贵妃甚至成了代言人。虽然这种评价体系的转变发生在同一朝代,但也花费了接近200年的时间。



上世纪后的短短50年间,也曾发生过评价体系上的大改变。在建国初期,谁穷谁就有社会地位,女性当时嫁给穷男人还很光荣,但后来市场经济体制出来后,谁富谁才有社会地位,现在还有多少女性愿意嫁给一个穷光蛋呢?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但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评价体系但凡要转变,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


就拿现如今演讲的评价体系来说,如果当前的教育风格不改变的话,可能二十年都不够,除非我们与世界接轨,能以中文在世界舞台上发言且大受好评的人越来越多,才会带来标杆性的影响力。



虽然民间自发形成的价值风潮可以从下至上地影响全国,但因为文化与政治一贯有高关联性,如果想要快速做改革,官方才是最大的推手。‌


在思想文化的评价体系上动刀,是需要动力的,而动力的来源一贯有两个:美女与饿狼。前者指改变后会带来的好处,后者指不改变会带来的麻烦。而纵观历史上的种种经验教训我们也会发现,几乎后者才能成为上峰改革最强的动力来源。因为当现实情况与评价体系严重不匹配,不但让社会进步停滞,甚至已经带来倒退的时候,上峰就必须调转船头,甚至有时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比如在过去很多年,我们在教育上都有一个普遍的评价体系:考上大学光荣,考上技校丢脸;在办公室码字光荣,戴安全帽干活窝囊。这与2000年来中国对文人、官本位的迷恋密不可分。



可是如今看来,这种风潮已经对人才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再不调整到德国模式,让蓝领和灰领拥有最高的评价与收入水平,我们的教育体系下诞生的“废物”可能会更多。


再比如目前让国家最头疼的生育率全面下降的问题,也是靠政府主动扭转评价体系来解决的。


想当年,“只生一个好”和“少生孩子多种树”就是政府带头建立的评价体系,违背的家庭甚至还会被施加严厉的惩罚。


(上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标语)


然而社会学家早已发现,当初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大弊病就是标准过分统一。它在村镇范围展开宣传可以,但类似广东、深圳那样的大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了。结果事到如今,享受了人口红利却眼看快没有人口红利,政府开始迅速掉头全面开放二胎三胎,甚至还要给奖励。


(你什么感受?)


兜兜转转绕回演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甚至是政府高干和文化名人)的演讲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出了负面评价,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根据学者调查,中国人演讲最在意的东西是“面子”,但如果演讲完后丢了脸面,这种疼痛感引发的觉醒,以及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则有可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样的契机只能等,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多久会发生,但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作为一名演讲培训师的我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演讲。


往期推荐文章

《为什么中国的演讲这么像朗诵?》


为什么文化越高的演讲越差劲?


《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表达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guimajiaqi

新浪微博:@鬼马书生蒋佳琦

鬼马书生蒋佳琦
欢迎查阅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