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6月15日文章的重发。
当时的标题是:
《给爸爸和妈妈的爱,各等于10年久期》
以下为正文:
去年的文章就提示过:
公募的下一个风口,或许是长期限的债券ETF。
而在长期限国债特别火热的今年,公募基金的债券ETF产品,正在悄然迎来春天。
2013年首支债券ETF——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成立11年之后,国内债券ETF规模已经突破
1,000亿。
(本文相关数据截至:2024/6/13,未包括已清盘债券ETF)
截至目前,国内债券ETF仅有20只,每只债券ETF平均规模约50亿。
成立至今/年初至今的规模增速为:
44% / 41%。
换句话说,国内债券ETF的规模,都是2024年以来涨的。
而且,这个增速,远超债基的整体增速。
如果对比美国,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规模占比,债券ETF仍有极大空间。
具体对比数据如下:
1、中国
以4月末的规模计算,国内债券ETF合计规模约980亿。
占ETF总规模的3.95%,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0.32%。
2、美国(以ICI的数据计算):
Bond ETF规模为1,517 billion USD,约等于11万亿RMB。
占ETF总规模的17.8%,占(共同基金+ETF)的4.39%。
《发展空间巨大》几个字请打在公屏上。
在国内债券ETF的环境中,95%的公司围观,仅10家基金公司参与试玩。
以管理人口径计算,ETF的行业龙头——华夏旗下的债券ETF规模仅2亿,排名第9位。
海富通、博时、富国、平安的债券ETF规模均已突破百亿。
这当中,国泰最早,于2013年入局。海富通、平安、鹏华、博时则分别于2014、2018、2019、2020入局。
以单产品口径浅析,则更有意思。
从几个维度说说:
1、产品力、受众和客群
作为债券ETF的管理人,每一家都有一个拳头产品。
和传统场外利率债基金不同,债券ETF的最大客群肯定不是商业银行,因此不像场外利率债的占比这么高。
债券ETF可以看到利率和信用齐飞。海富通短融ETF和海富通城投债ETF、平安利差因子信用债ETF、博时转债ETF,规模都有不错的增长。
1087亿债券ETF中,信用债ETF规模为560亿。
规模的增长,不能忽略1点——这些产品都是很有特色的,全市场仅1只。稀缺性也是产品力的一部分。
2、利率债标的选择
利率债内部,从底层资产的选择来看,利率债的受众还是远大于地方政府债。
例如,华安入局时间虽然晚于鹏华,但华安1-5国开债ETF的规模则大于鹏华5年期地方债ETF,鹏华0-4年地方债ETF规模增长也一般。
从数据来看,专注久期两头的利率债产品规模增速更快。
例如,长端的鹏扬30Y国债ETF、富国7-10政金债ETF、国泰上证10年期国债ETF,产品规模今年分别增长390%、115%、120%。
中短久期的债券ETF虽然容错率高,但是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3、按上市地点计算,上交所更为领先
债券ETF产品数量看,上交所/深交所为15:5。
债券ETF产品规模来看,上交所/深交所为84:16。
- 03 债券ETF的布局和未来 -
入局债券ETF,对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门槛较高。从近年来债券ETF的布局,我们也看到几个趋势:
1、鲜有新玩家
目前,从WIND看到的信息如果准确的话,仅建信、广发、西藏东财,批文在手,部分批文似乎已经过期了。
易方达、南方、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均已上报产品,暂未获批。
但是,这几家纷纷选择了布局中长久期利率债ETF,值得关注。
2、中长久期利率产品审批政策有较大不确定性
近期,央妈对于长端利率下行的态度,的确需要配合。
今年2月19日审批的博时30年国债ETF,或许就是近期最后一只长期限利率债ETF的批文。
招商中证国债及政金债0-3年ETF,于4月25日上报,5月22日获得批文,短久期利率债ETF似乎没有阻碍(这速度也可能是资源禀赋)。
最后,本来还想简单写下债券ETF和场外债基的优劣。
转念一想,规模的增长已经是产品力的最好说明。
净值化时代之下,越来越多机构和散户将债券ETF作为配置的工具产品,这已经是明确的趋势。
而且,相信绝大部分国内的账户管理人还没有将债券ETF产品纳入考虑的范畴之中。
债券ETF的春天,才开始迈出半步。
在2023年,阿祖曾喊话短债规模必破万亿,而现在感觉:
债券ETF突破2,000亿元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如果批文供给继续受限,单只债券ETF规模突破1,000亿大关,也会比大家预料的更早到来。
只不过,对于公募行业而言,审批政策将成为最大掣肘。在内卷如火如荼的今天,已发行的几家公司将手握巨大的先发优势,正如同现在似乎很难超越的那几只巨无霸股票宽基ETF。
债券ETF的决斗场,审批不确定、投入高(交易佣金新规后更甚)、前方还有人领跑几个身位。
后续还有几个玩家要入场?
值得期待。
- END -
求点赞、在看。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