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长端债券市场非常刺激。
央ma的一拳,威力十足。
长端国债现货 / 期货巨震,汇率都打下来一些。
“我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力。”
本篇为2024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总结的(下篇),将重点围绕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的C位产品:
债券型基金。
之前的文章大家也看了,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今年1-5月的增速约20%。其中,债券型基金单月增速超5%。
这样的增长速度,放在全球任何国家、任何产业都是很炸裂的存在。
链接如下:
而上半年债券型基金的新发业务,也是百花齐放、非常生猛。
- 01 债券型基金发行整体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的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为2019年以来同期的最高。
具体来说,债券型基金合计募集5,369亿元,同比增长60.5%。
这样的增速,印证了之前阿祖给基金销售们的建议——无脑推债基。
链接放这了:
从产品二级分类来看,【中长期纯债+被动债券指数】合计占了上半年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的82%。
而从债券型基金的发行结构也可以看出,机构产品方面,债券指数基金、纯债基金仍然是上规模的主力产品。
此外,一二级债基代表的“固收+”债券基金新发也有亮点,尤其在零售端,气势上毫不逊色于机构债基的发行。
上半年,债基零售端的纯债基金和“固收+”债券基金,可以说两翼齐飞。
(昨天也提过:名字含“短债”的基金审批受限,持有期纯债代表了零售端的短债销量)
无论是零售还是机构,上半年的债券型基金新发的确呈现百家齐放的态势。
可以这么说:
无论对于基金公司还是基金销售机构,2024年上半年都算得上债券型基金销售的牛市。
- 02 新发机构债基 -
债券型基金新发的主战场,依然是机构产品。
(注:关于区分机构和零售产品,昨天上篇中的统计口径是以发行户数<500为分界,发现有些机构产品误判为零售产品。今天的分析,以户数<1000为分界,更为准确,不影响两篇中的任何结论)
虽然,近几年债券型基金的新产品审批政策一直在收紧,但即便在“批1只报1只”的审批通道之下,机构债基的新发依然强的可怕。
2024上半年,以机构资金为主的债券型基金募集3,538亿,同比增长65.5%,为2019年以来各年份同期新高。
而熟悉机构产品的小伙伴,都知道以银行自营资金为主的债券型基金两件套:
1、金融债指数基金(主要为“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
2、名字就像N胞胎的毫无新意的纯债基金
先说,债券指数基金方面:
上半年,合计新发了34只债券指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6亿。
其中,光是完成80亿顶格募集的债券型指数基金,就有13只。
在最常见的政策性金融债指数上,各基金公司的布局和发行依然以短久期指数为主。
仅惠升基金敢于布局跟踪长端指数的“惠升中债7-10年政金债指数基金”,并且取得了54亿首发规模。
产品布局这件事上,确实得胆大。目前,据说长端债券指数产品已经审批受限了。
除了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信用债指数基金的发行也有亮点。
上半年,最瞩目的债券信用指数基金就是绿债指数基金了。
4只绿债指数基金都募集了80亿,合计320亿的规模有段时间疯狂刷屏。
而更厉害的是,这4只绿债指数基金的基金托管人均为浦发银行。
而且发行的时间节奏都非常近。
浦发银行也凭借这4只债券指数基金的发行,夺得了上半年新发公募机构债基托管人的NO.1。
(托管人的具体排名不重复列了,可以翻看上篇。)
而至于为什么是这4家,除了普通的托管+投资合作,相信也有基金公司与托管人在其他非投资业务的资源互补。
此外,这4家基金公司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债基业务做得很生猛的公司,除了浦发银行自己投资了一部分(应该是一半),这几家公司应该也投入了不少资源寻找另外的匹配资金,完成封顶80亿的募集。
此外,有两只信用指数也比较有特色,募集规模也都超过50亿。
分别来自汇添富基金、万家基金。
这种信用指数基金,除非提前找到定制的机构,否则是挺难临时寻找大金主的(白名单等问题是核心),更不可能在零售端落地这么大的体量。
所以这2只产品的成功基本没有可复制性。
另外提一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被筛选规则算到了机构债基里面。
(这个鸡肋的品种,都找了机构冲规模,户数都不到1000户,统计成了机构产品)
为什么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很鸡肋,看古早文章吧:
此外,超长端债券指数基金上半年也有爆款落地:
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上半年完成首发上市,募集规模达到48.1亿,将会和鹏扬中债30年国债ETF争夺行业长端国债指数的龙头地位。
从上市交易公告书看,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前十大投资者以券商、保险等机构为主。而新发落地之后,前者后来居上,规模已经是后者2倍还多。
可见,基金公司资源禀赋的作用,多数时候超过了产品的前瞻布局。
说完债券指数基金,接下来说说第2种机构债基,即
名字毫无新意的机构纯债基金:
无论是单一机构定制的发起式债券基金,还是多机构投资的拼单型债基,中长期纯债基金一直是各家基金公司上规模的常规爆款。
2024上半年,机构资金为主的中长期纯债基金合计发行63只,合计募集1,551亿,平均每只产品募集24.6亿。
虽然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平均募集数据并没有债券指数基金这么惊艳,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2亿保成立,但依旧有10只基金完成了顶格募集。
其中,不少是主动利率债主题基金,应该是各基金公司应对新商业银行资本新规的产品(最后落地执行层面,发现名字叫不叫利率债,似乎没有这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否配合投资者提供穿透)。
而机构纯债基金的托管人方面,依然是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上篇也有提及,不再展开。
- 02 零售债基新发 -
再看下超预期的,毫不示弱的零售债基的新发。
2024上半年,零售资金为主的债券型基金合计募集1,831亿,同比增长51.7%,2019年以来次高,仅略低于2022年同期。
这当中,其实值得分析的就2类:
1、以中短债策略、定期理财替代为卖点的持有期纯债基金
2、资产荒下,追逐更高收益的含权一、二级“固收+”债基
先说第1类,纯债基金:
虽然基金分类为“中长期纯债”,但在零售端,纯债基金一般都是短的。
此外,零售债基的销量永远和持有期成反比。
这一点上,就连基金公司内部也有矛盾:
基金经理们都希望布局锁定期越长越好,基金销售们则反之。
(零售渠道一般站在基金销售这边,毕竟短锁定期好出量。)
2024上半年,纯债基金的锁定期设计仍然围绕短久期为主——
开放式和30天持有期最为普遍,60-180天持有期也有,但不多。
上半年,零售纯债基基金的新发市场是比较热闹的:
合计募集43只,规模838亿,平均新发规模达19.5亿。
募集规模超10亿的基金数量达到23只,超20亿的15只,超30亿的7只,超50亿的4只。
零售渠道从托管人可以判断,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大行为代表,客户基础很广,但客户又很缺资产(尤其在手工补息gg之后),是基金公司的优先合作对象。
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也是股份制银行中零售能力较强的的代表,上半年也发行了规模较大的零售债基,南京银行也发行了超过20亿的季度持有型纯债基金。
看完纯债,再来看,“固收+”债基的新发:
上半年,零售端最惊喜的或许就是“固收+”债基的新发。
上半年,全市场共新发45只“固收+”债基,合计募集886亿,平均募集规模也达到了优秀的19.7亿。
从平均发行规模和总发行规模来看,零售的“固收+”债基规模,竟然略胜零售纯债基金。
虽然有点意外,但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
“固收+”品种,才是零售端资产荒的最好解决方案。
因为,国内财富渠道的零售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胃口是很刁的(这胃口也是各个财富管理机构养起来的)。
虽然近年来各种非标暴雷,但他们仍对“低波动、高收益、高流动性”这不可能三角是“既要、又要、还要”。
从资产配置的逻辑看,纯债基金确实很难做到他们心里的那个数字,唯有“固收+”才有机会满足。
但是,“固收+”债基的新发,既看基金经理业绩、也看基金公司资源,难度是一点都不小的。
假若募集规模才小几个亿,可能策略都无法很好地执行。
但即使这样,上半年全市场依旧发了好几个爆款“固收+”债基:
“固收+”债基的新发冠军,由安信基金和泰康基金旗下的二级债基并列,两家均发了80亿的规模。
此外,东方红、永赢基金、鹏扬基金也有50亿以上的“固收+”债基新发落地。
新发“固收+”债基的规模超20亿的基金公司中,也不乏泉果基金、路博迈基金这样的后起之秀。
债券型基金中,还有一块是ETF,由于规模实时更新,也不再展开分析。
二季度,全市场债券型ETF规模一度突破1,000亿大关,具体的分析,请查看今日推送的第二篇。
小结:
2024上半年,M2和存款继续高歌猛进,CPI低位徘徊,虽然不想说那两个字,但事实上已经到来。
银行负债端过渡充裕,居民资产荒严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略显过剩。
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债券市场迎来了毫无疑问的债牛。
双轮驱动下,债券型基金实现了机构端和零售端的新发盛宴,也助推公募基金实现了规模的历史性突破。
虽然央ma频繁喊话,甚至今天亲自下场,但阿祖认为,下半年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趋势大概率仍会延续,国内公募基金的规模新高也依旧可期。
至此,2024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整体情况和比较核心的品种都回顾完结,希望对大家开展下半年的业务有所帮助。
数据统计整理不易,看完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呗。
- END -
求点赞、在看。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