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国基金业年鉴》给我们的启示:(二)美国基金业发展趋势

文摘   2024-07-12 17:23   中国香港  


正如上篇所提到的,美国毫无疑问是全球基金行业最成熟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之一。

截至2023年末,美国基金规模达33.9万亿美元,零售投资者数量就超过了1.2亿

ICI将美国基金行业的成功归结于以下2点:

1、过去20余年,家庭资产升值带来的配置基金的需求提升;

2、逐步老龄化的社会和基于雇主出资的养老体系快速发展。


下面进入正文


- 01 美国基金发展趋势:规模及数量 -

1、美国基金总量及结构

2023年末,美国基金数量达到16,038只,合计规模3.39万亿美元

其中,Mutual Fund数量和规模均占大头,数量8,582只,规模达2.55万亿美元

ETF数量3,304只,规模达8.09万亿美元

再次,为封闭式基金(CEFs)和单位投资信托(UITs),规模分别为2,490亿美元770亿美元

而从结构来看,在上篇也提过,美国基金以权益类资产为主战场,具体来说:

2023年末,美国基金资产规模的46%为国内权益类基金,规模15.6万亿美元13%为海外权益类基金,规模为4.3万亿美元

其次,债券型基金占比19%,规模为6.4万亿美元;货币基金占比17%,规模为5.8万亿美元;混合型基金占比5%,规模为1.7万亿美

可见,美国基金的结构和我国完全不同,国内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为主。

如果非要说相同点的话,或许是混合型基金占比不高,都不太好营销

截至2023年末,我国混合型基金占比为14.3%,规模为5,552亿美元


- 02 美国各类型基金发展趋势-

1、共同基金

截至2023年末,美国的共同基金规模为25.5万亿美元,仍然是占比最高的基金类型,占比高达52%

再次提醒,这里的共同基金是不包括ETF的,可以理解为场外基金,包括货币基金

但是,美国的长期共同基金(即场外非货基金)发展放缓

2023年,美国长期共同基金净流出6,650亿美元、货币基金净流入9,570亿美,因此整体净流入2,920亿美元

对于这种情况,年鉴的观点是三种原因:

1、短期利率上升

2、人口变化趋势

3、替代的指数产品的发展(这一点也将贯穿本文)


2、权益类共同基金

再次重申:股票型基金是美国基金的大头。

而股票共同基金,即我们理解的场外股票基金,2023年净流出5,180亿美元,是净流出的主力。

其中,2023年1季度的流出速度较缓慢,后面加速流出。

对于这个现象,年鉴解释为美国基金行业的正常现象,一季度总体而言会有更多的净流入,是因为2个因素:

1、居民一季度发奖金

2、家庭一季度集中缴存养老金(需在4月报税前完成)


3、场外指数基金和ETF

年鉴中,将指数基金整体的篇幅放到很靠前的位置(Chapter 2)。

而ETF在年鉴中一直单独用一章分析,两者都很重要。

美国的场外指数基金最早出现在1970年,而ETF出现在1990年。

截至2023年末,两类指数基金合计规模已经达到19.9万亿美元

2023年,46%投资基金的家庭都会拥有至少1只指数共同基金,非常普及。

指数基金在股票型基金内部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19%上升到48%

2014-2023年的十年间,美国的国内股票指数共同基金和ETF累计获得2.5万亿美元净流入,同期主动管理的共同基金为净流出2.6万亿美元(含分红再投资)。

因此可以说:

过去的10余年,美国经历了一次权益投资的指数化进程。

反观国内,目前指数化进程已经开启,但指数基金(含增强)的总规模约2.2万亿元,占基金总规模之比比仅8.2%,在股票市场中的话语权也无法比拟。


此外,ETF也冲击着共同基金市场

如果对比美国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的发展趋势,年鉴中有一个比较好的指标:

净流入基金的比例。

2023年,美国有74%的ETF实现了资金净流入,而仅28%的共同基金实现净流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即使在股票指数基金的内部,ETF发展趋势也远好于场外指数的现象。

2023年的指数共同基金之中,仅债券型指数、混合型指数基金净流入,国内股票指数和国际股票指数基金都净流出(260亿元美元,不多)的矛盾现象。

下面这张图,是对过去十年美国主动被动之争最好的演绎。

2010年,ETF规模为9,920亿美元,2023年末,已经增长至8.1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ETF当中的主动管理ETF的概念前两年非常火热。

这种火热传到了国内,认为是下一个ETF的风口。

但是从下图上看出,主动ETF只是很小众的品种。

2023年末,主动管理ETF约占ETF总规模的8%左右。

相应的,国内公募基金中也推出了指数增强型ETF。

我个人不太看好增强型ETF的发展(相对纯指数ETF),这个有时间再单独分析。

总之,对于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整个年鉴最有借鉴意义的一张图,或许就是以下这张:


显然,相信美国ETF的发展态势,确实太凶猛了。

年鉴中,将ETF评价为”一项伟大的创新“。

2023年末,美国共有3,108只ETF,合计规模8.1万亿美元

国内大盘股票ETF占比33%,规模2.7万亿美元

债券型ETF占比18%,规模1.5万亿美

此外,年鉴还提到美国ETF的特点:

1、一级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交易,交易占比约不到20%。

2、散户通过二级市场交易,但只是买入和卖出,不频繁交易

3、ETF整体交易也不频繁,持续在规模的30-40%。仅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如金融危机时,ETF交易量才会提升。


至于为什么ETF的交易活跃度(按交易的份额比例)并没有因为规模持续增长而增长,年鉴也提供了一些观点,对我们国内ETF的长期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

1、机构通过ETF获得相应的风险敞口,主要为分散投资、配置使用;

2、个人客户不喜欢交易,主要服务于教育、增值、养老等长期投资目标;

3、个人客户比较淡定,反而会在市场下跌时加仓;

4、年轻人更喜欢ETF。

美国ETF的部分成功也归功于美股的牛长熊短,但总而言之,美国的ETF生态已经非常成熟。

 

4、债券型基金

虽然,债券型基金在美国基金中的地位远不及国内,但也值得做个分析。

在年鉴中提到:

美国债券型基金的净流入和债券市场表现高度正相关

这是由于,在美联储引导下,债券市场投资者对于目标利率的反应比较一致。

而在2023年,由于美联储利率高位震荡,对于债券市场并不友好,年末还有个大反弹。

因此,债券型基金的规模经历了先净流入再净流出的过程。

总的来说,美国基准利率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引导作用很关键,而债券市场又决定了债券型基金的资金流入流出

国内,央行对于利率的价格调控越来越频繁,国内公募基金是否也会朝这个方向转变?

此外,虽然在2023年净流出,但过去十年累计超过1.85万亿美元流入美国债券型基金。

原因有两个:

1、人口结构变化

2、养老目标基金的持仓

此外,年鉴也指出:

债券型基金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过去几年较为稳定,没有明显提升。


5、货币基金

上篇我们就说过,货币基金在2022-2023年猛烈获得猛烈的净申购,这里简要带过。

提醒一句:

美国货币基金共有3种:

1、政府型:仅投资政府债、现金和回购,可理解为利率债货币基金,摊余法估值

2、零售型货币基金:和国内货币基金类似,可投资信用债,摊余法估值

3、机构型货币基金:净值型货币基金,可投资信用债,净值法估值

美国对于货币基金的分类,尤其是后两种的明确划分,国内之前曾经尝试过。

2017年,国内推出了净值型货币基金,并落地了第一批试点。

只不过净值型货币基金和传统货币基金的法规没有很好地衔接,机构集中度高,组合久期就要变短,造成第一批机构净值型货币基金没有任何优势,后续没有改为常规审批产品,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摊余法的货币优势大太多了)。

个人认为,如果国内的货币基金也要做类似转型,对于净值型货币基金只要做到:

1、机构资金仅限于投资净值型货币基金,不允许投资传统货币基金;

2、机构资金集中度、久期和评级要求放松,至少要比传统货币基金更有优势;

3、银行自营资金投资货币基金,在风险资本占用上参考利率债。

当然,监管同意并推出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是大前提,这个转换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会引发担心。


6、目标日期基金

先看一下途中年鉴中总结的美国人的养老体系。

可以看到:

1、最下层为社保。

2、第二层是房子,不要再说老美不买房了,更多的美国人喜欢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终老。

3、第三层是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

虽然没有欧美某些国家的第一支柱这么巨大,但是美国的养老体系是相对完善的,并且覆盖率极高,其发达尤其体现在第二、第三支柱


截至2023年末,由雇主资助的年金计划总规模达到10.6万亿美元

其中,401(K)账户在美国企业年金中最普及,规模达7.4万亿美元

68%的401(K)账户投资者持有目标日期基金,普及性很高。

在配置组合中,约38%的401(K)账户资金投资于养老目标日期基金。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达到了基金总规模的近十分之一。

此外,再提一嘴。

第三支柱的IRA个人养老金,也是美国养老的重要部分。

2023年末,13.6万亿美元的IRA占到了美国养老金规模的35%

而其中,43%的比例配置共同基金。

这里在下篇再展开。


7、ESG投资

概念性的东西,更适合发展在稳定繁荣的环境。

经济好的时候,欧美国家都鼓吹ESG是未来大趋势。

现在,国际局势动荡之下,美国的ESG概念基金迎来净赎回(本身规模也不大)。

此外,欧美国家对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加征了多少次关税了。

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至于国内公募的ESG、绿债、虽然很多大公司尝试过努力,但是发现无论是渠道还是投资者,根本理解不了,或者没有这个KPI。

以今年发的几个绿债为例,背后更多是资源的互换和概念营销而已。


8、其他类型

由于美国的单位信托基金(CITs,UITs)、以及封闭式基金(CEFs)占比不高,而且国内没有很好地对标基金,加之这些产品的发展趋势都比较一般,因此不再单独分析。


- 03 基金行业竞争 - 

1、基金发起人正在减少

美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在这里,来自全球的基金发起人(类似国内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市场中竞争。

过去几年,在美国市场的基金管理人整体呈现减少状态。

2013-2023年间,这个内卷的市场陆续有478位玩家进入,504位玩家退出,退出发起人数量26家


2、基金公司降本增效,行业集中度提升

很多美国基金发起人靠伞形结构降低成本:

即通过第三方,将多个共同基金架构在同一信托之上,不再重复承担一些运营的费用,发起人只需要专心搞投资即可

这类似于当年国内很流行的伞形结构,确实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但当时,国内做伞形结构是为了杠杆,而不是省钱,并且已经叫停许多年。

美国基金行业的不停内卷中,一些基金伞形结构也在不停变大,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

美国前五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停提升,2023年达到56%,而2005年仅35%

而美国前25大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5%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过去几年并没有明显变化,集中度远没有如此显著。

从前面ETF对共同基金的资金虹吸可以看出,共同基金面临来自ETF的巨大挑战。

关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年鉴的观点是至少和2个因素有关:

1、指数化:指数基金越来越流行,而且主要由大公司提供(这里的指数未区分场内还是场外)

2、债券基金和ETF:大部分都在大公司,小公司参与不了(和国内一模一样?)。

基金行业,最终还是资本的游戏。

如果美国的基金行业发展逻辑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中美基金市场最终都会走向寡头化

当前,国内公募基金还处在较早阶段,即外扩式发展阶段,中小基金公司还能勉强生存。

国内基金行业已经出现了指数化、ETF化,并助推基金公司加速头部化的趋势,过去两年较为明显。

10年之后呢?


3、基金清盘

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也加速了基金的清盘。

2022年,美国新发基金696只,清盘460只

2203年,美国新发基金688只,清盘648只

过去十年,每年清盘数量都在400-800只之间,所以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夸张。

美国基金市场,真正的发的快、清的也快”

类似的,国内市场也有不停发壳、保壳的事情,但是主要集中在机构债基,产品数量还是保持稳定增长,很快就可以超过美国的基金数量了(呵呵)。


4、基金降费

本篇的最后,依旧是关于降费率。

来看看美国基金降费趋势。

按照规模加权的费率计算,美国权益基金的平均费率由2000年的0.99%/年下降至2023年的0.42%/年

20余年间,美国的权益基金费率降了58%

此外,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分别降了35%51%


在美国,不同份额收费方式不同,和国内差不多,也分两种类型:

1、价外费用型(Sales-loads / Front-loads):类似于国内的申购费、前端收费模式

2、持续费用型(Asset-based fees):类似于国内的销售服务费、按资产净值计提模式

美国过去10年出现了由第1种向第2种的转变、以及向免费份额的转变过程

这当中,有几点原因值得关注:

1、买方投顾生态更为完善:经纪商和基金投顾与客户之间存在长期合作的关系,因此按照存续规模提取费用似乎更为合理;

2、此外,一些经纪商和服务商的费用不通过基金产品分成,而是额外收取,本身也更倾向于为投资者选择低费率基金;

3、不使用投顾和经纪商的投资者也不少,越来越多使用低价服务商或者走直销申购,他们更关注费率高低,是价格敏感型投资者。

4、为迎合养老基金账户,基金公司推出免费份额。


对比之下,虽然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客户、FOF和投顾也比较喜欢投资C类份额(泛指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份额类型),但背后的逻辑不太一样。

国内主要是:

1、前端不收费,感受更良好;

2、C类份额的免赎回费周期更短,便于后续卖出。

而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下一步,可能也会朝着特定渠道的免费份额这个思路出击,例如,养老Y类份额直接全免费,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最后还是得看监管层的想法。


而从美国基金发起人的角度看,费用一直下降的原因还有:

1、美国的基金竞争非常激烈,存续的大基金公司有规模效应敢于降价,新进入者用降价作为武器打价格战;

2、更多基金公司推动指数基金和ETF的普及,拉低了平均费率;

因此,美国基金业的降费率和指数化事实上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至此,本篇完。


小结

1、美国作为成熟市场,基金规模经历了2022年的下滑之后,2023年迎来反弹。

2、美国基金市场的结构以权益为主,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非常注重配置和长期持有,而非交易。

3、美国债券型基金占比较低,且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大,市场的一致预期导致过去几年债券型基金的规模持续震荡;

4、指数化,是美国基金行业不可逆的趋势。

5、降费化,是美国基金行业另一个重要的趋势。

5、发达和成熟的养老金体系,对美国基金行业的权益化、长期化、指数化、降费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END - 

点赞在看

(如果你认为内容有价值,记得关注并⭐星标,获得自动推送)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泄露天基
打工,最紧要系开心。
 最新文章